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合作夥伴 美國之音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美中晶片戰升級 專家:美國將繼續領先〉。首圖來源:Unsplash,經編輯自製)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美中科技冷戰即使在川普卸任後仍不間斷,即使在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呼籲各國自製晶片將難以獲利、無效率,美中甚至是其他先進國家仍持續砸重金輔佐當地半導體產業。未來的半導體產業將會有怎樣的變化呢?美中兩國的晶片對戰誰會占上風?(責任編輯:賴怡璇)

近日,美中兩國相繼宣布各種措施,加大對半導體產業的投資強度,以刺激其半導體產業的茁壯。與此同時,全球最大晶片代工廠台積電宣布,將在未來三年投資 1000 億美元擴大晶片製造的能力。一場沒有硝煙的晶片戰爭已然開打。美中兩國的晶片對壘誰占上風?對全球半導體產業將帶來怎樣的影響?

拜登政府砸 500 億美元研發半導體

拜登總統周三(3月31日)宣布的 2 萬億美元基礎設施計劃中,特別要求在半導體製造和研究方面投資 500 億美元。

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周三表示,白宮的基礎設施計劃將使美國與中國處於更加平等的地位,因為該計劃將支持美國的半導體產業。

她在接受 CNBC 的採訪時說:「這事關在競爭中戰勝中國。如果我們現在行動…我們將與中國競爭。我們有時間做到這一點,去重建,特別是建設半導體行業,但我們必須動手去做。」

上周,美國國會、企業和工人在參議院的一場聽證會上一致認為,應更新稅法,以激勵國內生產和創新,使美國製造商具有全球競爭力,降低美國對半導體等關鍵產品進口的依賴程度。

他們呼籲給予投資稅收抵免,恢復研發的可抵稅額度,以提供長期穩定性,並吸引對就業和技術的投資。

中國科技巨頭開始嘗試自製晶片,中國政府提供稅收抵免的補助

而在中國,財政部先前宣布,將為加快中國轉型為自力更生的「技術強國」而努力,晶片製造商在 2030 年前進口機械和原材料可以免稅。

中國政府已經向半導體行業投入了數十億美元,為半導體公司提供了稅收抵免。 2020 年,超過 5 萬家與半導體相關的中國新公司注冊,是 2015 年的三倍多。中國的龍頭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上個月表示,將斥資 23.5 億美元,與深圳市政府一起在深圳建廠。

中國政府將先進半導體列為受到外國施壓的核心技術之一。沒有美國的技術,特別是在晶片製造設備和設計軟體方面,中國無法生產性能最高的晶片。

華爾街日報本周報導,中國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發展自己的高端半導體供應鏈,但私營企業可以幫助加快進程。

中國的科技巨頭們已經在嘗試設計自己的晶片。例如,字節跳動(TikTok 母公司)正在聘請工程師來設計 ARM 伺服器晶片;阿里巴巴和百度內部也有晶片設計部門;華為前陣子通過其子公司海思半導體設計自產的晶片。

半導體全球夯,台積電也投入 280 億美元的創紀錄資本支出

全球對半導體的需求急劇增加,預計到 2030 年將每年增長 5% 。只有 12 %的半導體在美國生產,其中只有 9% 來自美國公司。波士頓諮詢集團去年 9 月份統計,目前全球 80% 的半導體製造集中在亞洲。

台灣擁有許多全球性的半導體製造商,包括全球最大的計算機晶片代工廠台積電。該公司計劃在未來三年內投資 1000 億美元擴大晶片製造技能,這是解決對新技術需求激增的驚人財政承諾。今年,台積電已計劃了高達 280 億美元的創紀錄資本支出,但近期的趨勢和發展推動了更多的產能。如今,這家台灣最大的公司正處在全球晶片供應危機的中心,它已承諾與各行業的客戶合作,以克服大量需求。

沒有硝煙的中美戰爭,專家:美國將繼續領先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專家認為,美國會繼續保持領先地位。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戰略科技項目主任詹姆斯·劉易斯(James Lewis)對美國之音說:「在川普政府對中國半導體技術實施制裁之前,中國一直發展良好,正走在韓國和台灣走過的成為晶片強國的道路上。但是他們因為無法獲得西方技術而脫離了軌道,不僅僅是美國,還有日本,一些歐洲國家,不向中國出售晶片的決定確實使中國落後了。中國專家告訴我,中國要趕上需要 10 到 15 年的時間,因此我認為,在短期內,美國會做得很好。

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技術和國家安全項目的研究助理裡科寧(Ainikki Riikonen)也認為,美國在半導體領域有強大的領導地位。她告訴美國之音:「儘管許多製造外包到美國境外,但供應鏈中的設計部分至關重要,因為沒有設計,就沒有製造。中國如果想要成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特別是美國和志同道合的其他國家已經在努力加速創新並持續保持領先。

不過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劉易斯提醒,美中在半導體領域的競爭可能會給全世界的半導體產業帶來危機。

「它在兩個方面造成了損害,首先因為中國願意花費數十億美元來打造自己的半導體產業。它已成為美國半導體設備製造商、生產這些資本貨物的人、晶片製造機器的主要市場。因此,這場爭論對在美國、甚至在歐洲和日本的這些人士來說有著極大風險。其次,半導體是研究密集型產業。你需要做大量的研究,為此你需要有收入。因此,有個擔憂是,如果我們不能解決中國問題,我們的收入會下降。我們將無法在研發方面進行那麼多投資。但我認為這是個可以解決的問題。另一個問題是,如果中國像進入其它行業一樣,用補貼商品充斥市場,華為就是典型的例子。當年華為進入市場時,全球大約有十幾家電信設備供應商,但中國的間諜活動加上補貼價格和政府支持,讓華為把除了兩個外國供應商以外的所有供應商擠出了市場。我們怎麼知道中國不會在半導體方面做同樣的事情?因此,不賣給中國,讓中國發展自己的產業,把其他人擠出去,也是一個風險。」

裡科寧則認為,兩國的競爭會使半導體產業獲益。

她說:「只要兩國都不會突然阻斷供應鏈,競爭能使該行業受益。對半導體關注的增加可能意味著更多的研發資金和行業總體受到優先待遇。風險在於,突然的限制或報復性措施可能會帶來巨大的損失。例如,稀土對於製造半導體至關重要,擁有手機或其他電子設備作為客戶對於半導體行業非常重要。因此,任何一端的中斷都可能損害這個產業。半導體供應鏈很長很復雜,所以政府必須共同努力,積極創造轉型,避免中斷的風險。」

臉書滑不到《報橘》精選好文?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Telegram 好友

推薦閱讀

【護國神山太強大,各國好焦慮?】台積電:產能短缺有 3 大原因,但其實都跟在台灣生產無關

【護國神山不是當假的】美議員談台積電:我們要確保,中共不會控制世上最重要的晶片製造商

【台灣收到來自全球的請託】世界工業大國陷「車用晶片荒」!台積電:列為最優先處理事項

(本文經合作夥伴 美國之音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美中晶片戰升級 專家:美國將繼續領先〉。首圖來源:Unsplash,經編輯自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