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去年底(2021 年 11 月),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成立,展現兩國友好關係,現在台灣和立陶宛還要加強文化交流。
立陶宛文化參事伊萬納斯卡斯(Tomas Ivanauskas)在近期訪台後,愛上台灣文化。他一向熱愛原住民文化藝術,考慮未來到蘭嶼蹲點,徹底融入達悟族生活。他還計畫在立陶宛創辦「台灣藝術週」,以及出版來自台灣的書,加深兩國文化交流。(責任編輯:游絨絨)
「我會盡力表達想法,但其實我現在心情低落。」採訪還沒開始,立陶宛文化部文化參事伊萬納斯卡斯就拋出這麼一句令人心驚的話。他笑著說,「因為我不想離開台灣…,感受最深、最美好的事,往往是難以言說的」。
已逾不惑之年的伊萬納斯卡斯(Tomas Ivanauskas)3 月下旬至 4 月中旬首次訪問台灣,期間出席國立台灣美術館的立陶宛和台灣攝影展開幕儀式,與文化部長李永得交流,並邀請李永得訪問立陶宛。
伊萬納斯卡斯給自己設定的任務是為立陶宛與台灣的文化交流打下制度性的基礎,目標是無論他是否在政府任職,雙邊交流都能有效率地進行,並穩定累積紮實內涵。他盼望在立陶宛出版來自台灣的書,加深兩國文化交流。
伊萬納斯卡斯 3 月來到台灣,先在旅館隔離 10 天,啃了許多台灣相關書籍和影片,「要做的功課很多」。隨後 7 天自主健康管理期間,除了極少數會面,他每天在台北漫步,步行 10 至 20 公里,用鏡頭紀錄人事物。攝影是他的愛好。
他近日因私人行程前來英國,在倫敦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說,他人生大部分時間都與「文化」脫不了關係,「我就活在文化之中」。對他而言,「文化參事」既是個讓他有機會施展長才的職位,也是他的生活方式,但無論是否在其位,他都會設法透過不同管道實踐自己的想法,促進立陶宛與台灣文化交流就是一例。
他提到,基於歷史和地緣政治等因素,台灣和立陶宛容易有思想和情感上的連結,他從文學、藝術作品,以及與台灣各界人士的互動都能感受到。
事實上,伊萬納斯卡斯約 3 年前經過法定公開遴選程序,首度擔任文化參事,轄區包括中國和南韓,並在北京駐點。不過,去年 5 月立陶宛率先退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互動的 17+1 機制後,推動立中文化交流即明顯較以往困難許多,隨後北京以立陶宛允許設立「台灣代表處」為由,透過外交、經貿施壓,雙邊文化工作也陷入停滯。
立陶宛文化部正研擬改以南韓首爾為正式駐點,相關細節尚待定案。
伊萬納斯卡斯在台灣與音樂、戲劇、繪畫、出版、電影等領域專業人士接觸,訪問台北、台中和高雄 3 個城市,也走訪桃園的泰雅族部落,對當地的音樂和紡織等傳統藝術十分驚豔,還嘗試學習吹奏口簧琴,臨走買了 4 把要帶回立陶宛。
他目前帶職攻讀人類學相關博士學位,考慮未來到蘭嶼蹲點,立志徹底融入達悟族生活。原住民文化藝術一向是他熱愛的主題。
這或許與他的生活經驗有關。伊萬納斯卡斯說,他在立陶宛鄉村長大,可以說是大自然的孩子,至今還保留從小蒐集的蝴蝶標本,也能對立陶宛的鳥類、昆蟲如數家珍。不過,大約在 10 至 11 年級(台灣的高中階段),他突然愛上音樂和文學,無法自拔,至今仍找不到合理解釋。「我開始自己辦活動,夢想成為音樂經理人。」
