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因應氣候變遷,全世界各國領袖與國際企業都為減碳竭盡心力,望於 2050 年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
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非常高,從十多年前,中國就開始在地方嘗試碳交易,習近平表示,中國將在 2030 年碳達峰、2060 年碳中和。(責任編輯:陳怡君)
中國限電措施衝擊產業,外界關注是否會波及台商,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認為,廠商應該做好中長期準備,「限電未來可能變成經常性問題」。
綜合中國財經媒體報導,在強力執行「能耗雙控」政策下,中國限電衝擊持續擴大,已有江蘇、浙江、廣東等 10 多個省區遭波及,受影響者更從重工業擴大到輕工業及太陽能等產業。
中國共產黨總書記習近平喊出 2030 年碳達峰、2060 年碳中和,孫明德指出,距離 2030 年只剩下 10 年,中國現在就必須注意碳排量,已經開始有限產、限電措施。
孫明德接著分析,高耗能產業如水泥、鋼鐵、石化都有受影響,而且中國政府設定碳排目標後,一定是優先讓國營企業排碳,外商將受到限制,如果今年沒有達到目標,可能就會不時限電。
孫明德也以近期熱門韓劇「魷魚遊戲」中的 123 木頭人橋段為比喻,指出未來台商營運可能受干擾,說停就得停,越線超標就要受罰,因此台商得做好中長期準備,限電未來可能變成經常性問題。
如果限電成為常態,一年有 12 個月,卻只能生產 11 個月、甚至不到,台商勢必要思考如何轉移產能。孫明德表示,近年許多廠商因應美中貿易戰,轉往印度、越南布局,但是當地疫情升溫,生產受阻,訂單最後轉到中國,產能因此大爆發,也造成碳排增加。
孫明德表示,廠商若掌握時勢,便會開始做中長期布局,現在還很難說會往哪邊轉移,不過墨西哥和美國有很多經貿協定,或許會是個供應鏈轉移的契機。
推薦閱讀
習近平想把中國塑造成「為地球負責」的大國,台灣趕得上這波「碳交易」國際趨勢嗎?
【核四是政治用途還是發電用途?】它是廢核團體眼中勾勾纏的恐怖情人,「分手吧!我們不核四」!
【公投在即,重啟核四能解能源問題嗎?】地球公民基金會:發展儲能與綠能,供電穩定性更高!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Citi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中國限電可能變經常性問題 學者:台商要做好準備〉。首圖來源:maxpix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