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本篇文章為 12 月 2 日,公投第 20 案藻礁公投意見發表會(影片),反方代表臺大退休教授、經濟部核能發電後端營運基金管理會委員謝志誠的發言稿。帶你認識三接的前世與今生,並一一破解破壞藻礁生態的論點,從中找到讓三接和藻礁相互包容、共存共榮的平衡點!(責任編輯:陳怡君)
文/謝志誠(臺大退休教授、經濟部核能發電後端營運基金管理會委員)
主持人、正方代表劉理事長,還有全國關心遷離三接公投的朋友們︰大家好。
我是謝志誠,過去的三十多年,除了台大的教職之外,我也投入一些時間去關心與參與台灣的環保運動、農村發展、災害防救和社區營造等等。1993 年投入環保運動反對財團在台南七股的濱南工業區開發計畫,1999 年九二一大地震後,有將近十年的時間參與九二一災後重建,2013 年從台灣大學退休。因為有南部與中部的地緣經歷,讓我特別關心三接對中南部減媒發電與空污的影響。
一、不同意遷離三接
面對遷離三接公投,我選擇「不同意」,我的不同意是不同意三接遷離而不是否定藻礁生態的價值。因為我們擔心,三接一旦被迫遷離勢必造成三接無法如期供氣,衝擊北部地區的供電穩定度,讓近年來減煤發電的努力倒退,中南部鄉親的健康持續遭受威脅。
雖然提案方常把「三接破壞藻礁」掛在嘴巴上,但我認為在政府接受大家的建議推出「三接外推方案」之後,三接對藻礁的影響已經沒有提案方所形塑的那麼嚴重與可怕,而是可以從中找到讓三接和藻礁相互包容、共存共榮的平衡點!
投下「不同意票」是讓三接在作好藻礁生態保育的前提下繼續留在大潭順利推動的最理性選擇!
二、三接的兩大任務
三接是我國繼高雄永安一接、台中港二接之後的第三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由於北部地區沒有接收站,使得北部地區的用氣需求都得仰賴南氣北送、中氣北送,導致前兩座接收站的設備使用率早已破錶,蓋三接,有兩個重要的任務。
一,是為了大潭電廠新增 3 部燃氣機組的用氣需求,提升及穩定我國天然氣的整體供應能力。
二,是為了可以就近供應北部地區的用氣需求,降低南氣北送、中氣北送的系統性風險。
三接為了迴避大潭岸邊的重要藻礁區,採用離岸設計,在遠離岸邊 1,197 公尺的地方,用防波堤圍成一個ㄇ字形開口朝南的工業專用港讓國外來的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可以安穩的停靠卸貨。除了防波堤外,三接還架設了一座橋墩最少化的鏤空棧橋,用來安裝管路把卸下來的液化天然氣送往岸邊的貯存槽。
三接完工後,它就靜靜的躺在海上,沒有和農民搶水的問題,也沒有排放黑煙與污水的問題,不會製造噪音。但是在提案方的質疑和社群媒體的傳播下,直接把三接和破壞藻礁劃上等號,把三接說成像一頭會破壞藻礁的大魔王!。
國內重量級生態學者邵廣昭教授在他最近發表的文章中提到︰「貿然地將三接開發與破壞藻礁劃上等號實在是違科學精神。」
三、三接的前世與今生
在三接議題引發社會討論期間,一些似是而非、缺乏歷史考證、時空錯亂的說法陸續出現,包括「能源轉型不需要犧牲藻礁蓋三接」「非核家園不需要犧牲藻礁」「蔡政府犧牲藻礁,拚蓋世界最大火力發電廠」等等這些扭曲式的說法,除了把蓋三接扣上犧牲藻礁的帽子外,也都有意無意的將蓋三接、三接選址在大潭,以及大潭電廠擴增燃氣機組容量等等都推到蔡政府頭上。
但根據我的考證,歷史的真相是這樣的︰包含三接在內的「觀塘工業區開發計畫」與「工業專用港開發計畫」,都是在第一次政黨輪替前國民黨執政期間提出並通過的。但因開發單位沒有如願取得大潭電廠的供氣合約,導致開發計畫在2003 年之後停擺。
多年後,重返執政的國民黨政府為推動馬英九前總統「穩健減核」的能源政策,
1.計畫擴增大潭電廠燃氣機組容量,以彌補核一、核二廠除役後的發電缺口
2.為提高天然氣進口量,於 2012 年再度提出三接興建計畫。並選定由中油公司負責三接的開發與經營。
到了蔡政府時期,則在兼顧減煤非核與藻礁生態的大原則下,把開發面積從 232 公頃縮小到 23 公頃。把工業專用港從直接蓋在岸邊,改成離岸設計,完全避開岸邊的藻礁生態敏感區。工業港區則完全不填土、也不浚挖。
蔡政府關心大潭電廠擴增燃氣機組的進度並大力推動三接,這些都曾經是國民黨執政時期的主張,我在這裡還原這段歷史的真相,是想提醒理性的大家,不要因為政黨之間的糾葛,就忽略了政策的延續性與歷史的真實性。這是不分藍綠、為滿足國家供電需求的計畫。我要呼籲珍愛藻礁的支持者和不同政黨的支持者,放下偏頗的執著和政治的對立,從國家用電需求與能源轉型的角度,審慎思考三接何去何從。
四、三接若遷離會怎樣?
