logo
mobileLogo
  • 最新文章
  • 宜居城市
  • 全球公民意識
  • 定義未來生活
  • 超廣角視野
    • 非讀book
    • 科學新知
    • 文化觀察
    • 人物故事
  • 觀點

Tag: 淨零排放

定義未來生活

不符合排放標準的車輛不准再進城!蘇格蘭四大城設立低排放區,民眾可開車但製造空污就免談

空氣汙染不僅危害人體健康,也加劇氣候變遷。而市中心通常是空汙最嚴重的地區,要如何淘汰掉路上不符合排放規定的車輛,是許多地方政府的難題。 英國首都倫敦自 2008 年起設立「低排放區(Low[...]
By 游 絨絨
2022-06-13
定義未來生活

【旅宿業淨零風】倫敦旅館「終身」淨零排放,台灣還停在「不提供一次性牙刷」的環保旅店?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在《格拉斯哥旅遊業氣候行動宣言》簽訂後,這股淨零排放風潮也吹向旅宿業,世界各地陸續出現強調低碳甚至淨零排放的旅館。[...]
By 低碳生活部落格
2022-05-20
綠能轉型
定義未來生活

台灣「班班有冷氣」後,如何班班都「淨零排放」?美國綠能小學從設計「窗戶位置」都有學問

今年 2 月,行政院宣佈超前達成台灣全國中小學「班班有冷氣」政策目標,完成全國 3300 多所中小學,共 18 萬多臺冷氣裝設及電力改善工程。台灣要在 2050[...]
By 連柏翰
2022-05-05
觀點

【讓科學資料說話】為什麼這位環境學者 3 年前反三接,藻礁公投卻力挺再外推方案?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本篇文章為 11 月 18 日,公投第 20 案藻礁公投意見發表會(影片),反方代表臺大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兼任助理教授趙家緯的發言稿。[...]
By CO 肥皂箱
2021-11-19
定義未來生活

用電大戶要轉型為減碳高手,台積電做得到嗎?專家分析:半導體產業負擔得起!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氣候變遷為全球共同議題,電動車、再生能源將是未來減碳生活的必備品,以上的產業都需要使用到晶片。[...]
By 環境資訊中心
2021-10-05
定義未來生活

提早部署氣候變遷帶來的財務風險,台積電宣布2050達淨零排放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因應氣候變遷,全世界各國領袖與國際企業都為減碳竭盡心力,望於 2050 年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台積電作為晶圓代工龍頭,減碳也衝第一,於[...]
By 鉅亨網
2021-09-17
觀點

課徵碳稅已成國際遊戲規則,台灣若不跟上,稅金就會落外國口袋!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因應氣候變遷,全世界各國都為減碳竭盡心力,積極立法修法,望於 2050[...]
By 思想坦克
2021-09-13

最新文章

  • 【歐洲城市新設置:創新長椅】有充電服務、消暑與儲水功能,還帶給市民更具吸引力的城市生活

  • 如何創造自由安全、可信賴的網路環境?傳播學者羅世宏:借鏡歐盟,確立四大治理原則

  • 橋水基金創辦人達利歐談美中衝突:主權是中國最大課題,而最危險的地方在台灣

  • 豪雨更加頻繁,城市如何應變?澳洲洪災後,從荷蘭和新加坡經驗找到重新設計家園方法

  • 控制技術或被技術控制?台大教授洪貞玲:要求數位平台盡守門責任,發展本土數位平台也是關鍵

logo
  • 隱私條款
  • 聯絡我們
  • 科技報橘
  • 生活報橘
  • HoozBook
Copyright © 2022 流線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logo
  • 最新文章
  • 宜居城市
  • 全球公民意識
  • 定義未來生活
  • 超廣角視野
    • 非讀book
    • 科學新知
    • 文化觀察
    • 人物故事
  • 觀點
0 %

logo

✕ Close
  • 最新文章
  • 宜居城市
  • 全球公民意識
  • 定義未來生活
  • 超廣角視野
    • 非讀book
    • 科學新知
    • 文化觀察
    • 人物故事
  • 觀點
  • 關於 CO │ CitiOrange 公民報橘
  • 聯絡我們

logo

✕
  • 最新文章
  • 宜居城市
  • 全球公民意識
  • 定義未來生活
  • 觀點
  • 超廣角視野
    • 非讀book
    • 科學新知
    • 文化觀察
    • 人物故事
  • 聯絡我們

Latest Posts

【歐洲城市新設置:創新長椅】有充電服務、消暑與儲水功能,還帶給市民更具吸引力的城市生活

如何創造自由安全、可信賴的網路環境?傳播學者羅世宏:借鏡歐盟,確立四大治理原則

橋水基金創辦人達利歐談美中衝突:主權是中國最大課題,而最危險的地方在台灣

豪雨更加頻繁,城市如何應變?澳洲洪災後,從荷蘭和新加坡經驗找到重新設計家園方法

控制技術或被技術控制?台大教授洪貞玲:要求數位平台盡守門責任,發展本土數位平台也是關鍵

為提供您更好的網站服務,本網站會使用 Cookies 及其他相關技術優化用戶體驗,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上述聲明 了解隱私權政策
同意並關閉視窗
Manage consent

Privacy Overview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while you navigate through the website. Out of these, the cookies that are categorized as necessary are stored on your browser as they are essential for the working of basic functionalities of the website. We also use third-party cookies that help us analyze and understand how you use this website. These cookies will be stored in your browser only with your consent. You also have the option to opt-out of these cookies. But opting out of some of these cookies may affect your browsing experience.
Necessary
Always Enabled

Necessary cookies are absolutely essential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properly. This category only includes cookies that ensures basic functionalities and security features of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 information.

Non-necessary

Any cookies that may not be particularly necessary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and is used specifically to collect user personal data via analytics, ads, other embedded contents are termed as non-necessary cookies. It is mandatory to procure user consent prior to running these cookies on your website.

SAVE & ACCE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