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書摘內容出自 《瑪瑪的最後擁抱:我們所不知道的動物心事》,由 馬可孛羅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Pixabay,CC Licensed。

【《BO》編輯檯好書推薦:《瑪瑪的最後擁抱:我們所不知道的動物心事》

適合閱讀本書的讀者:想知道哪種動物跟人類最相似嗎?動物的世界比我們想像的複雜,黑猩猩的每個行為背後,有我們所不知道的層層心事。

與人類演化血緣最相近的物種就是黑猩猩,那麼牠們會跟我們一樣有情緒反應嗎?本書主角、荷蘭皇家伯格斯動物園的黑猩猩瑪瑪(Mama),在臨終前伸手撫摸許久不見的人類老友,並露出若有似無的微笑,這樣的畫面感動無數人。而年輕時的瑪瑪,更在保育園內領導並協助眾多的黑猩猩,她最好的朋友也與人類展開親密的友誼。(責任編輯:梁雁)

圖片來源:PixabayCC Licensed。

不論是雄黑猩猩還是雌黑猩猩,瑪瑪都能夠輕鬆和牠們建立關係,建立起其他個體所不及的社會支持網絡,她天生就是外交官。她也不會勉強去維持忠誠:在雄黑猩猩的權利競爭中,她會選邊站,支持某一方對抗另一方,但是她不會容忍其他雌黑猩猩選擇不同。如果雌黑猩猩站在「錯誤」的那一方,介入雄黑猩猩間的戰爭,之後就會發現某天瑪瑪會突然來找麻煩。她就像是黨鞭那樣支持自己喜愛的候選人。

在這方面,唯一例外的對象是她的密友庫伊(Kuif),這頭黑猩猩的另一個名字是「大猩猩」(Gorilla),我在我其他的書中使用後面這個名字,因為她的臉整個都是黑色的。庫伊的體型要比瑪瑪稍微大一些,兩頭黑猩猩在同一座動物園中出生。共同的背景使得庫伊和瑪瑪建立了堅固的同盟關係,一直持續到庫伊去世為止(瑪瑪則在數年後逝世)。我從來沒有見過這兩頭雌黑猩猩之間有意見不合的時候。她們經常彼此理毛,其中一方遇到麻煩時,另一方一定給予支持。庫伊是唯一能反抗瑪瑪意見、但是又不會遭到秋後算帳的雌黑猩猩。她特別喜歡一頭雄黑猩猩,但是瑪瑪不喜歡,不過瑪瑪會忽視庫伊對這頭雄黑猩猩的支持,好像沒有注意到似的。在其他方面,瑪瑪和庫伊是一心同體的。和其中一個有激烈的衝突時,必定會引來另一個,包括雄黑猩猩在內每個都知道這件事,他們也學到不要同時面對兩頭受到激怒的雌黑猩猩。瑪瑪和庫伊總是在對方有需要時幫忙,在解決重大騷動結束之後,還會互纏著手臂高聲大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Na-oOAexno&t=1s

瑪瑪不僅是群體的核心角色,也擔任和我們人類聯絡的工作,她會和喜歡或認為是重要的人類建立關係,這類關係的數量與密切程度,遠超過其他黑猩猩所具備的。例如她對於動物園園長就非常敬重。她也和我建立關係,這大部分是她自己主動。我和她經常隔著她臥室的欄杆,彼此親近地理毛,她和朋友庫伊睡同一間。我和瑪瑪的關係讓人輕鬆自在,但是我得多注意庫伊,她有的時候會挑釁我,這是在測試我。黑猩猩總是在爭取高人一等的地位,總是想要限制你或是其他個體的主宰權。庫伊有的時候會伸手穿過欄杆抓住我,這時瑪瑪會坐在一旁支持她。你最好的策略是保持鎮靜,假裝沒有注意到,不然狀況就會變得緊張。後來我和庫伊的關係徹底好轉,因為我幫助扶養她首次存活下來的幼猩,就此成為她最喜歡的人類。

