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蘋果公司為其產品提供免費鐫刻服務,加拿大研究機構調查顯示,蘋果對中國用戶的政治言論進行廣泛審查,甚至將關鍵字列表部分應用於香港和台灣的用戶,蘋果如此運作的考量為何?(責任編輯:陳怡君)

蘋果公司為其產品提供免費鐫刻服務,加拿大研究機構調查顯示,蘋果公司對中國用戶的政治言論進行廣泛審查,甚至將關鍵字列表部分應用於香港和台灣的用戶。(圖片來源:Apple官網)
加拿大的一個研究機構進行的調查顯示,蘋果公司不僅對中國大陸用戶的政治言論進行廣泛審查,而且還將其在中國進行審查時所用的關鍵字列表部分應用於香港和台灣的用戶。報告說,蘋果公司並不充分理解它們審查過濾的內容,而是「糊里糊塗的重新挪用」關鍵詞。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研究對公民社會的數字威脅的「公民實驗室」在星期三發表的一份報告中說,他們在系統分析了蘋果公司在六個地區(中國大陸、香港、台灣、日本、加拿大、美國)針對其激光鐫刻服務的內容進行的審查後,發現 1,105 個受到審查的關鍵詞在這些地區得到「不一致」的應用。這項免費的鐫刻服務允許蘋果的用戶在其無線耳機(Airpods)等產品上添加定制的名字或信息。蘋果公司的公開文件中沒有解釋該公司如何獲得或建立這些關鍵詞列表。
研究人員發現,蘋果在這些地區執行針對冒犯性的、種族歧視和色情等內容進行審查的政策時並沒有一致的標準。
報告說,除了歧視性的、色情的、非法商品和服務的內容以外,蘋果公司還審查政治敏感內容,並把部分用於中國大陸地區的敏感詞應用於其在香港和台灣的鐫刻服務上。在中國大陸,在被蘋果鐫刻服務審查的所有關鍵詞中,約有 43 % 與中國的政治制度、共產黨、黨和政府的高級領導人和持不同政見者有關。蘋果把這 458 個關鍵詞中的 174 個用於香港市場,29 個用於台灣市場。例如,「新聞自由」這個詞在中國大陸和香港都受到審查。有關毛澤東(毛主席)和習近平(最高領導人)的鐫刻在大陸、香港和台灣都被過濾,無論是簡體還是繁體字。
「公民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現,相當一部分的內容審查超出蘋果公司在香港當地所需承擔的法律義務,而據他們了解,台灣並沒有特別針對政治內容審查的法律條文。
他們還發現,蘋果公司並不充分理解它們審查過濾的內容。很大一部分被過濾的內容似乎並沒有經過充分的討論或考量,而是從其他關鍵詞的來源不加思考地複製移植到蘋果公司的關鍵詞列表上。比如,蘋果公司過濾了十個拼音為「Zhang」的姓氏的中文名字,然而這些人名似乎都不具有任何特殊敏感性。報告說,初步研究顯示,這些名字是從其他中國公司的關鍵詞列表中複製而來。
這份報告提到,對於科技公司來說,中國是一個利潤豐厚的市場。然而,中國科技行業是受到最嚴格控制的行業之一。報告在引言中說,在中國運營的互聯網公司對其產品上出現的內容負責,並將投入人力和技術資源,以確保符合中國的內容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通常定義模糊。除了內容監管,中國於 2017 年還推出了首部網絡安全法,要求外國公司在中國大陸存儲用戶數據,這引發了人們對互聯網公司是否會在沒有正當程序的情況下將用戶數據交給中國政府的猜測。在中國,不遵守政府規定可能導致高額罰款和吊銷營業執照,對外國公司來說,這可能意味著完全失去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
對於蘋果來說,中國大陸的市場非常重要,佔其總收入的近五分之一。此外,蘋果幾乎所有的產品都在中國組裝。報告說,在 2020 年第四季度,蘋果在大中華區的銷售額創下了歷史新高。
蘋果對中國大陸市場和產品生產的嚴重依賴使人們日益擔心,中國對該公司擁有越來越大的影響力。批評人士認為,蘋果為了促進其在該地區的商業利益而主動實施審查,以取悅中國政府。
據專注於科技行業的新媒體公司 Protocol 報導,蘋果公司的首席隱私官簡·霍瓦特(Jane Horvath)在寫給「公民實驗室」並分享給 Protocol 的一封信中寫道,蘋果盡量不允許「根據所在國家和地區的當地法律、規則和法規被視為非法」的鐫刻請求。
「沒有包含一組單詞或短語的單一的全球列表」霍瓦斯在她的信中寫道。「相反,這些決定是在我們的團隊對當地法律以及文化敏感性進行評估後做出的。」
推薦閱讀
【蘋果緊抱中共大腿不放】配合中國審查創作內容,中國議題與裸體並列最大禁忌
中國嗆要「禁用蘋果」反擊美國,小粉紅崩潰喊:沒想明白手機跟愛不愛國,有什麼關係?
中國想從塔利班拿到銅礦、稀土等珍貴資源!但從過去中國企業經驗來看,專家:再等等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調查:蘋果公司把對中國大陸用戶進行的言論審查輸出到香港和台灣〉。首圖來源:Apple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