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疫情時代恢復自由移動,我們需要「疫苗接種、PCR陰性、解隔離證明」三證合一的進步認證機制!(圖片來源: Jangqq / Shutterstock.com )
我們想讓你知道,一個好的全民認證憑證系統,應該是要能夠考量全民的使用需求,不論這個人幾歲、不論這個人的職業貴賤、不論這個人是否有足夠的數位素養、以及不論這個人是否有足夠的財力購買一台智慧型手機且隨時可以處在有電的狀態下。在台灣規劃接軌國際,發展「區塊鏈電子化疫苗接種憑證(又稱:疫苗護照)」的同時,政府應同時推動一套全國統一的認證機制,協助全體國民更方便的在自由移動與觀光旅遊的時候,自在選擇出示「疫苗接種、PCR 陰性、解隔離證明」三認證系統合一,且應紙本證明及數位證明雙軌併行,讓民眾有選擇的自由,不再因數位落差感到焦慮壓力或刁難歧視。
這幾天,民眾已經開始在期待下週(7月12日)之後的降級或微解封,旅遊觀光業者亦蠢蠢欲動。可以想見,接下來不論批發市場、傳統市場、夜市、大賣場,甚至曾自主封島的小琉球或偏鄉、山區、離島,又會再湧入觀光旅遊人潮。
屏東已有民宿業者極度超前部署,直接祭出民眾若有 3 日內的 PCR 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或疫苗接種紀錄,可直接以折扣價錢入住。
台東縣政府也公布,開放森林公園和活水湖給縣民散步,但當然還是要遵守防疫規則,勤洗手、噴酒精、戴口罩之外,亦不能 10 人以上群聚。
除了旅遊,最近也是股東會旺季,已有企業以自有開發的高通量核酸檢測技術及近期與醫療機構合作所累積的實務檢測經驗,提供自家股東們在股東會進場之前進行免費核酸快篩。
民間產業不論大小,紛紛以自己的產業能量,為防疫做好把關;至於政府,除了鬆綁、開放場域之外,還能如何協助呢?
台灣接軌國際,研擬「區塊鏈電子化疫苗接種憑證」
國際上已有許多國家在推動疫苗接種電子憑證,據今周刊報導,台灣也已經在研擬一套可以與國際接軌的「區塊鏈電子化疫苗接種憑證(疫苗護照)」,持有者只需出示手機裡面的 QR Code 給對方掃一下,就可以確認接種資訊,甚至可以決定對外出示的內容,例如只出示姓名,及哪一天接種哪一種疫苗,其餘個資皆可隱匿。這一套憑證標準屬於國際通用,方便常出國的民眾使用。
不過,我們也要回頭想想,台灣不是每一個民眾都有出國的需求,甚至也有人一輩子都沒離開過台灣本島,所以在滿足出國民眾的需求之外,也應該要同步思考到所有的國民有這套疫苗接種憑證的需求。
現實是,台灣仍舊存有「數位落差」,是否真的可以每一個人都理解,什麼叫做「拿出手機出示數位憑證,給對方掃描 QR Code」呢?我們要再次強調:一個好的全民認證憑證系統,應該是要能夠考量全民的使用需求,不論這個人幾歲、不論這個人的職業貴賤、不論這個人是否有足夠的數位素養、以及不論這個人是否有足夠的財力購買一台智慧型手機且隨時可以處在有電的狀態下。
更請政府謹記,數位落差不是只有在偏鄉離島,即便是都會區,也幾乎還是常態。請別忘了,「簡訊實聯制」已推行一段時日,是否真的好用或實用,我們在此就不再細究,但接下來的疫苗接種證明,能否把長輩(甚至是全民)從這種簡訊實聯制的數位落差焦慮恐慌中,完整的解放出來呢?
中央政府應積極推動一套「全民方便使用」的認證機制
政府應該進一步思考,若能設計一套認證憑證機制,就像健保卡或身分證那樣,讓長者可以隨身帶著,要使用就從皮包拿出卡來刷一下就好,而不一定要使用手機,這樣不是簡單多了?
