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特派專欄 美國預約施打疫苗比碧昂絲演唱會還難搶 到超市也能接種[影]〉。首圖來源:中央社,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宣布,全美已達成 1 億劑新冠肺炎疫苗接種,約有 3500 萬人完全接種,佔人口 1 成以上。然而,美國民眾從搶訂僧多粥少的疫苗數量,到需適應明顯不適的接種副作用,都不簡單。儘管如此,在確診人數突破了 3 千萬人的美國,施打疫苗仍是回歸原先生活節奏的救命解藥。(責任編輯:賴怡璇)

美國疫苗開打 3 個月,施打超過 1 億劑。圖片來源:中央社,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美國去年 12 月中開打 2019 冠狀病毒疾病疫苗,至今施打超過 1 億劑,每 5 人就有 1 人接種至少 1 劑疫苗。究竟在美國打疫苗的體驗如何?打完有什麼副作用?記者 3 月中實際接受施打。
2 月 24 日,華盛頓特區衛生署宣布,擴大 2019 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疫苗接種對象至 18 至 64 歲具高風險疾病民眾。由於符合資格,記者決定上網預約接種。
事前雖有耳聞美國疫苗仍供需嚴重失衡,預約一位難求。但記者心想,過去都能搶到週末台北往返台東普悠瑪號車票,「預約疫苗能難到哪去?」但試了才知道,為何華府疫苗預約會被網友形容成「比碧昂絲(Beyonce Knowles)演唱會門票還難搶」、「跟飢餓遊戲沒兩樣」。
美國疫苗由聯邦政府統籌分配,預約規則由各州自行制定。華府市政府選擇在每週四、五固定時間,開放符合資格民眾同步透過電話、網路預約下週施打名額。
經記者實際測試,發現除了疫苗供貨遠不足需求外,預約網站也連連出包,讓民眾搶預約過程挫折不已。
華府開放 18 至 64 歲具高風險疾病民眾預約首日,似乎「忘記」更新網站設定,不少民眾好不容易擠進網頁、填完資料,卻被告知資格不符。承諾會改善問題的隔日,又出現「認證碼錯誤」問題;網站也因有超過 3 萬 6000 人同時上線爭搶 4350 個名額,無法負荷流量而頻頻當機。
下一個週五,網站原定上午 9 時開放預約,卻無預警延遲 6 分鐘,推特上罵聲一片。記者因為沒有提早放棄,持續刷新頁面,順利在開放當下擠進網站,並照網友建議「挑最晚預約時段」(因為越前面時段越搶手),才成功預約到。當天開放的 5750 個名額在短短數分鐘內一掃而空。
由於民怨高漲,華府市政府 3 月 10 日開始改採事先登記制,依據每週分配到的疫苗量與民眾接種優先級別、居住區域及工作性質,個別通知預約。

施打完疫苗的美國民眾依指示在旁邊休息15分鐘,以觀察是否有不適情況。圖片來源:中央社,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談完最困難的預約過程,來聊聊疫苗本身。
記者順利預約到的 6 天前,嬌生集團(Johnson & Johnson)研發的單劑疫苗獲得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緊急使用授權,是第 3 支獲准在美國上市的 2019 冠狀病毒疾病疫苗。
由於嬌生疫苗有別於先前獲准使用的輝瑞(Pfizer )與莫德納(Moderna)兩劑型疫苗,華府政府決定在預約網站上,加註每個接種地點施打的疫苗種類。等於民眾能在預約時,選擇要施打哪一個品牌疫苗。
多方考量下,記者選了莫德納疫苗。至於接種地點,由於去年在住家鄰近超市附設藥局施打流感疫苗的整體經驗不錯,這次也選在一間大型連鎖超市接種。
不過,到了現場發現,疫苗施打區藏在超市最角落,夾在起司與熟食櫃之間,且僅是用幾扇移動式醫用屏風簾隔出來,像是臨時性空間。記者心裡不免有些疑慮,但想到預約名額實在難求,還是乖乖報到。
針對 18 至 64 歲具高風險疾病民眾,美國各州目前多採「誠實制度」,不要求出示證明。記者雖為保險起見仍帶上醫師診斷證明,但現場人員僅要求看身分證、醫療保險卡(若沒有保險也能免費施打)和預約確認信。
報到完成後,拿到一張由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印發的「 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接種紀錄卡」,正面記載個人資料與施打疫苗種類、批號、日期及地點,背面則是須回診接種第 2 劑的時間。工作人員悉心提醒記者要小心收好,並拍照存證。

施打完疫苗者,會拿到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印發的接種紀錄卡。圖片來源:中央社,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華府一間超市用多扇移動式醫用屏風簾隔出空間,為民眾施打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與周遭販賣的蔬果食品顯得格格不入。
施打前,醫護人員詳盡說明可能副作用,包含施打部位痠痛、類流感症狀等。疫苗注射進手臂幾乎沒有感覺,打完當下雖有呼吸急促、輕微暈眩等不適感,但不久就減緩。因此記者依指示在現場待滿 15 分鐘便返家。
當天晚上出現明顯疲倦感,隔天施打手臂十分痠痛,是記者打過事後痠痛感最明顯的疫苗,人也有輕微發燒。但這些副作用都在施打 2 至 3 天後消失。
但值得一提的是,等待接種時,記者面前一位剛打完疫苗的年輕女性出現明顯不適,人近乎昏厥,醫護人員迅速為她注射筆型腎上腺素。旁邊工作人員則咕噥著:「今天已經有一位,我無法再處理第 2 個。」可見副作用輕重程度還是因人而異。
打完首劑疫苗,迎來久違的鬆口氣感覺。但看著美國確診數每天仍以 5 位數成長,深知離向這場「想醒卻醒不來的惡夢」說掰掰還有一段時間,現在還不是鬆懈的時候。

華府一間超市用多扇移動式醫用屏風簾隔出空間,為民眾施打 2019 冠狀病毒疾病疫苗,與周遭販賣的蔬果食品顯得格格不入。圖片來源:中央社,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華府當地時間 12 日接近傍晚時刻,疫苗施打區域周圍湧入 30 多名俗稱「疫苗獵人」,等候是否有剩餘疫苗可打。疫苗獵人為尚未符合接種資格,或搶不到預約名額的民眾。圖片來源:中央社,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臉書滑不到《報橘》精選好文?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Telegram 好友 !
推薦閱讀
【打完疫苗一身輕】美國公布防疫指引:疫苗接種者不用戴口罩,即使暴露在感染風險下,沒徵兆就不隔離
【施打 AZ 疫苗前停看聽】頭痛、疲倦、施打部位疼痛、怕冷,都是常見副作用
【川普終於替疫苗宣傳】這是一個很棒的疫苗,安全且有效, 47% 川粉買單嗎?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特派專欄 美國預約施打疫苗比碧昂絲演唱會還難搶 到超市也能接種[影]〉。首圖來源:中央社,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