如果,公投通過了,三接真的無法如期建成供氣,影響的層面將包括︰
衝擊北部供電的穩定度及區域性供氣與供電的布局,讓南氣北送、中氣北送、南電北送、中電北送的系統性風險繼續存在。
導致短少 137 億度的供電量,就要多燒 500 萬噸煤來彌補,讓近年的減煤發電與改善空污的成果再倒退。
影響台中電廠與南部興達電廠的除役期程。
五、結語
雖然社會上還有很多意見,也還有很多不放心的質疑,但是我願意根據我的觀察和了解,向鄉親父老兄姊、台灣國家的主人報告,總統不是局外人,大家的聲音政府都有聽到,並且展現誠意盡最大的力量降低三接對大潭藻礁的影響。所以,我要拜託大家 12 月 18 日,站出來投下「不同意」票,讓大潭藻礁得到保護,讓三接和國家能源轉型的工作可以順利推動下去,謝謝!
第二輪
主持人、正方代表劉理事長,還有全國關心三接遷離公投的朋友們︰大家好
我是謝志誠,這是我第二輪的發言,我打算把報告的重點擺在回應三接的外部爭議與質疑。
第一個,也是最常見的質疑:為何不將三接遷移到台北港?
提案方應該知道,新北市政府也已經兩度發函給經濟部表達民意反對中油到台北港建站。而負責台北港營運的台灣港務公司也表明:第一,目前全球海運景氣已恢復,臺北港的港區土地已依照功能明確分區,根本沒有足夠的「閒置空間」再容納三接;而且臺北港從來沒有建置液化天然氣接收站 5.5 年的規劃;第二,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在航行及靠泊卸收時與臨船間都有安全距離的規定,臺北港航道寬 400 公尺,目前僅剩下 250 公尺,如果三接遷到台北港,三接的卸收作業將限縮大型船舶的進出,影響航道安全;對於船舶進出港的貨物作業,也將產生嚴重干擾。
若遷址到台北港,要從台北港埋設輸氣海管到大潭電廠,在海管上岸的過程勢必穿越公投主文所劃設面積廣達 3,140 公頃的禁區與藻礁區,並在禁區內海床上開挖槽溝埋設海管,由於提案方對於三接外推方案影響藻礁的部分是堅持一寸不退讓,開挖槽溝埋設海管對藻礁的可能傷害,提案方是否可以接受?
至於提案方常質疑的大潭海象不佳,安全操作天數短。外推無法改變大潭海象不佳等問題。中油公司已有委託中央大學利用資料驗證過的數值模式推算,觀塘港11 年期間每年可進港天數在 331 至 350 天之間,平均約 341.9 天,符合觀塘港的營運需求。
最近提案方宣稱,如果三接遷移到台北港,則從台北港到大潭 50 公里的海管鋪設只需要 12 天半就可以完成,且可以節省 1,300 億經費。
提案方所稱的 12.5 天顯然沒有把生態調查、路線規劃、環評與槽溝開挖等前置作業所需的時間考慮進來。又根據我的了解,目前三接已核定的經費並沒有超過1,000 億,就算包含外推估計也不到 1000 億元,哪來可以節省 1,300 億?
