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合作夥伴 美國之音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中資公司赴台搶奪人才 學者:國家支持的系統性挖角〉。首圖來源:中國地圖、其他圖片,經編輯合併。)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新聞傳出,中資挖角台灣半導體產業人才,手段不只用高薪挖角,還釋出前一年可以在台灣工作的利多,期望能更吸引高手加入。雖然企業間的挖角再正常不過,但中國式的挖角隱藏中共政權系統性的撐腰,也攸關台灣安全,我們該如何防範呢?(責任編輯:賴怡璇)
台灣媒體日前報導,有中資在台違法設立公司,組成高薪挖角團, 3 年來挖走台灣數百名半導體人才,遭台灣檢調單位調查。台灣分析人士表示,這一事件暴露了中國「紅色供應鏈」下搶人大戰花招百出,同時也說明防範中國系統性經濟間諜網絡滲透,才是正本清源之道。
中國專門製作加密貨幣挖礦機的大廠「比特大陸」,在未經台灣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許可的情況下,於 2017 年以中資支持在台設立「智鈊」 、「芯道」兩家公司,高薪挖角大批台灣半導體人才,涉嫌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檢調兵分 7 路發動搜索,約談 19 人,兩家公司負責人訊後被諭令以新台幣 10 萬、 20 萬元交保。
中國近 3 年來,用 2 倍以上的高薪,挖走數百名台灣工程師
檢調調查指稱,智鈊科技有限公司與芯道互聯有限公司,透過共同投資新創公司的方式,在台私設大型研發中心,為母公司「比特大陸」研發 AI 晶片。
具體操作是,挖角團隊先挖走原在台灣 IC 設計公司的研發人員出任新設公司的董事長,董事長再拉攏先前任職公司的同事加入,並同時在網路人力銀行公開 「獵人頭」,用原年薪 2 倍以上的薪資,挖角台灣晶片研發人才。
檢調表示, 3 年來台灣已被挖走數百名半導體人才,嚴重影響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
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經濟所所長劉孟俊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國面臨的是「追趕型經濟」,亦即一開始比較貧窮的國家傾向於比富裕國家的經濟增長更為快速,而為了加快達到發達國家的水準,只好想盡辦法追趕。一開始是直接「模仿」,再來是「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把別人的東西買回來做拆解,研究各式零件如何製成,再自行拼接組裝。他說,中國高鐵就是很典型的「逆向工程」代表,深圳「華強北」商圈號稱「山寨大本營」也可見一般。
劉孟俊說,當山寨做法逐漸被先進國家以保護專利和智慧財產權為手段防堵後,中國只好祭出挖角了。
中國邁入急需人才的追趕型經濟,針對高手進行系統性的挖角
據劉孟俊介紹,不只是中國,其它追趕型經濟在追趕過程中,都是招數盡出。例如韓國在追趕日本的過程中,出現過「周末專家」的模式。
由於韓國離日本很近,韓國三星公司會幫日本即將退休的工程師買好機票,日本工程師每周五下班後,從日本搭飛機到韓國,周六、周日幫韓國三星科技廠「打工」,周日晚間再飛回日本,這是韓國在追趕型經濟過程中所用的一種方式。
劉孟俊表示,中國對台挖角以挖高階人才為主,因為高階主管最清楚需要哪些人才之間的配合,才能發揮到最大效益,因此,對台灣而言,人才的流失是系統性流失。
劉孟俊以台灣知名的鼎泰豐小籠包為例指出,若要獲得鼎泰豐的技術,必須整個團隊出走才有效益,否則光是挖走很會擀皮的人,也做不出鼎泰豐小籠包的滋味。
劉孟俊說:「鼎泰豐小籠包去做技術外流,你會擀皮的擀皮,分工分得很細,那你挖人除非是整個團隊一起挖,否則你挖一、兩人也沒有用。中國大陸他要挖人是挖非常高層的,如果中下階層一個一個去挖,效益不見得會那麼高,(高層)挖過去,他會幫你去組一個團隊,他很清楚一個團隊有哪些部分的人,才會有比較大的關鍵,而且人才的流失會很有系統。」
挖角人才的中國半導體產業:台灣員工不必搬來中國,可在台灣為公司工作
曾經被中國挖角至安徽半導體廠擔任主管的黃先生對美國之音證實了這項說法。他表示,他原本在台灣新竹科學園區的半導體廠擔任 IC 技術中階主管,在更高階長官的介紹下,一起赴中國工作,因為對岸開出的薪水是原本台灣的 4 倍多,職級連升兩級,對他極具吸引力。
黃先生表示,他之前的台灣同事,很多人也都在同事間的相互介紹下,一個跟著一個跨海到對岸工作,基層人員大約 30 歲左右,大多還是單身,即使有家庭的人也通常是一人隻身到中國,孩子、妻子、父母留在台灣。不過,黃先生說,只有半導體元件設計才需要人親自到中國現場工作,如果是做 IC 設計,工作不受地域的限制,人在台灣就能為中國公司工作。
