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太空殘骸墜落

圖片來源:publicdomainpictures

中國長征五號 B 遙二火箭於 9 日墜落地球,引起國際針對太空殘骸熱議。對於太空殘骸如火箭、衛星等墜落地球,國際現在有何法律能夠杜絕此事發生嗎?

中國長征五號火箭脫軌,險些墜落在旅遊島

中國於 4 月 29 日發射長征五號 B 遙二火箭,高 53 公尺,直徑 5 公尺,重 830 噸,是中國最大的「空中卡車」;沒想到該火箭尾端碎片脫離軌道,以每小時 27,600 公里的速度繞地球返回,惹來國際關注將會落在地球何處。台灣科技部國研院國家太空中心也用蒐集到的軌道資料模擬,確認落在台灣本島機率不髙。

長征五號 B 遙二火箭的末級殘骸,最終於台北時間 9 日落入大氣層,隨後掉入印度洋海域。然而,該火箭殘骸墜落位置,離馬爾地夫的旅遊島達盧環礁(Dhaalu Atoll)僅約 42 公里,足見太空殘骸的風險。

太空有超過 1.7 億個太空碎屑,地球人被打到機率極小

美國政府估計,我們的頭上有 1 億 7 千萬個太空碎屑載浮載沉,在它們之中,每年會有 2 百到 4 百個物體從地球大氣層進入地球,等於幾乎每天都有 1 個。太空殘骸撞地球這麼頻繁,卻少受關注,這是因為 70% 的地表為海洋,因此這些殘骸大都掉入海洋中,或者鮮少人跡的地方。

根據《BBC Science Focus》,歐洲太空總署認為被太空殘骸打到的機率,小於 10 億分之一。

機率很小?還是有太空殘骸曾撞陸地

即便如此,歷史上曾有太空殘骸撞擊在陸地上。

1978 年,蘇聯「宇宙-954(Космос-954)」軍事衛星墜毀,由於含有核反應爐,墜毀時造成加拿大核輻射污染。1979 年,重達 76 噸的美國 Skylab 太空站殘骸,墜落在印度洋東部海域與澳洲西部偏僻陸地,所幸無人傷亡。2020年,中國的長征五號 B 火箭的殘骸墜落在非洲象牙海岸內陸的村莊,造成多棟建築物毀損,殘骸中還包括一根 12 公尺長的金屬管線,幸也無人傷亡。

這麼多例子可見,太空殘骸仍有機率墜落在陸地,但為何人類一再讓這種事情重演?

火箭殘骸都墜落地球了,國際沒人管?

當此次中國火箭殘骸傳出墜落消息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於 7 日在記者會上回應,火箭末端會先進到大氣層後銷毀,此為國際通行做法。

根據《紐約時報》,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的麥克道爾教授認為,此次中國對火箭事件的態度很不負責。他表示工程師其實可經過設計,譬如增加額外引擎,改變脫軌方式,使得墜落零風險。

VOX》表示,要確認火箭的墜落地點,會花費更多人力和燃料,也就增加任務預算,為了省預算,太空單位決定冒點風險。

事實上,對於火箭再入地球此事,國際法規相對寬鬆。

目前的相關法規,有 1967 年的《外太空條約》(Outer Space Treaty)和 1972 年的《外空物體所造成損害之國際責任公約》,它們規定了如果國家所屬火箭造成地球傷害,受害國可以向加害國求償。「宇宙-954」事件中,蘇聯就向加拿大賠償 300 萬加幣。

但除此之外,目前沒有任何國際法阻止火箭意外墜落。《VOX》報導,英國諾桑比亞大學(Northumbria University)的太空法律與政策教授紐曼(Christopher Newman)說:「國際層次上沒有關於『再入』的規定。」萊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Leicester)的太空福利與政策教授伯溫(Bleddyn Bowen)表示:「如果你不想要這種事再次發生,我們需要更大的影響力站出來。」

具備太空實力的國家如美國、俄國、中國、日本與歐盟等,應藉由聯合國組織規範火箭再入的法律,迫使太空計畫花更多預算確保火箭墜落時遠離人類,甚至野生動物。紐曼教授說:「我們正在大家都關切的階段」,現在正是行動的時候。

推薦閱讀

在廁所產製的綠能沼氣,送到廚房烹飪!這群犯人用「掀馬桶」救下大片森林

環境智能好厲害!懂你的日常作息、感受你的體溫,你還不怕隱私被賣掉嗎

【缺電不用怕!日本橫濱有大招】橫濱市 65 所學校導入太陽能與蓄電池自發自用

參考資料

The falling Chinese space rocket is a policy failure

Heads Up! A Used Chinese Rocket Is Tumbling Back to Earth This Weekend.

What are the chances of being hit by falling space junk?

長征五號火箭估9日墜落 太空中心:命中台灣機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