不過別誤會了,我們不是認為這套疫苗接種認證機制要改成用晶片卡的方式進行;我們要強調的重點是,政府應該以「全民方便使用」的角度作為思考的出發點來規劃才對。
健保卡之所以方便全民使用,是因為它是實體卡,可以帶著就走,在醫療院所需要用的時候,長者只需要將健保卡拿給櫃台服務人員或醫生就可以,後面的讀卡程序及點擊電腦介面進行身分確認及就醫紀錄瀏覽與讀取,是交由櫃檯服務人員及醫生來處理,民眾本身不用負擔什麼數位技能但同樣也能看病,更不用擔憂手機沒電的風險而要焦慮一直充電。
回頭來看,台灣現行的「疫苗接種紀錄卡」是紙本,有個資全都露、容易毀壞、可能遺失的缺點,但好處就是「全民方便使用」的實體卡,長輩可以隨身放在皮包哩,帶著就走,沒有任何數位焦慮或壓力恐慌的問題。
若我們可以把「健保卡」和「疫苗接種紀錄卡」的概念合一,用在疫苗接種認證機制裡面,可以怎麼做呢?
應推動實體憑證及數位憑證,雙軌運行制
或許政府可以試試看,在發展「區塊鏈電子化疫苗接種憑證(疫苗護照)」的 QR Code 碼的同時,也同時發展實體方式,就像搭乘高鐵那樣,長者可以拿實體票卡,過閘門口插入紙卡、或者掃描超商取票的紙本 QR Code 碼;使用手機取票的民眾,則直接掃描 QR Code 通關;這樣的多管齊下,才是一套全民方便使用的機制,政府應該從這個角度來思考。
不過我們都知道,並不是所有的地點都像醫療院所那樣都有讀卡機,所以晶片卡可能難以在所有的場所推行。那這樣,紙卡/塑膠卡的方式還是可以思考啊。
政府能否研議,在現行的「疫苗接種紀錄卡」基礎上,進行改良呢?目前使用的「疫苗接種紀錄卡」是疫苗接種過程的完整紀錄,包含接種單位、醫師職章等等,但這些歷程應該可以電子化處理,就像病歷一樣透過健保卡存入健保資料庫,不需揭露在接種紀錄卡上面。
至於民眾去到每一個地方,其實只需出示的資料就只有最後的接種結果而已。若用紙卡 / 塑膠卡,應可仿照許多現行的記名卡,僅需印製姓名及條碼或 QR Code 碼,接種歷程已經紀錄進電腦雲端,實體卡的呈現就是若接種一劑就由醫療院所在「一劑」欄位蓋章或壓印,兩劑就在兩劑欄用印,以此類推。而這個蓋章或壓印有醫療院所的名稱、日期、接種哪種疫苗,也就足以證明接種結果。
這樣一來,民眾去到各種場所,只需出示這張卡的接種欄給人員看,或者直接將卡的條碼或 QR Code 碼放到條碼掃描機「刷一下」,就能確認已有接種紀錄予以放行;至於想要出示手機「區塊鏈電子化疫苗接種憑證 (疫苗護照)」 的 QR Code 使用者,則以同樣方式出示手機刷一下。這樣一來,這個憑證的認證機制,就能夠實體和數位兼具,更是方便全民使用,這樣多好!
我們呼籲政府應該儘快研擬一套可以與「區塊鏈電子化疫苗接種憑證(疫苗護照)」並行的「實體憑證機制」,讓全民都可以隨身帶著,讓民眾有選擇電子認證或出示紙本(實體卡)的自由。
於此同時,也請政府別忘了將「 PCR 核酸檢測證明」及「解隔離陰性證明」同時規劃進來這個機制裡面,將三證合而為一且同樣讓紙本(實體)證明及數位證明雙軌併行,讓民眾依自身的情況選擇出示使用,以免又有民眾遇到被阻擋不得進場的問題,才能化解全民的數位落差焦慮與恐慌壓力,真正解放全民,得以順暢自由通行!
推薦閱讀
【公投應該因為疫情延期嗎?】呼籲全面開放網路投票與實體投票雙軌制,更有利於防疫!
【家長在家崩潰吶喊】遠距教學現場一片混亂,教育部快出來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