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書摘內容出自《解剖台上的真相:相驗超過2萬具遺體的日本法醫鑑識檔案》,由 台灣東販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pixabay,CC Licensed。)

【《BO》編輯檯好書推薦:《解剖台上的真相:相驗超過2萬具遺體的日本法醫鑑識檔案》】

到博客來找這本書

最適合閱讀本書的讀者:你是推理小說迷嗎?總是好奇為何法醫、刑警可以透過屍體旁的蛛絲馬跡就能抓到兇手嗎?這本書將告訴你,法醫如何在解剖台上,找出真相。

判定「非自然死亡」的案件是自殺或他殺,都需要依靠檢察官與法醫的判定。本文作者解剖超過 6300 具屍體,以下他透過實際案例的分享,說明如何解讀屍體想傳達的訊息。(選書編輯:徐子捷)

圖片來源:pixabay,CC Licensed。

文/巽 信二
譯/陳姵君

「此案沒有犯罪嫌疑」才是法醫的重要任務!

法醫並不像電視劇情般,總是扮演揭穿事件真相的角色。有時候反而是要證實「此案沒有犯罪嫌疑」,這也是法醫的一項重要任務。

首先發難「感覺案情並不單純」而主動跟我聯絡的,是一名十分年輕的機動鑑識人員。的確,這是一具頗為古怪的遺體。身體正面與背面都有傷。臉部腫脹,頭部有腦挫傷,還有外傷性蜘蛛膜下腔出血。可是,並非遭到勒殺。

遺體是在大樓室外樓梯最上層被發現的。死者是一名年約 35 歲以上的女性。據稱她與一名差不多年紀的男性正在交往,偶爾會去 KTV 約會。

該名男子在約會當天吃完飯後,將這位喝醉的女性送回住家大樓前。翌日,因關心女性身體狀況而前往住處查看,卻發現她倒臥在室外樓梯上。換句話說,最終生存確認者與第一發現者皆為同一人。

對警方來說,自然會認為「這個男人很可疑」。究竟是他殺還是意外事故呢?我再度仔細端詳遺體,並徹底思考。相較於身體正面,背面的傷勢範圍大很多。而且,傷痕看起來呈等間隔分布,這讓我頓時恍然大悟。

我聯絡了偵查員,請他們測量陳屍地點的大樓室外樓梯每階之間的寬度。結果真如我所料想般。女性死者在爛醉如泥的狀態下爬樓梯,來到最頂層時整個人不慎往後摔,撞到頭部。此時所造成的背部傷痕與樓梯的寬度吻合,頭部的擦傷也是在此時產生的。這一摔同時還造成腦挫傷,不過出血量並不多,負傷後尚有活動能力。

那麼接下來她究竟做了什麼呢?

我想,應該是硬撐著打算再度爬上樓吧。可是因為腳步踉蹌的緣故,身體往前撲倒,好不容易爬到最頂層已氣力全失。如此一想,便能解釋所有的疑點。此案沒有犯罪嫌疑。

聽完我的推論後,搜查一課刑警明白沒有必要朝謀殺方向偵辦,如釋重負般地踏上歸途。

如何從解讀「屍體」發出的訊息?

在某工廠停車場,發現了一名男性仰躺陳屍在堆高機貨叉部位。據聞無法釐清是自殺還是他殺,也找不出死因。

解剖後發現,體表佈滿了許多細碎起倒刺的割傷痕跡。外傷是我的專業領域,我立刻明白這是玻璃碎片所造成的傷口,看過現場照片後,果真確認到堆高機的擋風玻璃有部分碎裂。

擋風玻璃碎裂的話,首先會懷疑是否為交通事故。可是,從現場狀況來看,立刻排除了交通事故的可能性。

我重新將多達數千張的現場資料與照片看過一遍。傷勢集中在遺體下半身,而且雙手不知為何有髒汙。查看玻璃碎片的飛散狀況,可知男性是猛烈撞上堆高機的擋風玻璃。堆高機作業時的時速很低,究竟是發生什麼事才會造成「猛烈撞擊」呢?謎團反而愈滾愈大。

看著現場照片時,我注意到場內有電線桿。隱約想到某種可能,便請偵查員進行調查。隨後接獲的聯絡表示「電線桿上的把手與倉庫屋頂尖端,各驗出單獨的新掌紋與腳印」。

果然如我所料。死者雙手的髒污是在攀爬電線桿時所造成的擦傷。這名男性是從電線桿上對準堆高機,縱身一躍而死的。這樣便解開了男子的死亡經過。可是問題是,為何他要這麼做?特地爬上電線桿跳下,這種自殺方式也未免太不自然。起初我懷疑死者吸毒,不排除因毒品作用而產生幻覺的可能性。可是,解剖調查藥物反應時,血液呈陰性反應。也就是說,男性在死亡時並沒有服用毒品。

另一方面,從男性膀胱內的殘留尿液則檢測出極微弱的陽性反應。於是我從警方資料追查男性的犯罪紀錄,看到「因吸食毒品數度遭到逮捕,1 個月前剛出獄」的記載。

這下我總算搞清楚了,是「情境再現現象(flashbacks)」。

服用毒品會出現幻覺或被害妄想等症狀。就算曾接受過治療並戒毒,幻覺與被害妄想等症狀仍會存留於腦部蓄勢待發,藉由疲勞或飲酒等因素再度發作。這就是「情境再現」的副作用。

根據偵查員的調查,男性在身故之前曾對友人說出莫名其妙的怪話,研判很有可能是因為情境再現產生幻覺,而堅信「我飛得起來!」吧。而他也真的從電線桿「飛下去」。

我做出「單一事故、無人涉嫌,無犯罪嫌疑」的結論,強行犯偵查組(譯註:負責偵查殺人、恐嚇、強盜、誘拐等犯罪的單位)也認同這個說法。

此案就此告結,可是後續又發生了一段小插曲。

過了好一陣子之後,該名男性的父親致電找我,並表示:「我有話要告訴你。」

他接著訴說:「我兒子是被好幾個男人聯手殺害的。」

應該是無法接受兒子的死亡吧。他向我提出幾點疑問與假設,我一一反證推翻其說詞後,電話就被掛斷了。又再過了一陣子,他帶著自製的「犯案現場」平面圖找上門來。

然而,警方根據周邊監視器影像與鑑識科的分析結果,確認案發現場附近沒有可疑人物徘徊,根本不可能發生這位父親所主張的犯行。過沒多久,幾乎每一天都會接到他的電話。可是,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我不能擅自透露警方的偵查資訊。

「伯父,您的兒子並非遭到殺害,是自己從高處跳下身亡的。至於為何他會這麼做就不得而知了,真的很抱歉。」

我只能如此友善地回答,沒有說出毒品的事。至今我依然認為,對這位父親來說,還是不要知道事實會比較好。

臉書滑不到《報橘》精選好文?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Telegram 好友 !

推薦閱讀

【40 年來閱「屍」無數的法醫】推理小說劇情在生活中上演!看日本法醫如何將「溺斃案」推翻成「兇殺案」

翻倒的椅子、濺滿血跡的床單、敞開烤箱裡的蛋糕——這些袖珍小屋居然是命案現場

台灣為何禁止死刑犯的器官捐贈?醫師:槍決完還有呼吸就送醫院根本是「活摘器官」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解剖台上的真相:相驗超過2萬具遺體的日本法醫鑑識檔案》,由 台灣東販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pixabay,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