中學畢業後,伊萬納斯卡斯 1997 年進入維爾紐斯音樂學院就讀,同時在一家愛樂者俱樂部工作。不過,入學約半年,伊萬納斯卡斯就毅然休學,因為「沒有適當的老師」、「在業界學到的東西更多」。他加入音樂經紀公司團隊,曾經手英國 Depeche Mode 和史汀(Sting)、德國 Rammstein、美國瑪麗蓮.曼松(Marilyn Manson)等搖滾樂團和明星。
沉浸於音樂一陣子後,伊萬納斯卡斯愛上戲劇,當了兩年的導演助理,偶而也上台演出。接著他轉戰電影,和朋友創立了短片電影節。最後,他前進視覺藝術領域,成為畫家與攝影家經紀人,曾在香港舉辦展覽。這也是他獲任命為文化參事前的唯一亞洲經驗。
在文化藝術圈多方汲取經驗後,伊萬納斯卡斯深感必須加強專業知識,在維爾紐斯藝術學院花 6 年一口氣取得學士和碩士學位。經過實務歷練,他以全新視野在學術圈發現新天地。
也是因為有這樣豐富多元的經歷,伊萬納斯卡斯對立台雙邊文化交流的想像不易受特定框架侷限。
伊萬納斯卡斯告訴記者,許多計畫還在構思、討論階段,他不想「說大話」,但願意透露部分內容。
他說,明年是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建城 700 周年,而維爾紐斯和台北是姊妹市,他希望可以把部分在維爾紐斯行之有年的節慶活動搬來台北。
他提到,2007 年起立陶宛每年夏季舉辦「街頭音樂節」,維爾紐斯是重鎮,期間無論是專業或業餘音樂人都能在街頭盡興演出,形式、類型不限,許多歐洲城市近年也陸續跟進舉辦,或許台北明年也能加入。
伊萬納斯卡斯期待屆時「街頭音樂節」發起人、立陶宛最具聲望的搖滾音樂家之一馬蒙托瓦斯(Andrius Mamontovas)能來台。
伊萬納斯卡斯還計畫在立陶宛創辦一年一度的「台灣藝術週」,明年或許就能舉辦第一屆。他提到,戲劇、舞蹈等表演藝術是立陶宛首要「文化出口品項」,他期待立台之間能有更多相關交流,也希望曾在立陶宛演出、廣獲好評的台灣當代舞團「雲門舞集」能再訪。
另外,出版則是需長年耕耘,也是文化工作的底蘊。伊萬納斯卡斯說,初步掌握雙方的建議書目後,他希望能儘快踏出第一步,「立陶宛出版市場還沒有一本來自台灣的書」,他個人則夢想在台灣出版立陶宛當代表演藝術相關書籍。維爾紐斯和台北國際書展預計明年可望各自設立台灣和立陶宛出版專區。
「還有熱氣球!」伊萬納斯卡斯說,他知道台東有很棒的國際熱氣球嘉年華,維爾紐斯則是歐洲極少數允許熱氣球在市區上空移動的城市,且就連冬天都有人乘坐熱氣球休閒。
或許來自台灣的熱情問候,很快就能在維爾紐斯的天空飄揚。

立陶宛文化部文化參事伊萬納斯卡斯3月下旬至4月中旬首訪台灣,走訪桃園的泰雅族部落,對當地的音樂和紡織等傳統藝術十分驚豔,還嘗試學習吹奏口簧琴。他目前帶職攻讀人類學相關博士,考慮未來到蘭嶼蹲點。(伊萬納斯卡斯提供)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傳真 111年4月25日
你關心的國際議題都有「書」可循!加入 CO 全新閱讀社團 HOOZBOOK CLUB,與你分享全球好書資訊
推薦閱讀
【熱血愛台灣的 69 歲加拿大阿伯】肉身擋怪手護古蹟!他呼籲台灣年輕人了解自己國家歷史
【看見台灣「捷克版」】31歲捷克建築師編寫捷克版維基百科,幫捷克人從茶葉到晶片都更懂台灣
專訪立陶宛國父:台灣如同世界的石蕊試紙,檢測大國與小國是否能和平共存
(本文經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Citi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立陶宛文化參事夢想到蘭嶼蹲點 出版台灣的書〉,首圖來源: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