他表示,中國挖角喜歡有一定資歷的人,高階主管最好,由資深的人去找資淺的人組成「老少配」團隊,互為搭配。黃先生說:「他們(中國)找人的模式可能會先有一個管理階級,再去挖裡面一些他們需要的人;管理階級也不可能一個人過去,他就會找自己知道、原本合作過的人就會去嘗試。他們會找一定是找有經驗的人,能夠老少搭配的,老的有經驗,太年輕應該不太會,他們要有一定的程度,已經是滿資深的,老少一起搭配。」
黃先生也表示,大部分接受中國公司挖角的人多半是出於高薪考慮,但也有一些人出於政治考量,認為教會中國技術,將不利於台灣半導體發展,因此為了「大局」著想而拒絕。他提醒人們,領更高薪水要承擔更高的風險,他本人就感覺「被騙了」,當初談好的薪資配套跟實際拿到的不一樣,因此赴大陸工作一年多後就回台。
黃先生說:「那些 package 都不可信,配套可能要有一定的條件,公司才會給你。一種是技術股,一種是每年分紅的利潤來講的話,技術股這種本來講好就應該給的,可是一直鎖著,所以在打官司,後面的分紅要給的部分那更不用說了,所以大概兩年不到就離開了,一開始條件都會開得不錯的。」
民調:將近一半台灣人,有意願前往中國工作
不過,中國的高薪挖角對台灣工程師還是極具吸引力,才會有人前仆後繼地要去大陸工作。
台灣最大入口網站「Yahoo!奇摩」民調中心,在挖角事件爆發後進行「對岸重金挖角,你會願意西進工作嗎?」的網路民調。
民調顯示, 1 萬 6 千 4 百人參與投票結果,有 28.8 %的人表示「非常願意」, 25.1 %表示「還算願意」,合計約為 53 %。選擇「不太願意」者占 15.8 %,選擇「非常不願意」者為 23.0 %,合計近 39 %。在被問到在「什麼樣的條件下,你會想去中國大陸工作?」時,回答是「待遇夠優渥」的人最多,為 44.6 %。可見「高薪」確實是台灣人才願意赴中國工作的最大誘因。
中研院歐美所副研究員吳建輝表示,雖然優秀人才在全球流動實屬正常,不只中國廠商會挖角,美國企業也會挖角,但中國對台灣是個威脅、是敵人,但美國不是,這是根本的區別。
吳建輝說:「現在的問題在於,第一個,我們認為中國是一個威脅,中國挖角是違反商業模式的挖角,過程中我們的技術和人才外流,可能會違反相關的法律規定,一個像是營業秘密,一個可能會有競業禁止的問題,這才是我們考量的原因。第二就是說,我們人才到美國,那是有正式的合法手段,它有相關的智慧財產權跟法律的保護,我們去中國可不一定有相關保護。簡單來講,就是我們去中國投資,其中技術可能會被外流,導致技術被迫移轉的問題。」
這場挖角不是企業 vs 企業,而是企業 vs 中國政府+企業間 的角力鬥爭
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經濟所所長劉孟俊表示,半導體產業在台灣被視為國家安全產業,一旦中國取得技術後,由於內部不完備的市場機制,地方政府彼此相互競爭資本造成產能過剩,國家補貼又變成低價傾銷,進而破壞全球市場價格,更令台灣政府擔心。
中研院歐美所副研究員吳建輝表示,除了國際間的挖角之外,台灣本土廠商之間也會挖角,因此中國挖角跟帶走營業秘密還不是根本的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中國傾國家之力發展半導體產業,這些中資公司是在中國國家的支持下、系統性地去挖角台灣人才、去盜學台灣技術,這才是根本問題所在。
吳建輝說:「根本的問題在於中國的挖角它是系統性的,它是建立在國家支持的基礎上。廠商跟廠商之間的競爭,侵權或是侵害專利,它就是廠商跟廠商之間的賠償,通常可以用刑法跟民事賠償來解決。但當你的商業間諜模式或挖角模式是建立在國家支持的基礎下,就不是廠商跟廠商的競爭,而是廠商要面對一個有國家支持的廠商的競爭。」
吳建輝認為,台灣的修法工作著重在針對挾帶營業秘密赴中國的工程師處以嚴刑峻法,但重點應不在於如何防範台灣工程師,而在於防範中國在台系統性的經濟間諜網絡,比如有多少中國經濟間諜滲透,其據點在哪裡等,然後作出系統性的因應,這才是解決之道。
臉書滑不到《報橘》精選好文?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Telegram 好友 !
推薦閱讀
【護國神山不是當假的】美議員談台積電:我們要確保,中共不會控制世上最重要的晶片製造商
【誰說中資是打不死的蟑螂】淘寶 12 年被趕走 3 次!不斷換身份潛入,仍敵不過台灣銅牆鐵壁
【台積電就是中共眼中釘】科技競爭是中國對台新戰略,拜登當選美國可能疏離台灣嗎?
(本文經合作夥伴 美國之音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中資公司赴台搶奪人才 學者:國家支持的系統性挖角〉。首圖來源:中國地圖、其他圖片,經編輯合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