由於此項公投的標的是攸關國家供電需求的重大建設,任何評斷都需要有所本且完整,不宜以喊口號的方式來誤導民眾。
質疑二:正在施工的三接工程帶來漂沙,破壞藻礁生態
依據開發單位提交給環保署審查的三接外推方案環差報告,開發單位在報告裏頭列舉多張同一個地點、不同時間點的照片。這些照片顯示,施工前藻礁區本來就有覆沙的情形,施工中也可看到露出的礁體,證明漂沙來來去去,本來就是自然現象,三接施工的影響並不顯著。最近還有藝術團隊可以在露出的藻礁上進行肢體藝術表演,應該很清楚藻礁有沒有被漂沙覆蓋?!藻礁有沒有被破壞?!
邵廣昭教授在最近發表的文章提出類似的看法,並指出,蓋三接並沒有證據一定會破壞藻礁,三接退出後,大潭藻礁生態也不一定會變得更好。
邵教授建議:追求雙贏才是最好的策略。
質疑三:三接外推會加重突堤效應,造成淤沙覆蓋藻礁,進而破壞藻礁生態
根據中油公司委託國立成功大學水工試驗所進行的「流場數值模擬」與「水工模型研究」,其結果顯示︰三接外推方案將能減少漂沙對礁體的覆蓋。
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長在一篇投書中強調,三接外推方案是往更深的海域外推,沒有阻斷 10 米內的主要海流和漂沙。三接外推方案並不是凸堤,自然就沒有突堤效應的問題。
沒有突堤效應,自然就沒有提案方所擔心的阻斷或改變水流的情形,而鏤空棧橋是用大跨距設計,就像澎湖跨海大橋一樣,海流一樣可以自由流動,對於靠著南北沿岸流移動的海洋生物沒有阻斷的效果。而且外推方案可以讓通水面積加大,增加水流交換。
未來,建港完成後的堤防構造物,反而可以形成硬底質的棲地給其他海洋生物使用。
所以,大潭海域的未來會是一座生態豐富的水族園區,不會是林教授所說的「海鮮鍋」!
收尾,最後的一點時間,我想來分享一個開發與保育相互包容的故事。
我手上拿的是兒童繪本作家陳旻昱(玉米辰﹚老師的作品《水雉的浮葉》,繪本記錄著水雉保育的故事。這個故事可以回溯到 1990 年高鐵開始規劃的年代,由於高鐵規劃的路徑在經過台南時,需要穿越當時數量岌岌可危、不到五十隻的水雉重要棲地—台南官田,而出現要求高鐵變更路線的聲音。後來,在經過高鐵公司、地方政府與保育人士的積極參與協調下,反而造就了一段開發與保育共存共榮的美麗故事。
在水雉復育成功 20 周年後,由陳旻昱(玉米辰﹚老師把這段故事寫成繪本,而這個保育成功的案例也受到國際保育專家珍古德博士的肯定,特地跨海錄製影片擔任繪本的說書人。高鐵可以,三接沒有理由不可以!
高鐵與水雉共存是二十世紀開發與保育共存共榮的故事,期待三接與藻礁可以成為二十一世紀開發與保育共存共榮的故事。
我引用這繪本裡的這一段話來和大家共勉:「我喜歡這個真實的故事,眾人誠實地面對問題,齊力思索解決,讓事情往好的方向前進。」
我敬愛 e 鄉親父老兄姊,台灣國家 e 主人,只有投下〔不同意票﹞才有可能讓三接與大潭藻礁相互包容,讓事情往好的方向前進。
這個機會需要大家來把握!
推薦閱讀
三接是藻礁殺手?面對鋪天蓋地的汙名,讓我們看看科學證據怎麼說!
【讓科學資料說話】為什麼這位環境學者 3 年前反三接,藻礁公投卻力挺再外推方案?
公投四大題要怎麼聰明答題?選民如何不被政黨綁架,為台灣選出最好的未來!
(本文經 謝志誠的觀察與學習 授權轉載,並同意 CitiOrange 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公投說明會第四場~三接遷離公投反方代表逐字稿 〉。首圖來源:Simball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