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原作者 陳力航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課本拿掉三國時代,真的令人髮指嗎?〉 。首圖來源:玖巧仔,CC BY-SA 3.0。)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108 課綱國二歷史將在新學期正式上路,卻傳出新課綱將中國史改成東亞史,因此三國史會消失於教科書中,許多人擔心這將會使學生不瞭解常為人津津樂道的三國歷史。然而,據新頭殼報導,補教名師呂捷說課本裡面沒有三國,那一段叫做魏晉南北朝。

既然原本課本中的三國史並不多,為什麼三國的故事還是如此聞名?本篇作者告訴大家不用急著對此生氣,因為三國歷史的知識,不一定會從教科書而來。(責任編輯:連柏翰)

文/陳力航

今早,一名臉友將中時的報導傳給我看,無奈之餘,我反倒開始思考,自己的「從商周到隋唐」相關知識,到底有多少是來自歷史課本。如果沒有歷史課本,我是不是就無法理解這段歷史了呢?

歷史課本能提供多少三國資訊?

我唸過國立編譯館時期的國小、國中課本,也唸過剛轉換成康熙、龍騰版的歷史課本。由於要談的時間斷限很長,我僅以自己從小較為熟悉的三國時代為例。

三國時期要被簡化,的確是很可惜,但我認為前提在於,學童除了課本之外,沒有任何的管道可以認識三國。或者,用其它的管道認識三國是非法的,如此之下,簡化三國的篇幅才是真的可惜。

即便在過去的戒嚴時代,都有非常多的管道可以認識三國,課外書、廣播、電視。更何況是現代,當你大聲疾呼三國被簡化的同時,搞不好學童的智慧型手機裡,正出現三國手機遊戲的推播通知呢。

如果你說,這些三國手遊沒有歷史考證,圖像亂畫,而且遊戲會使人玩物喪志。那請問,歷史課本又能提供多少三國的資訊?就算課本裡面留著三國時代,以有限的篇幅,能滿足真正,對三國時代有興趣的學童嗎?亦或者,學童會因為看了教科書,而對三國時代有興趣嗎?

馬超 絵本通俗三国志 4 編巻之 7。圖片來源:国立国会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教科書的篇幅上,我認為是絕對不足,而且就教科書「必須在有限度的範圍內,放入很多資訊」的邏輯來看,我不認為學童會因為看了教科書,就對三國產生興趣。舉例來說好了,三國武將裡面,我喜歡馬超,但是在教科書裡面,我卻看不太到有關馬超的介紹,這不是教科書的錯,而是它的目的並不在此。就算它沒有介紹,我一樣可以透過其他管道,去獲得我想獲得的資訊。教科書有它目的與意義在,但這不是我要探討的重點。

重度三國粉學童,會去蒐集相關資訊

重點在於,學童對三國有興趣,看完每個三國武將的維基百科,那只是基本中的基本,如果更有興趣的,搞不好已經看遍相關歷史科普頻道,像是普通人三國、說書人柳豫、英雄說書、Cheap 等等(我只知道這些,如有遺漏歡迎補充)。因為這些頻道所提供的,都是更易於吸收、快速且有趣的歷史。所以,教科書內三國篇幅受到縮減,其實影響不大。

還有,請不要小看學童,不要認為課堂沒有教,就如何令人髮指。我相信學童裡面,一定有重度的三國粉,可能才剛看完金文京老師的那本三國志。透過金文京老師的書可以知道,原來孫權曾經和東北的公孫淵聯絡,原來在當時,如果從東吳要派船前往襄平,一年只有幾個月的時間等等,對於三國粉而言,攝取這些知識的過程,是非常愉悅的。

從電動學三國,很快就了解來龍去脈

講完了書和新媒體,來講電動。前述這些學童,有很大的機率,在關注書籍影片的同時,也在玩三國志的電動。若有關注「舊遊戲時代」這個臉書粉絲專頁的人就會知道,三國為主題的電動,在電玩的世界裡,可謂多如繁星,若要詳述其發展史,可能要分好幾個系列來介紹。本文在此不一一說明,僅以最具代表性的光榮公司三國志為例。

