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合作夥伴 美國之音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人權報告:由於制度缺失,中國開放多胎生育給女性帶來更多歧視〉。首圖來源:pixabay)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中國從以前的一胎化政策,2016 年二胎化到今年公佈的三胎化政策,無論哪一個生育計畫,都讓生育的女性主體權利受損。中國企業再多胎政策下有許多不友善歧視的制度,甚至會解僱、強迫懷孕婦女勞動讓他們自動辭退,法律缺乏保障就業和生育權利的平等待遇,他們無法找到救濟管道,投訴亦無法嚇阻企業。(責任編輯:陳怡君)

(圖片來源:pixabay)
在中國推行一胎化的三十多年中,中國女性因超生遭受了世界罕見的迫害和摧殘。新的報告顯示,目前正在推行的多胎政策正在給中國女性就業帶來新的歧視和困難。
總部設在紐約的人權組織「人權觀察」在周二(6 月 1 日)發布的報告《中國:二孩政策造成普遍歧視》中指出,二胎政策意味每個女性可能需要兩次產假,「許多公司企圖避免員工休產假,於是在招聘廣告、新人面試和職場待遇各方面給沒有孩子或只有一孩的女性差別對待。」
報告還提到雇主對懷孕員工採取多種懲罰、開除、罰款等。還有的企業會給懷孕女工製造工作困難,迫使她們自動辭職。報告列舉了東北吉林一家公司強迫一個懷有7個半月身孕的員工去建築工地工作。
有些企業在招工廣告中甚至公然把生育狀況列入了招工標準。報告說,北京一家成衣業公司最近在前程無憂網(51job.com)發布經理職缺,要求應徵者「年齡 30 到 35歲,已婚已育,外貌佳,身材好。」
人權觀察研究員王亞秋表示,面對中國生育率下降和老齡化問題加劇,中國政府採取措施,鼓勵女性多生孩子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她說,「中國政府該做的不是逼迫女性「為了國家」生育第二個孩子,而是應該履行國際法義務,保障就業和生育權利的平等待遇。」
王亞秋表示,「追求提高生育率卻沒有適當的就業保障,中國政府等於是向雇主騷擾和歧視女性發放了許可證。」她說:「許多女性已經走上網路、媒體和法院,訴說她們在職場遭受的侵害。」
中國最近公佈的最新一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中國的人口生育率為 1.3,已降至 196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出生率最低的國家之一。中國政府在 2016 年開始放棄一胎化政策,開始實行二胎化。5 月 31 日,中國政府又宣布,實施一對夫妻可生三個孩子的政策。
人權觀察的報告說,雖然中國憲法保障男女平權,中國法律也禁止性別歧視和懷孕的就業歧視,但由於缺少制度保證,受害者找不到適當的救濟管道。她們的投訴往往無法成功。即使經過重重困難最後勝訴,可獲得賠償根本無法彌補打官司的成本,更無法對企業產生任何有效的赫阻作用。
延伸閱讀
【祖國要你生,但是我不敢生】中國新生兒連年減少,去年更雪崩式下跌
【被道德勒索的生育時間表】不在社會「正確」道路上的我,適合養育下一代嗎?
(本文經合作夥伴 美國之音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人權報告:由於制度缺失,中國開放多胎生育給女性帶來更多歧視〉。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