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抗中
右為曾任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的外交顧問霍伊斯根(Christoph Heusgen)。圖片來源:MFA Bulgaria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德國總理梅克爾今年卸任,過去她的親中立場引領德國對中路線。但是曾擔任梅克爾外交顧問的霍伊斯根,卻不這樣覺得。日前還向中國表達關於台海戰爭的立場。(責任編輯:連柏翰)

中共軍機頻繁擾台,讓世界各國憂心台灣海峽局勢。曾長期擔任德國總理梅克爾外交顧問的霍伊斯根警告,北京不應對入侵台灣抱有幻想,呼籲歐盟考慮對中國可能的制裁措施。

梅克爾外交顧問多次批評中國人權

霍伊斯根(Christoph Heusgen)2005 年起擔任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的外交顧問,任職 12 年後轉任德國常駐聯合國代表,今年 6 月卸任,可說是德國近年最有影響力的外交官。德國 2019、2020 年出任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非常任理事國期間,他曾多次批評中國人權,造成北京不快。

霍伊斯根接受今天出刊的「時代週報」(Die Zeit)訪問時表示,鑑於德國歷史,他有責任在聯合國捍衛國際法,德國相信人權的普世性,1948 年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適用全部國家;但中國關心的是主權,指人權是西方價值,拒絕外國干涉內部事務,雙方對國際法的詮釋有根本差異。

今年 5 月,聯合國舉辦新疆會議,霍伊斯根呼籲中國拆掉拘禁新疆維吾爾人的營地,批評中國「如果沒什麼好隱瞞的,何不乾脆讓聯合國人權專員不受限制訪問」。

霍伊斯根說,這次發言後,很多人向他道謝,說他說得對,但他們不敢這樣說,「許多國家不敢槓上中國或俄羅斯,我們敢」。他說,唯有像德國這樣比較大的國家幫忙掩護,小國批評中國時才敢具名,例如去年 10 月他領銜 39 國譴責新疆的人權問題,「完全出乎北京意料」。

霍伊斯根外交生涯與北京交手經驗豐富,他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 2013 年掌權是一大轉折,中國從此變得更有自信、好鬥、民族主義也更高漲,自認與美國平起平坐,有朝一日將成為世界超級強權。

他說,在這個以習近平為核心的全面監控國家,中國外交人員為了對習和共產黨表示忠誠,自認有必要特別強硬;不過,習近平最近似乎轉向,要外交人員友善一點,「他們顯然已感受到逆風」。

至於德國業界因商業利益不敢批評中國的問題,霍伊斯根表示現在恐懼已經少很多,甚至出現警告過度依賴中國的聲音。他認為,依賴中國市場長期來看有風險,建議德國企業分散市場,「減少依賴,以免容易被勒索」。

霍伊斯根對中國擴張軍力感到不安,尤其對最近台海局勢緊張感到「高度憂心」。他說,不排除習近平在內政遇到壓力時打民族主義牌,一如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2014 年下令併吞克里米亞半島,「獨裁領導者喜歡用民族主義來轉移壓力」。

他說,北京不應該對入侵台灣的結果抱有幻想,呼籲歐洲聯盟(EU)內部先協調好對中國可能的制裁措施,思考是否願意承擔制裁的後果,「北京應該知道,這可不像接管香港那樣只付出一點代價」。

推薦閱讀

【德國大選讓中國最緊張的惡夢】親中梅克爾下台後,中國怕這個黨發威

拜登「拉德抗中」效果不彰!梅克爾下台後,德國會回心轉意嗎?

【終結梅克爾親中路線】北約抗中德國外長認可,提「中國方針」聯手亞太國家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Citi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梅克爾前外交顧問:北京不應對入侵台灣抱有幻想〉。首圖來源:MFA Bulga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