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 2021 年最後一天關閉3 座核能電廠,最後剩餘的3座核電廠伊薩2號(圖)、埃姆斯蘭和內卡維斯特海姆 2 號預定 2022年底關閉。(圖片來源:twitter.com/PreussenEl)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2050全球淨零排放浪潮,淨零轉型不再是環保課題,而是國際競爭力的經濟課題。德國在 2021 年最後一天,關掉三座核電廠,預計在 2022 年能邁入全綠能階段。(責任編輯:陳怡君)

對於乾淨能源認定不同,許多國家將核能發電視為重要選項之一,但德國從2002 年、左派總理施若德(Gerhard Schröder)執政時,就著手啟動全面移除核電的發展計畫,並獲得繼任者梅克爾(Angela Merkel)支持,要讓德國汰除燃煤與核能發電,邁入完全綠能發電階段。

《美聯社》(AP)報導,剛剛進入 2022 年、德國新政府元旦即刻宣布,關閉境內 6 座現役核能發電廠中三座,其餘 3 座也將陸續在今年度關門,加速該國綠色能源計畫。

本次關閉的三座核電廠,都是在 1980 年代落成啟用,為德國創造大量用電 40年;其中位於漢堡市(Hamburg on the Elbe River)的布羅克多夫發電廠(Kernkraftwerk Brokdorf),這座電廠也是德國反核團體指標,多年來不斷針對它進行抗爭,認為電廠可能成為烏克蘭車諾比事故(1986 Chernobyl catastrophe)翻版。

隨著跨年夜關閉三座,目前德國只剩下 3 座持續營運的核能發電廠,分別是:埃姆斯蘭(Emsland)、伊薩爾(Isar)和內卡韋斯特海姆(Neckarwestheim),根據政府計畫,也將在 2022 年底之前全面停用,雖然部份專家和團體有不同意見,認為核能與燃煤不同,對地球和環境傷害較低,應可保留或升級延長使用。

對於建議、現任環保部長蘭姆克(Steffi Lemke)果斷地否決,強調政府認為,無論是當前或未來新一代核能發電廠,其系統和運作模式中,都暗藏高風險放射線外漏或後續廢料安置問題,德國不會考慮使用高風險能源。

面臨政府果斷關閉核電廠,電力供應商「萊茵集團」(RWE)表示,員工將全數留任,協助處理後續場區和設備汰除作業,同時媒體也報導,政府為彌補企業損失,先前已經支付 30 億美元(約新台幣 831 億 5000 萬元),做為提前關閉的補償津貼。

德國認為核能存在高風險,同時也決定在 2030 年之前,讓燃煤發電退場;根據醫學研究報告指出,大量使用燃煤發電的歐洲,每年產生的汙染和懸浮微粒,造成上萬人誘發肺部或心肌疾病死亡;為了因應環保和降低汙染,英國、法國、瑞典、芬蘭等國已經同意逐步讓相關火力發電廠退場。

只不過,本就屬於高電價地區的德國,一旦全面讓核能退場後、未來電力缺口和發電成本該如何彌補,恐怕也成為當地居民一大困擾。

推薦閱讀

擁核派:用核電來拯救氣候變遷!澳學者:再生能源更快,而那時核電早已過時

用核電更「便宜與安全」,為什麼不?美國核能專家從「有技術也追不上成本」解釋,就跟你說來不及!

太陽能發電成本將比核能低!日本預估 2030 年最便宜發電為太陽能

更多上報好文章

【港媒接連消失】不堪北京壓力 《眾新聞》宣布停刊保平安

陳嘉宏專欄:顔寛恆這一仗是台灣地方派系的關鍵戰役

臉書按讚從「戳人」轉來 犧牲隱私,養出被讚數綁架的成癮世代

(本文經 上報 授權轉載,並同意 Citi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與核能說再見 德國2022元旦關閉3座現役發電廠〉,首圖來源:twitter.com/Preusse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