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俄烏戰爭爆發,引起台灣對台海戰爭的緊張。國防部近日發佈了《全民國防手冊》供民眾下載,這份手冊對戰爭準備真的有幫助嗎?(責任編輯:連柏翰)
台灣國防部 4 月 12 日公布《全民國防手冊》,各界對此也表達不同意見。有專家認為,在全民動員準備方案上已有具體內容,但與戰時情境嚴重脫節,不如先著手軍事改革。
《全民國防手冊》強化全民作戰觀念
台灣國防部 4 月 12 日公布《全民國防手冊》範本,並開放民眾下載,提供民眾面臨軍事危機及可能發生災難時相關緊急應變訊息,屆時再由各地方政府依轄區特性,將避難、醫護及物資等訊息加入手冊,以利民眾做好安全準備及生存自助。
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署(簡稱:全動署)動員管理處處長俞文鎮出席當日的記者會時表示,對於烏克蘭的動員時機、編組以及戰力發揮等,將作為後備動員工作的研析參考,國軍也持續朝「常後一體」等政策方向推動相關工作。
前台灣國防部參謀本部情報參謀次長張延廷將軍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表示,最近俄烏戰爭已經在台海局勢產生了鏡面效應,讓台灣強烈感受到全民可能面對傳統軍事威脅以及天災、複合式災害等非傳統威脅,本手冊範本之公布即為因應這項需求。
他說:「烏克蘭遭受俄羅斯的侵略,面對中國威脅的台灣也會設想是否會遭遇同樣的狀況,而事實上也面臨了這個狀況。這本手冊的公布,就是在此時告訴平民百姓如何應變戰時的狀況。其實包含現在熱烈討論的兵役制度、防空洞是否足夠等,都是俄烏戰爭帶來的啟示。因為戰爭是非理性的,之前大部分的人都認為不會交戰,卻真的發生戰爭了。」
張延廷將軍認為,有鑒於台灣也面臨隨時可能被鄰近強國侵略的危機,還是要事先做好全民應戰的準備。
前台灣中山大學國防教育課程教授蔡裕明表示,該手冊是國防部長期計劃,國防部去年就已啟動編撰。雖然與俄烏戰爭或是近來兩岸局勢變化的直接關係不大,但在此時公布確實能讓戰災應處作為觀念深入到全民,有助全民戰力提升。
他對《美國之音》說:「我國(台灣)正可藉由這份手冊,提高民眾了解國防事務,進而落實全民國防。惟未來需每年度更新該份手冊相關內容,或建置全民國防的應用程序,結合相關國防事務的公告,或納入兩岸情勢變化或每日共軍軍機擾台狀況。」
蔡裕明指出,台灣的全民動員機制原仿效瑞士與以色列等國家,國防部曾多次派員前往相關國家進行考察,參考由瑞士聯邦民防局編發,人手一冊的《民防手冊》、瑞典在 2017 年發行的民防手冊《如果發生危機或戰爭》,以及拉脫維亞、立陶宛制發的民防手冊等,整合政府各部會、縣市政府及專家學者訊息,可謂相當用心的模板。
具體的動員方案
台灣國防部長邱國正 3 月 1 日表示,國軍已將手冊送至行政院審議,通過後再由國防部及全動署網站,供各界下載運用。
蔡裕明教授表示,國防部在兼顧國防與民生發展下,基於平常「納動員於施政,寓戰備於經建」的原則,必須累積戰力以供戰時救援。為講求戰時與平時的緊急應變達到協調、融合之橋樑工作,政府結合各種應變體系,做有效的運用,以達成作戰任務。
他說:「動員視同作戰。在全民防衛動員具體作法上,全民防衛動員任務區分為『動員準備』及『動員實施』兩階段。動員準備階段結合施政作為,完成戰力綜合準備,以蓄備整體戰力,並配合《災害防救法》規定,支持災害防救;而動員實施階段則統合運用全民力量,支持軍事作戰及緊急危難,並維持公務機關緊急應變以及國民的基本需求。」
蔡裕明指出,手冊內容涵蓋可以及時、就地的具體動員準備方案。
他說:「在軍事動員準備部分,訂定軍事動員準備方案,以『平時寓兵於民、戰時充兵於軍』和『化民力為我力、融我力於戰力』為著重考慮之處,規劃軍事運輸動員、軍需物資徵購徵用、輔助軍事勤務,以及全民防衛戰力綜合協調會報等工作,達成『就地動員、就地應戰』、『及時動員、及時作戰』要求,有效支持防衛作戰;其中分為『軍隊動員』和『軍需工業動員』。軍隊動員中包括人力、物力之召集,人力動員包含軍官學校等招生作業,亦或是在緊急情況下總統可下達動員令於各地方政府機關。」
