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書摘內容出自《永不滿足:我的家族如何製造出唐納.川普》,由聯經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PBS News Hour》YouTube 節目截圖。)
【《BO》編輯檯好書推薦:《永不滿足:我的家族如何製造出唐納.川普》】
最適合閱讀本書的讀者:川普家族曾極力阻擋這本書的出版,或許不只是因為害怕影響即將到來的美國總統大選,而是其中揭露了太多這個「鑲金家庭」的殘破。
據知名民調組織 YouGov 顯示,台灣是唯一在亞太地區支持美國總統川普,遠勝於在野黨候選人拜登的國家。但或許沒人知道,這位「地產大亨」的生長背景全是血淚。
本書以心理學角度,頗析在家中身為老四的唐納・川普成長史,其與四位手足——大姊瑪莉安、二哥佛萊迪(本文作者的父親)、三姊伊莉莎白、及小弟羅伯特都是「功能失調家庭」下的受害者。而外界評論這位美國總統極度病態、自戀的性格,其實也早在兒時就能看出端倪。(責任編輯:盧亞蘭)

今美國總統川普與四位他的手足。左起:小兒子羅伯特、三姊伊莉莎白、二哥佛萊迪(本書作者的父親)、老四唐納(今美國總統)、及大姊瑪莉安。圖片來源:《PBS News Hour》YouTube 節目截圖。
文/瑪莉・川普
譯/周辰陽、季晶晶、郭宣含、陳韻涵
對唐納而言,不要成為父親瞄準的目標是一回事,贏得他的寵愛則是另外一回事,為達到目的,唐納幾近杜絕任何可能和哥哥共通的特性。除了偶爾跟佛瑞迪與他的朋友去釣魚旅行外,唐納成為一個鄉村俱樂部、和辦公室的生物,和父親唯一的不同之處只有高爾夫球。
他也在目前為止沒被懲罰的行為上變本加厲,包括霸凌、用手指指著人、拒絕負責和無視權威。他說他「反抗」父親,佛瑞德則「尊重」他,真相是,他能反抗父親,是因為佛瑞德讓他這麼做。當他(唐納)年紀非常輕時,佛瑞德的注意力沒放在他(唐納)身上,整個焦點都放在其他方面,也就是生意和長子,就這樣。當唐納 13 歲離家去就讀紐約軍事學院時,佛瑞德開始欣賞他的「無視權威」。佛瑞德通常是位嚴格的父親,但他開始注意到唐納的自大與霸道後,將之視為衝動並予以接受。
「沒人愛我,但我可以叫自己『偉大的我』」
受到父親鼓勵,唐納最終開始相信自己的炒作。當他 12 歲時,右嘴角經常上揚冷笑,展現出過盛的自我優越感,還被佛瑞迪取了一個「偉大的我」(the Great I-Am)的綽號,以呼應他在主日學的《出埃及記》課程中所學到上帝首度向摩西揭露身分的情節。
因為在災難般的環境被養育長大,唐納根據豐富的經驗直覺掌握到,他絕不會被安撫或得到慰藉,特別是在他最需要的時候。那麼,假裝關愛就沒有意義。無論唐納在任何層面是否知情,他的雙親都不曾去正視他究竟是什麼人,或可能成為什麼人。瑪麗太過衰弱,佛瑞德只對哪一個兒子最有用途感興趣,好讓他變成對自己最有利的人。結果,唐納發展出一副名為剛性人格的鎧甲,經常保護他免於痛苦和失落,卻也阻止他理解如何信任並接納他人。

年少時的唐納・川普(左);與其父親佛瑞德・川普(右)。圖片來源:《PBS News Hour》YouTube 節目截圖。
唐納努力把自己打造成「霸王」,是吸引爸爸注意,也是武裝自己內心
佛瑞迪(唐納二哥)害怕到不敢跟佛瑞德(唐納父親)要求任何事情,讓唐納看到那種含蓄的結果。每當佛瑞迪偏離佛瑞德常不說出口的期望,甚至只是一點點,下場就是受辱或羞愧。唐納會嘗試一些不同的方式:他轉而選擇設法討好父親,用的是衝破每一道哥哥從沒膽子嘗試的障礙,也完全知道要怎麼演:佛瑞迪退縮時,唐納就聳聳肩。沒有徵得許可就拿走想要的東西,但不是因為勇敢,而是因為害怕。
不管唐納是否了解潛在訊息,但佛瑞德知道:一如人生,在家只會有一名贏家,其他每個人必須輸。佛瑞迪持續試著做「對的」事情,但是無法做到,讓唐納開始了解,他什麼「錯的」都不能做,所以他停止試圖做任何「對的」事情。他(唐納)變得更大膽,更具侵略性,因為他很少受到挑戰,或被世上唯一一個要緊的人、也就是他父親追究責任,就算是明顯的壞行為,佛瑞德就是喜歡他的殺手態度。
唐納的每一個違規行為,都成為博得父親好感的嘗試,就像他在說:「看,父親,我是強硬的那一個,我是殺手。」因為沒有任何阻力,他變本加厲,直到阻力出現為止,但不是來自他的父親。
