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業界有用綠色乖乖讓機器聽話的傳說。圖片來源:《BO》攝影
台灣人的乖乖文化,在業界聞名。許多跟機器相關的工作人員,將綠色乖乖當作符咒或幸運物,如果運用得當,能確保機器運作穩妥,不會當機。許多人疑惑放乖乖真的有用嗎?但台灣人把乖乖放在機器上的工作場所真的很多,包括實驗室、銀行、甚至醫院等,很多重要機器上都有放乖乖,讓機器安分工作。這股文化已經讓外媒《BBC》都報導!

《BBC》報導台灣乖乖文化。圖片來源:翻攝自《BBC》
乖乖放機器上的文化,是這樣來的
乖乖的公司,一開始不是零食起家。創辦人廖金港於 1956 年,在台北市創立進口藥品公司「南芳行」,代理日本藥品,後改名為「東大製藥有限公司」。1968 年,由於生意趨緩,東大製藥力圖轉型,改名「東大聯合股份有限公司」,以製造點心食品為目標。當時,市場沒有類似乖乖的產品,因此東大瞄準兒童消費者,產品內附卡通貼紙、塑膠製小玩具,命名為「乖乖」,意思為孩童應要乖巧。
不過原本給小孩吃的乖乖,為什麼後來變成叫機器要乖乖?據《BBC》報導,廖金港的孫女廖宇綺,同時也是現在的乖乖總經理,她表示故事要從一個研究生說起。「這位研究生正在寫他的論文,但電腦一直當機。所以他就想說,他的設備可能需要一些符咒。」「乖乖」的名字很符合他的需要,綠色的包裝又能代表紅綠燈上的「通行」,所以這位學生就把一包綠色乖乖放在電腦上。接下來他的電腦都正常運作,得以及時繳交論文。
但即使是總經理廖宇綺,也必須在網路上爬文「乖乖」從小孩零嘴變成科技守護神的歷史,因為她的消息也是第三手的了。她所知道的只是,這個理科學生故事,一傳十十傳百,乖乖傳奇就這樣誕生了。
廖宇綺表示,公司過去沒有主打這個品牌形象,這個故事是自己散播的。不同產業的人,會自行詮釋要怎樣使用乖乖,比如用在數鈔機、辦公室伺服器、影印機,甚至是醫院的呼吸器等。
在機器上放乖乖的禁忌
根據《BBC》整理,乖乖有很多使用規則。
乖乖的主要口味有 3,各代表不同口味,黃色的五香乖乖、紅色的巧克力乖乖,還有綠色的奶油椰子乖乖(現在另有黃褐色的牛奶糖口味)。只有綠色能用在機器上,紅色和黃色都有警告意味。

圖片來源:截圖自乖乖官網
乖乖如果過期,神力也會跟著消失。台灣 ICRT 工程師 Lionel 表示通常每年會換 2 次乖乖,一次在農曆年,另一次是鬼月。
用空的乖乖包裝也不算數,如果貪吃吃掉包裝內的乖乖,放回機器上也不靈驗了。
乖乖總經理廖宇綺很感謝她的爸爸跟爺爺留下的產品,被台灣業界讚賞,尤其是深信乖乖能夠對機器說悄悄話,讓品牌得以長壽。「這裡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地方,零食品牌變成一種文化現象,我從沒在其他地方看過。」
推薦閱讀
為什麼日本蕃茄醬品牌可果美能夠「抵制新疆」,其他日本企業較難跟進?
【缺水成這樣,農夫怎麼活】氣候變遷下的缺水危機威脅農業,農夫改種「紫色香草」賺更多
(本文歡迎合作夥伴轉載分享。首圖來源:《BO》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