「她會搖晃身體,甚至流淚」,喪子母猩猩敞開心房撫育養子長大

庫伊之前的寶寶都死於乳水不足,她的新生兒沒有辦法長大,會逐漸瘦弱而去世。每當寶寶去世,庫伊都非常沮喪,從她的舉止就能觀察出來,她會搖晃身體、緊緊抓著自己、拒絕進食、發出糾心的叫聲,甚至可以看到她流眼淚。雖然我們認為人類是唯一會流淚的靈長類,但是庫伊會用拳頭背部用力擦拭眼睛,就像是小孩子大哭之後出現的動作,這可能只是眼睛受到了刺激,不過有趣的是,人類在流眼淚時也會出現完全相同的行為。

我知道庫伊每次這樣都很痛苦,便想要在她下次生小寶寶的時候幫助她,用奶瓶餵奶。不過我預先就知道會有問題:猿類媽媽的占有慾非常強烈,因此庫伊不可能讓我們把小寶寶帶去餵奶。不過庫伊可以自己用奶瓶餵奶。這是一項大膽的計畫,以前沒有人嘗試過。

有個解決方案出現了。在這個群體中有個耳聾的母親生了個小寶寶。過去這頭雌黑猩猩從來都沒有辦法自己扶養寶寶長大,因為她聽不到寶寶滿足或是不舒服時發出的輕柔叫聲,這些聲音會引導母親的行為。例如母親可能會坐在小寶寶身上,完全沒有注意到牠發出的絕望抽噎聲。那頭雌黑猩猩遇到的事情,就跟庫伊的遭遇一樣。為了預防這樣的挫敗再次發生,我們決定把她最近剛出生的幼猩羅西(Roosje)交給庫伊扶養。我們在訓練庫伊使用奶瓶時,負責照顧羅西。經過幾個星期的訓練,我們把扭著身子的幼猩放到庫伊臥室的乾草堆上。

庫伊沒有抱起寶寶,而是走到欄杆這邊,照顧幼猩的人和我在等著。她親吻了我們兩人,一下子看著羅西,一下子看著我們兩人,好像在詢問是否允許這樣做。因為黑猩猩的世界中,在沒有受到要求的狀況下,貿然帶走其他黑猩猩的嬰兒是不受贊同的。我們鼓勵她,朝著幼猩揮手,說:「去把她抱起來。」她最後抱起了幼猩,從那時候起,庫伊成為了最會照顧與保護寶寶的黑猩猩母親,把羅西如我們所希望的那般扶養長大。她有餵寶寶的天分,在羅西需要打嗝的時候,甚至會暫時把奶瓶拿開,這點我們從來都沒有教過她。

庫伊在收養羅西之後,只要我出現,她都非常熱情,待我有如久別重逢的家庭成員,想要握住我的雙手,在我想要離開時會發出絕望的嗚咽聲。世界上沒有其他猿類會這樣。我們的餵奶訓練讓庫伊不只能夠扶養羅西,她後來的孩子也因此順利長大了,她一直感激生命中的這個轉變,所以每當我接近瑪瑪和庫伊的臥室時,她們都會熱情歡迎我。

這些經驗說明我所謂的情緒範圍廣及悲傷、喜愛、感激到敬畏,因為我和牠們相處的時候,感受到了這些情緒。我們經常使用行為背後的情緒來描述行為,人與人之間就是這樣做,而赫柏提倡應該也對猿類這樣做。不過在研究中,我傾向避開這類的性格描述,因為如果要客觀分析行為,最好不要帶有個人印象。為了達成這項目的,顯然要記錄猿類之間彼此的互動,而不是猿類與人類互動的行為。我主要研究群體中的政治學,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蒐集資料。我的研究計畫重點在於找出雄性競爭地位高低的方式、瑪瑪這樣居於支配地位的雌性在其中扮演的調解功用,以及各種化解衝突的方式。

臉書滑不到《報橘》精選好文?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Telegram 好友  !

推薦閱讀

【母猩猩耍心機程度堪比人類】白天裝和善、晚上拖角落毆打!「秀性器」爭寵比女性露乳溝還猛

黑猩猩竟比人聰明?他用這實驗結果證明為何黃種人智商高卻不是人類霸主

福斯汽車資助的殘忍實驗:猴子被關在密閉空間看卡通,一邊吸汽車排放的廢氣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 《瑪瑪的最後擁抱:我們所不知道的動物心事》,由 馬可孛羅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Pixabay,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