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俄戰爭
歐洲議會 1 日就俄國入侵烏克蘭辯論展開辯論。圖片來源:翻攝自路透社 YouTube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白宮 3 日宣布擴大對俄制裁,包括全面封鎖俄國防實體、對煉油業出口管制、將出口限制擴大至白俄羅斯等。歐盟 2 日宣布決定將俄羅斯 7 家銀行從 SWIFT 跨境支付系統中剔除,預計 12 日生效。歐美頻頻祭出制裁,能夠有效勸阻俄國停戰嗎?(責任編輯:連柏翰)

一位經濟戰專家指出,西方國家制裁將對俄羅斯經濟造成重大衝擊,但不可能阻止俄羅斯進攻烏克蘭。

學者研究一戰到伊拉克的制裁,成功率不達 3 分之 1

華府皮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研究員、《反思經濟制裁》(Economic Sanctions Reconsidered)一書的作者霍夫鮑爾(Gary Hufbauer)對過去一個世紀以來的 100 起制裁案進行研究,由一次大戰到伊拉克,結果發現,能夠達成外交政策目標的成功率不到三分之一。

霍夫鮑爾接受法新社訪問時說:「制裁成功的對象國家多半是較小和較弱的國家,而不是像俄羅斯這種龐大許多的國家。」

經濟施壓對巴拿馬、秘魯或獅子山(Sierra Leone)等國能夠奏效,也有助於推翻巴西和南韓等中等國家的獨裁者,同時還對終結南非種族隔離政權做出了貢獻。

但美國的制裁,卻未能阻止巴基斯坦取得核子武器。

此外,儘管美國在 1950 年代因韓戰而制裁中國,曾令中國在經濟和軍事上感到痛苦,但中國仍堅定支持北韓,蘇聯也一樣。

霍夫鮑爾指出,1980 年代蘇聯確實從阿富汗撤軍,「但與制裁的關係不大」,而是因美國提供武器給阿富汗反抗軍、蘇聯戰損過大及其國內政治動盪使然。

「傷害經濟」與「改變領袖想法」,是兩回事

霍夫鮑爾說:「制裁確實會在經濟上造成傷害,但傷害一個國家及其經濟,與改變那個國家政治領袖的想法,卻是兩回事。」

對於大權在握的領導人而言,尤其如此,正如俄羅斯總統蒲亭,霍夫鮑爾稱他是「獨裁者中的獨裁者」。

他說,「如同俄羅斯這樣的大國若侵略另一個國家,很難令侵略國的領導人改變心意」,因為這「對他個人來說,會是非常大的挫敗」。

推薦閱讀

【即使不是戰爭國也身處戰爭之中】德國叫停俄羅斯天然氣管線,將如何面對能源安全與轉型危機

俄烏之戰給台灣最強的訊號是什麼?前美國防官員:有決心保衛自己國家,才能讓國際有信心支持!

烏俄戰爭升溫後,美國還要對台保持戰略模糊嗎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Citi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制裁雖有威力 阻止不了俄羅斯攻烏〉。首圖來源:翻攝自路透社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