佛瑞德長時間待在辦公室,不常見到家裡發生的大多數事情,因而他不會被唐納的行為打擾,但唐納的母親卻會因此心煩意亂。瑪麗完全無法控制他,唐納處處不服她,試圖管教但都被置之不理,他頂嘴,甚至不承認自己錯了,即便母親是對的,他也會反駁她,拒絕讓步。他捉弄弟弟,偷走玩具,拒絕做分內家事、或任何被吩咐去做的事情。也許最糟糕的一點就是瑪麗有潔癖,而唐納是一個懶鬼。無論她怎麼威脅,他就是拒絕自己收拾善後。對佛瑞迪曾經有效的「等你父親回家吧」的恐嚇,被唐納當成笑話,因為父親根本不會介入。
1959 年時,唐納的好鬥、霸凌、跟教師爭辯等不當行為變得太過分了,邱林學院已經達到容忍極限。佛瑞德在校董會占有一席之地有好有壞,一方面,校方對唐納行為睜隻眼、閉隻眼的時間已比原本要長;另一方面,這造成佛瑞德一些不便。佛瑞德不介意唐納發洩,但唐納對年紀小得「還不知如何回嘴」的孩子人身攻擊,已升級成肢體衝突,這將會占用佛瑞德的時間。佛瑞德同意另一位邱林學院校董的推薦,把唐納送到紐約軍事學院看管。把他扔給軍訓教官和不會忍受他狗屁的高年級生,可能會使佛瑞德的這名新興門徒更加堅強。比起處理唐納,佛瑞德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有網友在推特貼出年輕時的美國總統川普照片,底下留言說他年輕時長得像「做獨立音樂的鼓手」、也有人說像是「以為自己很厲害的那種平庸樂團主唱」。圖片來源:擷取自推特。
心理學博士分析:唐納在腦中重複播放 13 歲時被遺棄的場景
我不知道瑪麗是否在最終決定上有任何發言權,但她也沒有挽留兒子留在家中,這是一個唐納不得不注意到的失敗,肯定在他心中重播了母親曾經遺棄他的記憶。
反對無效的唐納,被紐約軍事學院錄取。這是一間男子寄宿學校,位於紐約市北方近 60 英里,可不像佛瑞迪上的聖保羅中學是所名校,家裡其他孩子稱紐約軍事學院為一所「感化院」,沒有人會為了得到更好的教育而把兒子送進去。唐納正確地了解到,這是懲罰。
當佛瑞迪(唐納二哥)發現時,有點困惑地告訴朋友:「對,他們(父母)無法控制他(唐納)」。這真沒有任何道理,他的父親似乎總是支配著「每一個人」。佛瑞迪不知道的是,父親對唐納的興趣,不同於對他的興趣。如果佛瑞德(唐納父親)試圖管教唐納,他就會「被管教」,但他被送走之前,佛瑞德沒有足夠的興趣為唐納或其他三個孩子操心。
不論家庭的情況如何,雙親對孩子總是有著不同的影響。但是,對川普家的小孩來說,佛瑞德與瑪麗的特殊病狀,對後代有著極端的影響,當五名孩子在不同時間,以不同方式準備「走到外面的世界」時,他們都已有著明顯的缺點:
第一個出生的瑪麗安,身在厭女症家庭中,成為一個聰明有野心的女孩,雖然年紀最長,但因為她是女孩,轉由身為長子的佛瑞迪得到父親的全部關注,她只能和在家中無權的母親結盟。結果是,申請達特茅斯學院家政部落榜時,讓她心碎,只能接受她稱為「實質修道院」的曼荷蓮學院。最終,因為她覺得父親在乎,做出她相信自己應當做的事情。
佛瑞迪(唐納二哥)的問題在於他無法成為一個全然不同的人;伊莉莎白的問題是家人對她漠不關心,她不只是排行老三,還是女孩,更因 3 到 4 歲的年齡差,和哥哥與弟弟產生隔閡。身為靦腆膽怯的少女,又學到雙親都把孩子的話「當耳邊風」的教訓後,她的話就不多了。然而,她直到步入中年仍對他們忠心耿耿,每週末回到大宅時,仍希望獲得「爸比」( Poppy )的注意。
唐納的問題在於,他為防備早年的遺棄恐懼感,發展出好鬥剛性的人格,還有他目擊父親虐待佛瑞迪的過程,讓他無法接受真實人類的情感。
臉書滑不到《報橘》精選好文?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Telegram 好友 !
推薦閱讀
【川普是個嚇壞了的小男孩】一位巨嬰的誕生:缺乏母愛、被父親粗暴對待的一位美國總統
【我到底看到了什麼】狂人川普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這 4 點說明會讓你冷靜一點
【川普別來亂】美國「法律女王」病逝,川普有意提名「極保守」大法官,恐讓美國自由大退步!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永不滿足:我的家族如何製造出唐納.川普》,由聯經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PBS News Hour》YouTube 節目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