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翻攝YouTube。
中天關台徹底離開傳統電視,空出的 52 頻道掀起新一波爭奪戰,就在 NCC 暗示要公廣集團接手時,中天則悄悄在網路平台繼續運作,而或許這次 NCC 意外推了中天一把,因為連英國廣播公司(BBC)都宣布,接下來 BBC 的發展目標在網路!
BBC 聚焦串流平台,中天轉戰網路重新開始
據英國媒體《Deadline》報導,英國 BBC 近日宣布了新的組織改革計畫,將廢除電視頻道第一台、第二台及第四台的台長(controller)職位,由內容總監(portfolio editors)擔任最高決策者,未來將以內容發展為重,著墨更多在串流平台 iPlayer,把節目品質繼續提高。
BBC 最初僅是廣播電台,自 1936 年開始提供全球第一個電視服務,是世界知名的公共廣播集團,營運經費主要來自英國國民繳納的電視牌照稅,高品質的節目和新聞內容常常是國際爭相購買版權的對象。不過,如此優質的頻道依然敵不過網路時代的新趨勢,像是新聞頻道近十年每季覆蓋率逐年下跌,反而 iPlayer 的使用率不斷上漲。
BBC iPlayer 面向的用戶不止英國國民,國際版已經進入美國、新加坡等多國市場,但相比 Netflix 的擴張程度,iPlayer 普及率並不高。《公視新聞網》指出,Netflix 光是 2019 年的投資內容發展的金額,就已經是 BBC 的兩年收入。換言之,要突破其他串流平台的封鎖,BBC 勢必得調整經費分配比重。
回頭來看台灣的現況,目前主要電視新聞頻道,幾乎都另在 YouTube 開設直播頁面,也因此中天雖然失去 52 頻道,仍繼續在網路播送新聞,甚至如「四季線上4gTV」或「LiTV」等台灣民眾常用的網路串流平台,更直接提供用戶免費觀賞這些新聞頻道。
至於不同電視台出品的戲劇或節目,各大串流平台也相繼買入版權,不少年輕人家中根本不安裝電視,選擇以電腦或手機觀看。
往長遠發展設想,中天若願意下功夫經營網路客群,未必不是另一條崛起的道路,畢竟立場相近的「央視」,其 YouTube 頻道早就有大批死忠觀眾;而公廣集團與其爭取 52 頻道,不如想想「公視+」能如何壯大?
參考資料
《Deadline》:〈BBC Scraps TV Channel Controller Roles In Major Streaming-Led Restructure〉
《Realscreen》:〈BBC restructures TV division, axes controller titles to fuel iPlayer growth〉
《公視新聞網》:〈BBC坦承iPlayer在影音串流戰役已難與Netflix抗〉
推薦閱讀
【報橘專訪】「公視新聞有時讓我倒胃口」——臺灣吧創辦人蕭宇辰談媒體:要敢踩立場
【我們只要 A 咖中的 A 咖】年薪 40 萬美金跟川普一樣高,卻沒人敢去?一窺瘋狂的 Netflix
中天 YouTube 衝出 217 萬訂閱,好棒棒?館長揭真相:基於愛與同情、五毛大舉入侵
(本文歡迎合作夥伴轉載分享。首圖來源:翻攝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