蔡裕明表示,國軍目前以萬安演習為模擬災害的各項機制,引用國軍漢光演習的想定架構,目標是在強化「機制統和」、「政軍合同」、「軍民兼容」之協同應變機能,以強固國土安全網之功能。
缺乏戰時場景設計
台灣國防部全動署物力動員處處長劉泰益在 4 月 12 日的記者會上表示,手冊的特色是搜整緊急應變「二維碼」QR Code 訊息便於查詢,並搭配插圖適用不同年齡層民眾參考,及設計戰時想定「問答」(Q&A)引導進入實況場景、分述中央、地方政府及村里長職責,結合地區實況,讓民眾查詢避難、醫護及物資訊息。
對此,前台灣國防部參謀本部情報參謀次長張延廷將軍認為,手冊上包括使用 QR Code、停水時打電話詢問或通報等建議,在真正應變戰時狀況都非常不實際。
他說:「編撰手冊的人員對於模擬作戰的經驗不足,否則怎麽會建議用 QR Code 或是打電話這種方式呢?製作全民國防手冊本來就應該言簡意賅、一目了然,並提供民眾從網路輸入關鍵詞就可以下載,讓大家隨手可得。有些人根本沒有手機,尤其是老人家,那要怎麽使用?」
台灣民進黨立委羅致政指出,手冊的模板應該公開接受各界檢討質疑,例如戰爭可能造成停水停電等複合性災害同時發生,無法打電話,基礎建設停擺等問題,國防部不能以承平時期的作法來思考戰爭。
張延廷將軍認為,這本手冊沒有戰爭時的場景模擬,顯然是規劃不足。
他說:「要先有場景設計,才會有後續的條文內容。最簡單的場景設計,就是台灣有 3 萬 6 千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中,中共一旦大舉入侵,台灣人要怎麽應對?有戰爭就會有難民,難民預估會有 250 萬人,台灣四處環海,難民怎麽走?公路一定大塞車,那麽難民的逃亡路線呢?難民與非難民的食衣住行如何分配?場景設計應該要貼近實戰的。」
張延廷將軍指出,生活條件與作戰條件愈貼近,作戰就愈成功。應該先想定中共攻擊台灣的方式,何時會損失多少電力,自來水管會何時被炸斷等,先就可能遭遇的狀況作敘述,再設想如何以此做準備。
政府還可加入其他方式增加全民國防
台灣國防部全動署物力動員處處長劉泰益在記者會上表示,目前的手冊是模板,後續會由地方政府依照轄區特性,例如防空設施所在地等訊息再加入手冊內容。
前台灣中山大學國防教育課程蔡裕明教授表示,政府還可以加入許多其他方式來增加全民國防的反應。
他說:「目前民選政府首長常不知我國全民防衛動員與戰力綜合協調機制,事實上,根據戰綜機制,我國地方遇到災難時,即可啟動戰力綜合協調機制,可要求各地賣場提供物資協助救災,先以消防單位進行救災,後再要求後備軍人協助救災,最後才應根據《國軍協助災害防救辦法》申請現役軍人協助救災,對此,可修改《災防法》主動讓地方政府首長明瞭後備動員之過程。」
前台灣國防部參謀本部情報參謀次長張延廷將軍認為,與其說民選首長對於全民防衛動員等機制不熟悉,不如說是現在發布全民國防手冊範本為本末倒置。
他說:「其實應該先著手軍事改革,而非馬上進入全民國防。先考慮國軍的常備制度、士氣、訓練、戰力、自我評鑑的標準、人民的支持度、社會信任度等,而不是推給全民國防。這樣會導致社會認為國軍缺乏改革,卻把保衛國家的責任推給全民承擔。正常的順序應該先做軍事改革,再做全民國防,再來才是全民皆兵。現今社會資源來源公開透明又多元,國防部一下子就跳到全民國防,軍事文化、軍事官僚體系等卻未改革,這麽做是完全本末倒置的。」
推薦閱讀
【侵略者需付出慘痛代價】俄國在烏受挫,讓中國開始探索對台的非軍事解決方案
美國的「遠水武器」如何救「台海近火」?蕭美琴的擔憂,美副國務卿回應了
美國前國防院中國科資深官員:中國越做出 1 動作,美國越接近承認台灣獨立
(本文經合作夥伴 美國之音 授權轉載,並同意 Citi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台灣《全民國防手冊》出爐專家:與戰爭現實脫節〉。首圖來源:翻攝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