為何我要談電動,特別談光榮呢?因為,學童只要玩過光榮公司出品的其中一、兩代三國志,很快就能瞭解三國的來龍去脈。實際進入那個情境後,學童喜歡劉備,就會在遊戲中選用他,如果想要挑戰性高的,那就會選新野時期的劉備,喜歡蜀國著名武將都在的人,就會選擇西元 220 年的劇本。

陳壽(晉)、裴松之注《三國志 吳卷》1 到 3 卷。圖片來源: 国立公文書館

喜歡魏國的,可能從曹操在陳留時期就開始玩,還會因典韋和郭嘉的早逝而心痛。喜歡用東吳的,用孫堅,可以逐步消滅四周的勢力,在江南建立自己的天下。用孫策,可以體會寄人離下,而後自立的過程。用孫權,更是可以偏安一方。可惜的是,知名的光榮公司始終沒有在台灣設立據點,如果想要在遊戲中體會「至亶洲者所在絕遠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數千人還」的感受,要玩三國群英傳。(按:另根據專業人士們補充,由光譜資訊出版的富甲天下中,有夷州安平城、由智冠資訊出品的三國演義當中,也可選用夷州)

馬騰 絵本通俗三国志4編巻之7。圖片來源:国立国会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除了正統的魏蜀吳三國,也有部分的人有特別偏好。以我為例,我喜歡用馬騰和馬超,所以我很高興,在光榮公司出品三國志六加強版,有特別為馬超而推出的短劇本。我喜歡馬騰、馬超家族的原因很簡單,在橫山光輝的漫畫當中,看到馬騰遇害後,馬超率兵復仇,甚至差點就殺了曹操,令人為之動容。現在回想起來,突然覺得這橋段,有點類似真田幸村率軍殺入家康本陣的場景。而真田家,也是我在信長之野望裡面,喜歡使用的大名之一。

絵本通俗三国志4編巻之8。圖片來源:国立国会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以上我提到的這些,都不是在課本裡面所認識的到的知識,但我目的不在貶低課本,我想說的是,即便「商周到唐代」的部分被縮減,但以歷史科普在這幾年已有所成的狀況下,課堂上搭配相關書籍,甚至會比直接閱讀、背誦課本內文,更能理解時代脈絡。

以商周時期為例,最近出版的《爆料商周:上古史超譯筆記》就是一本很精彩的歷史科普書籍,由一群專精中國上古的青年學者們撰寫,結合自身的專業與生活切入,可與教科書相輔相成。除了商周之外,接下來的每個朝代,或多或少也有相關的科普著作或文章,以知名的故事網站(故事 StoryStudio)為例,其上的文章數與所涵蓋的範圍,是課堂最佳的補充來源。

總之,即使被刪減,也不代表我們從此失去、甚至無法獲得這段歷史,如果因此就認為「令人髮指」,那麼,這樣不與時俱進的思想本身,是否才真是「令人髮指」呢?

作者介紹:陳力航,宜蘭人,住新北。不是醫學院出身,但與醫藥很有緣。從小在藥房跑來跑去,會折傳統的藥包。大學和碩士都在學習處理時空資訊,當兵在東部的防空飛彈連,其後曾負笈東瀛,居住在練馬區。目前著有多篇非虛構、歷史普及文章。筆名「小力航道大」、「歷史編」、「練馬超大根」,專長為日治時期台灣史、日本都市傳說。

參考資料

国立国会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国立公文書館

臉書滑不到《報橘》精選好文?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Telegram 好友  !

推薦文章

【歷史解密】為什麼呂布很愛找人單挑?三國演義的人都很愛逞英雄自幹嗎

【三國有嘻哈】第一位因為用文言文唱嘻哈被哥哥討厭的人:曹植

【三國翻案】劉禪不是昏庸誤國的蠢材,他只是一位「沒有夢想的劉備」

(本文經原作者 陳力航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課本拿掉三國時代,真的令人髮指嗎?〉 。首圖來源:玖巧仔,CC BY-SA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