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合作夥伴 上報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後疫情時代】歐盟將推出數位錢包 一個ID暢通27國〉。首圖來源:Nicolas Raymond)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隨著疫情爆發,無論公司行號還是政府單位都朝向數位、電子化, 歐盟因此加速了數位身份識別的推進,並提出「數位錢包」,一個eID 就能暢遊 27 國。台灣電子支付系統進展還很緩慢,這也許要趕緊請教唐鳳政委了!
但歐盟如何確保能夠保護好公民用戶的個資,讓公民有權決定提供多少資訊,而Google及其他公司會讓使用者有決定權嗎?(責任編輯:陳怡君)

(圖片來源:Nicolas Raymond)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Times,FT)報導,歐盟應成員國要求,2 日將提出「數位錢包」計畫,未來任何公民只要憑藉一個網路身分識別(ID),就能享有 27 個成員國的公、私部門服務。
歐盟欲搭著疫情順風車,推廣數位身份識別
歐盟已有個別成員國發行數位身分證,但多不相容,且在發行的國家內接受度也相當低。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民眾也被迫在家上網,不能出門,歐盟想藉此推廣能在聯盟內通行無阻的數位身分識別,讓民眾更容易取得公私部門的服務。
知情人士透露,歐盟推出的數位錢包,將能安全地儲存付款紀錄、密碼、駕照及官方文件。 27 國的公民,只要用單一數位身分識別,就能登入當地政府網站或支付水電費。此外,為確保網路安全,用戶將使用指紋或視網膜掃描的方式登入系統。
相關人士指出,數位錢包並非強迫性,但選擇此項措施的民眾將受到更安全的數位生態系統保障,在疫情後的生活也將更有彈性。
歐盟各個成員國討論數位錢包的細節與準則以保護公民個資
歐盟推動數位監管的官員布雷頓(Thierry Breton)表示,新的數位身分 ID 將給予每位公民取得數位身分的鑰匙。為保護公民個資,歐盟也將在系統的結構上做出區隔( structural separation ),以避免公司將個資用於商業用途。
歐盟正和成員國討論數位錢包的細節及準則,預計將在一年後上路。歐盟先前早已討論過相關議案,主要是評估現有的電子身分識別機制(身份證AS)的成效,並討論推行數位錢包需要的動力以及可能會碰到的阻力。
歐盟在 2018 年 9 月通過《 電子身份識別法 》(eIDAS),允許跨境辨識電子身分證,公民及企業能夠透過電子身分辨識( electronic identification schemes , eIDs )享有他國公部門服務。
疫情加速數位錢包串連公私部門服務
新冠肺炎疫情讓人民運用電腦及網路的能力增加,歐盟官員希望這樣的趨勢有助於推動數位錢包,管理機構也強調,只要人們註冊數位錢包,將比以往更容易取得公、私部門的服務。舉例而言,假如某人要租車,他可以利用數位錢包遠端租車,驗證身分後取得數位鑰匙,這樣他就能馬上取車而不需要排隊。
一名知情人士表示,數位錢包將更為簡單、安全,也能保護用戶個資,「人們有權決定要提供多少訊息,而 Google 及其他公司並不會讓你有決定的餘地。」
推薦閱讀
台灣電子支付突破 1200 萬人使用!但支付 app 可能造成什麼不平等?
【智慧城市正在出賣你】當路燈和垃圾桶都智慧化,「隱私權」只是一種奢望
【中國年輕人平均負債 54 萬】掃 QR code 就能借到「未來的錢」,虛擬支付引爆中國 Z 世代債務危機
更多上報好文: 歐盟將在7/1推出「數位新冠證明」 掃QR碼暢行27國 擔心數位身分證洩個資? 唐鳳建議用「不透明膠帶」貼2個地方 未經同意將300萬用戶個資交給商家 南韓開罰臉書600萬美元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上報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後疫情時代】歐盟將推出數位錢包 一個ID暢通27國〉。首圖來源:Nicolas Raym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