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島台灣的海岸廢棄物非常多,大多都是海洋無法消化的塑膠產物。現在家家戶戶很流行「掃地機器人」,如果能有一款海洋版的,輕鬆把漂浮海面的廢棄物與藻類掃除,也是省了不少清掃人力,讓海洋重新呼吸。其實,現在有一種鯊魚,真的能輕鬆幫人類吃掉海廢,而且它還不吃人喔!
身作海島的台灣,海岸廢棄物超級多
綠色和平東亞分部臺北辦公室 2019 年發布《海,有什麼「塑」──臺灣海岸垃圾總體檢》報告,調查發現台灣海岸有 1227 萬公升的垃圾,相當於每 100 公尺的海廢垃圾可裝滿 13 袋黑色大垃圾袋;重量 646 噸,相當於每 100 公尺就有一個大冰箱(53 公斤)重的海廢垃圾。
其中,一半的海廢累積在台灣 10% 的海岸線上,以北海岸(基隆、新北、桃園)和西南海岸(彰化、雲林、嘉義、 臺南)污染最嚴重。特別是面北向海岸,海岸線長度不到 5%,累積的垃圾量卻近全台海岸垃圾的 20%。
這麼大量的海廢中,體積前三名為發泡、塑膠瓶罐與漁網繩索,可見塑膠製品佔台灣海廢的比例有多高。
吃掉海廢!海洋垃圾鯊出動啦!
英國東南方港口城市普利茅斯(Plymouth)最近進行了一項環保工作。普利茅斯市議會使用機器人吞下海上塑膠碎片。這名叫做「垃圾鯊」(Waste Sharks)的海洋機器人,是經由市議會的「塑膠污染防治計畫」推動進行。垃圾鯊可從遠處遙控,掃描海洋表面,並吃光光碎片。
可愛的垃圾鯊:
根據海洋機器人公司「Drone Solutions」,垃圾鯊每天可以蒐集 1 噸的垃圾,蒐集垃圾的部份可以輕鬆拆卸,鯊身配有相機,讓使用者即時看到水域狀況;同時也會回傳即時水質資訊。
垃圾鯊除了可以蒐集垃圾外,也能夠蒐集水中的有機物,包括浮游有機物、藻類、浮萍等。除了海洋,垃圾鯊可以游入池塘和河道,移除不必要的有機物。
普利茅斯的垃圾鯊與普利茅斯大學的海上塑膠污染專家合作,希望能夠從垃圾鯊蒐集來的廢棄物中進行分析。試驗海域的 Cattewater 港口委員會也很期待能將結果應用於教育或者與當地學校和社區宣揚環保的活動。此外,所有與垃圾鯊計畫合作的單位,都會將過程中汲取的知識、經驗與專家意見回饋給市議會的「氣候緊急行動計畫」。
垃圾鯊結合海洋訊號實驗平台
在普利茅斯悠游的垃圾鯊,有個特別之處,那就是它應用了當地先進的海上 5G 訊號場,游得好遠好遠,並即時回傳數據。
垃圾鯊結合了一款名為「Smart Sound Plymouth」的海上 5G 訊號實驗平台。該平台提供了設計、測驗與研發海洋科技的環境,使用了最先進的離岸與路上設備,結合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海洋科學與科技組織,並實驗於 1 千平方公里的水域。
該平台結合了 4G 和 5G 的海洋網路,以供給涵蓋大面積海洋的實驗範圍。它與英國電信公司沃達豐(Vodafone)、Nokia 合作,透過微波業者 Steatite 的離岸高速通訊技術,無縫整合這些網絡,通訊範圍包括從碼頭到離岸 20 英哩的範圍(大概是台灣本島到綠島的距離)。整個服務皆由海洋研究 NGO 普利茅斯海洋實驗室(Plymouth Marine Laboratory)管理。

Plymouth Sound 涵蓋的 4G/5G 範圍。(圖片來源:smartsoundplymouth)
普利茅斯海洋實驗室的 Smart Sound 負責人費敘維克博士(James Fishwick)說:「在這個自動化平台的整合船隊,包含最先進的資訊浮標以及配有環境感應器的自動駕駛船,能透過高速網路即時蒐集並傳遞前所未見的海洋資料。」
你家附近的水溝或河道不太乾淨嗎?
快來填《宜居城市滿意度大調查》,為你的城市生活打分!
推薦閱讀
【你通常怎麼減塑?】荷蘭垃圾「鯊」一次可捕食350公斤水上塑膠,但創新工具卻追不上垃圾生產速度
【垃圾變黃金】讓你煩惱的「油膩」頭髮竟是海洋救星!專家:一公斤頭髮可吸附 8 公升油污
只有淨灘還不夠!台灣研發海洋吸塵器「湛鬥機」亮相,每月能收集 2 千公斤海漂垃圾
參考資料
綠色和平、smartcitiesworld、smartsoundplymouth、Drone Solutions
(首圖來源:翻攝自 Drone Solu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