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商認為一個家庭持有 6 戶房產正常,指責央行不應打房。圖片來源:unsplash
日前央行總裁楊金龍宣布新規定,包括限制公司法人與自然人第 3 戶以上購屋貸款成數,也首次限縮餘屋貸款成數為 5 成;共 4 大新政策將房市打回原形。大建商林正雄卻表示「考量繼承、置產、自住等合理需求,政府應該在一個家庭(持有)6 戶內不要去打房。」
「打到 88% 房屋持有者」的弔詭之處
林正雄是富旺國際開發董事長暨台中市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富旺國際開發是在台中耕耘已久的建設公司,根據《蘋果日報》的報導,林認為打房恐會打到全台 88% 的房屋持有者。
然而,內政部的統計資料顯示,全台灣持有房產者,持 1 間房子者占總數約 75%,持 2 戶者約占 15%,持 3 戶者約占 4%,持 4 戶以上只占 4.5%。擁有 2 戶以下房產者佔 9 成,而央行新規定自然人戶第 3 戶開始才受限貸款限制。全台 9 成房屋持有者仍只有 3 戶以下,央行新政打房,其實並不會傷到「大多數」房屋持有者。
一家共同持有6戶比較健康?離現實太過遙遠
林正雄還表示,有不少夫妻檔,可能會各從父母親手中繼承一戶舊屋,然後各自又買了一戶來居住與當成投資理財規劃,甚至在小孩出生後也會用自己的名字先幫他們各買一間新屋。他指出,「這些人不是投資客,都還算是在正常住宿的範疇內,所以這樣算起來,其實政府應該允許一個家庭能共同持有 6 戶,才是比較健康的。」
根據 《STOCKFEEL》 整理 108 年 Q4 的房價所得比顯示,全台平均要不吃不喝 8.58 年才能用薪水買下一棟房子;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更是全世界排名第十高。
普遍的台灣民眾要買下一棟房子都非常困難,林正雄的「一家持有 6 戶健康論」,也許只是在同溫層內的觀察。
居住不正義與世代剝奪感
據《TVBS》報導,政大地政系前特聘教授張金鶚就指出「只有台北市的非自用(住宅稅)從 1.5% 變成 3.6%,其他縣市都還是 1.5%。可以看到『多房族』背後的政治實力有多少。」
全產總秘書長戴國榮也表示,所得分配不公平造成貧富差距擴大,會產生人才外流、不婚、少子化等問題的加劇。台灣出生率也確實在去年達到世界倒數第一。
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林宗弘研究指出「1978 年以後出生的世代,相比前一個世代,所得少了近兩成,還要面對更高的房價,我們以近 15 年的房價所得比來看,2003 年到 2018 年就漲了兩倍之多。」
正視房價高漲事實
台灣的房價高漲,空屋林立,年輕世代對於居住權的焦慮感與日俱增,「持有 6 戶才健康」的言論更是加重世代與階級的相對剝奪感,央行終於出面打房正是回應年輕世代的需求,但是否真有成效,還有待觀察。
臉書滑不到《報橘》精選好文?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Telegram 好友 !
推薦閱讀
所有北市社宅都要更名為公宅嗎?柯文哲稱蓋出多元公宅,卻忽略社宅的真實目的
【社宅爆貴、買房天價】央行「打房」到底打到誰? 4 大限令直攻貸款成數
【時力專欄】高房價是台灣年輕人永遠的痛!不要再說台灣無囤房,用這招打房才最有效
(本文歡迎合作夥伴轉載分享。首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