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編輯檯好書推薦:《聰明思考:大師教你100多種關於生活、財富、職場、人生的智慧推論心智工具,讓人做出正確抉擇》

思考時,你是屬於選擇將事情簡單化還是複雜化的類型?

作者舉出許多案例,無論從科學研究的角度,還是卓越企業公司的原則,如Google、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也都遵循 KISS(Keep It Simple, Stupid),「事情保持單純」原則!(選書編輯:陳怡君)

文/李查尼茲比

別傻了,把問題簡化

以前我有位老師,總是喜歡創造無比複雜的理論,複雜到我不覺得有方法能夠檢驗或是能夠找到相關佐證來說服人。他替自己辯解說:「如果宇宙的長相如蝴蝶脆餅,相關的假設就必須是蝴蝶脆餅的形狀。」我心裡這樣回:「從『長得像蝴蝶脆餅』的假設出發,宇宙當然會長得像是蝴蝶脆餅,不然怎會知道宇宙長什麼形狀。還不如把假設當作一條直線,再接續下去。」

奧坎的剃刀:不要把事情複雜化

不要把事情複雜化,又稱作奧坎的剃刀(Occam’s razor):理論應該保持簡潔,把不必要的概念剃掉。在科學領域中,最好的理論就是能夠解釋證據的最簡潔理論。只有在一個情況下才會拋棄簡潔的理論,那就是複雜的理論比起簡潔的理論更能解釋更多證據。採用簡潔理論的另一個原因是比較容易驗證,而且在講究精準度的科學領域中,更容易建立數學模型。

托勒密的理論曾強調簡潔的理論,但自己卻沒照著做

羅馬時期的科學家托勒密(Claudius Ptolemaeus)也曾強調簡潔的理論,但他自己並沒有照著做。圖 7 是托勒密主張的火星繞行地球軌跡,可以看出是一個接著一個本輪(epicycle)繞行,以符合火星運動的觀察結果。本輪的意思是「在另一個圓之上運動的圓」,托勒密那個年代的人相信宇宙奠定在精巧的幾何構造之上,尤其是圓形。如果行星運動的模型要用到很多圓圈的話,那也是沒辦法的事。

托勒密的理論完全符合觀察到的資料。但正因為沒有人想出其他可以用來解釋火星運動軌跡的運動定律,所以要到很久以後,才會發現托勒密的理論大錯特錯。

KISS:Keep It Simple, Stupid

KISS——別傻了,把事情簡化(Keep It Simple, Stupid)——這句格言可以用在很多事上,複雜的理論、提案及計畫很容易出錯。就我個人經驗,願意把事情單純化的人,不去講究要多完整、多複雜,則比較能想出一些答案——至少會想出某個東西,即便沒有回答到原本問題。

若某個簡潔理論不足以解釋現存所有證據,還是應該要重視它,因為驗證複雜的理論不但耗時耗力,而且更容易讓人走偏,得到錯誤結論。

我在職涯初期研究過肥胖者的進食行為,發現他們的行為與下視丘腹內側核(VMH)有損傷的老鼠行為相似。這塊腦部區域受傷的老鼠,會處於隨時都很飢餓的狀態,不斷地吃東西,結果變胖。做這樣的類比滿有幫助的,後來我也成功證明了肥胖者的進食行為和 VMH 有損傷的老鼠的進食行為高度相似。這強烈表示肥胖者永遠處在飢餓狀態。於是我主張,這些肥胖者給自己體重的「設定點」(set point)比起大多數人還要高。最好的證據就是:不想減重的肥胖者進食行為,和正常體重者一模一樣;另一方面,想減重的正常體重者的進食行為,和想減重的肥胖者的進食行為很相似。

研究進食行為與肥胖的專家當時告訴我,這種給自己體重設定「設定點」的簡單假設,無法解釋所有事實。他們並沒有錯。可是說這些話的人最後也無法更瞭解肥胖,反而是利用簡單假設去探討肥胖的人,對肥胖瞭解很多。

在商業上也適用「事情保持單純」的原則

對科學而言合理的事,對商業與其他行業而言也很可能合理。有些卓越的企業甚至明訂要遵守「事情保持單純」的原則,許多管理顧問公司也建議客戶依循這種原則做事。

例如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就要求旗下顧問盡量先把假設單純化,只有在非不得已的時候才複雜化。

專門給新創公司提供建言的人,也是主張一開始盡量單純:快速推出產品,得到市場反饋,不要執著於創造完美產品;要聚焦在可以極大化初期利潤的市場,不要什麼市場都想做;不要等到完全瞭解市場或是完全瞭解其他商業面向才開始做;還有,給潛在投資者看的商業模式,要盡量簡單易懂。

如同谷歌公司所說的:「有做,勝過為求完美而遲遲不做。」

用太複雜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有時會被比擬為「盧比.高德堡機械」(Rube Goldbergmachines),高德堡是一名漫畫家,以繪製出奇複雜又好笑的方法來解決簡單問題聞名。在網路上搜尋以下連結,就會看到最嘆為觀止的高德堡機械: www.youtube.com/watch?v=qybUFnY7Y8w

「奧坎的剃刀」並不完全適用於醫學界

不過,「奧坎的剃刀」這種處理多重假設的原則,並不完全適用於醫學界,因為在處理病症時,假設越多越好,以利判斷有哪些可能的解釋,以及驗證假設的最好方法是什麼。我可不希望給醫生看病時,醫生只會思考「最可能為真」的假設;我會希望他秉持著「每個假設都可能是真的,說不定要靠兩個或更多個假設才能解釋病人症狀」的態度來替我看診。儘管如此,醫學診斷還是會遵循某些簡約法則,像是醫學院都會教導學生在用複雜昂貴的診斷方法之前,應該先用簡單便宜的診斷方法,而且要先朝向可能性最高的方向思考。(「想成是一隻馬,而不是斑馬。」)

推薦閱讀

又到換約季,租屋族要怎麼選物件?荷蘭研究助攻:別想太多!無意識思考能幫你挑出心儀住所

【你的失敗,不是你搞砸的結果】《正義》作者告訴你,我們要重新思考「成功」的價值

為什麼魅力型領袖厲害到可以讓你忘記理性思考?科學家發現:懂得如何讓人恐懼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聰明思考:大師教你100多種關於生活、財富、職場、人生的智慧推論心智工具,讓人做出正確抉擇》,由 遠流出版 授權轉載,並同意 Citi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Brett Jord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