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Metaverse)題材發燒,臉書、微軟和輝達等國際大廠爭相投入元宇宙,帶動VR與AR硬體、晶片廠等供應鏈商機。(示意圖,圖片來源:Minh Pham)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微軟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曾形容,元宇宙能讓整個世界變成人們的 App 畫布。現在被各個微軟、臉書,及科技業大老們爭相投入的「元宇宙」是什麼?未來因應元宇宙需要的人才又有哪些?(責任編輯:陳怡君)

元宇宙(Metaverse)題材發燒,概念股宏達電今天股價續揚,盤中一度觸及漲停。臉書、微軟和輝達等國際大廠爭相投入元宇宙,帶動 VR 與 AR 硬體、晶片廠等供應鏈商機。

元宇宙是什麼?

元宇宙的概念最早在 1992 年的科幻小說「潰雪」(Snow Crash)提出,是指由現實與虛擬混合而成的數位世界,允許人們透過虛擬環境在不同裝置間移動及溝通。

隨著虛擬實境(VR)及擴增實境(AR)硬體發展漸漸成熟、上網速度加快、電腦運算能力大幅提升,加上科技大廠的背書,元宇宙躍升為今年熱門關鍵字。

臉書、微軟等巨擘為何投入元宇宙開發?

大力推動元宇宙的臉書(Facebook)認為,元宇宙是一個虛擬世界,人們可以和身處不同空間的人一起打造與探索,也可以在其中與朋友交流、工作、娛樂、學習、購物和創作等。不過元宇宙無法由任何一家公司單獨建立,如同網路世界,許多產品可能在未來 10 到 15 年後才會問世。

微軟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曾形容,元宇宙能讓整個世界變成人們的App 畫布,透過軟體供應商的雲端運算服務,有望打造企業端的元宇宙。

元宇宙應用範圍有哪些?

具備元宇宙題材的不只有 VR、AR 硬體產業,包括人工智慧、晶圓代工、社群平台、遊戲、金融都將扮演關鍵角色。

日前推出首款 VR 眼鏡的宏達電最近 6 個交易日累積收盤價漲幅高達 54.18%,成交量從 20 日的 4 萬 1983 張大增至今天的逾 25 萬張,即使遭證交所列為注意股票,仍擋不住熱錢湧入。

市場研究機構 TrendForce 指出,元宇宙等議題發酵再次帶動 AR、VR 的熱度,加上 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促使數位轉型,也拉升 AR、VR 在遠端互動應用的普及度,將吸引更多廠商和產品跨入相關領域,預估 AR、VR 裝置合計出貨量將在 2022 年達到 1202 萬台。

TrendForce 觀察,在追求更為真實的虛擬世界下,除了 AR、VR 頭戴裝置本身硬體規格的發展外,也會延伸至手部肢體的追蹤感測、控制器或穿戴裝置上的觸覺回饋,甚至是耳機上的聲學功能。

除了商業應用之外,TrendForce 認為,獨立 VR 裝置搭配更多相機模組在內的感測器設計,將成為消費市場更常見的選擇,若再搭配更成熟的 5G 網路環境,虛擬社群及多人互動等應用會是 2022 年廠商投入的關鍵。

元宇宙的 3 大人才需求

影音平台 Yahoo TV 總製作耿暄日前受訪指出,未來元宇宙將有 3 大人才需求,第一種是內容型人才,必須對內容有豐富的理解和想像力;第二種是技術型人才,對技術有深厚底子,能運用新科技進行創作;第三種是整合型人才,需要促成前述兩種完全不同特質的人才進行對話。

推薦閱讀

虛擬實境狂潮:Oculus、HTC到三星,馬克祖克柏預言 VR 將成下一代運算平台

【打電動也能治焦慮症】中東美軍玩 VR 治療創傷後壓力症,背後心理學原理是這樣!

【屬於爺爺奶奶的療癒時光】坐在虛擬農院裡,拾米餵餵雞——給失智長者的「VR 懷舊療法」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Citi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元宇宙是什麼、為何臉書加入開發?概念說明、應用範圍一次看〉。首圖來源:Minh Ph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