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投稿作者 布魯斯 授權刊登,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 〈【70年前台美關係高峰期 】一起造橋鋪路、一半政府支出靠美國、共享匪諜軍事機密〉。意投稿者可寄至:[email protected],經編輯檯審核並評估合宜性後再行刊登。首圖來源:wikimedia。)

【我們為什麼選這篇文章】

從美國衛生部長率團訪台、對台軍售不間斷的行動來分析,《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資深記者黃安偉(Edward Wong)日前撰文談到,美方極力抗衡中國打壓台灣國際地位,目前只差未承認台灣主權而已。

先不論此刻是否為台美關係最好的時刻,透過史料資料回顧 1950 年代的美援時期,若沒有美國當時的協助,你能想像現在的台灣長什麼樣子嗎?(責任編輯:徐子捷)

1952年美援執行報告書封面。圖片來源:《國家寶藏》資料庫。

文/布魯斯

出錢又出力!讓台灣經濟起飛的關鍵人物:狄寶賽先生

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訪台會見蔡英文總統,是 1979 年以來美國官員最高層級。同時間日本前首相森喜郎,率團來台弔唁前總統李登輝。美、日兩架專機在松山機場同框現身,堪稱外交重大突破。但是回顧 1950 年代美援時期,台美曾有一段非常緊密的關係,一起造橋鋪路、一起共享軍事機密。

戰後美國為了在亞洲建立反共產防線,將台灣這個位於重要戰略位置,「不沉沒的航空母艦」列為重點合作對象。不但提供實質的軍事協助,派出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協防,更提供鉅量的經濟援助,協助國民政府穩住台灣社會局勢,奠定日後發展基礎。

美援對台灣在戰後時期的經濟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眾所週知的當數「淨重 22 公斤麵粉袋」,但民生物資只是援助項目的小小一塊。美援金額相當龐大,從 1951 年開始到 1965 年,這 15 年間平均一年提供將近 1 億美金的支援,這還只是非國防援助項目。若把國防金額加入,在 1954、1955 及 1958 這三年,美援的總支出甚至超過國民政府!有這麼慷慨又凱瑞的朋友,讓國民政府平安渡過戰後的難關,穩住台灣社會

1950 年代美援會公文檔案。圖片來源:《國家寶藏》資料庫。

援助的項目除了金錢與物資,還提供各方面基礎建設的規劃監督。美國協助台灣穩定社會經濟,亦重建與擴建台灣基礎建設計畫,例如電力、通訊、運輸、港口、水利灌溉等等,奠定了台灣有堅實的建設經濟基礎。

在龐大的美援背後,讓台灣經濟起飛的這位關鍵人物就是狄寶賽(Valery Sergei de Beausset)先生。當年狄寶賽是懷特工程顧問公司(J.G. White Corporation)的工程師與指導顧問,美援台灣的諸多建設工程均由該公司承包負責,因此狄寶賽與美援之關係與影響力,極具深厚。

較為人知的當然是不斷被國民黨宣傳的中橫公路,近幾年逐步被揭露是由日本人規劃、1950 年代狄寶賽接手規劃完成。(詳情可參:國民黨不想宣傳、但網友會宣傳的三個歷史事件

知名的美援工程還有連接西螺和溪州的西螺大橋,在美方提供技術和部分物料下,成功打造僅次於舊金山金門大橋的世界第二長橋。當時擔任鎮長的李應鏜,各方奔走積極推動,要將南北向的縱貫公路和鐵道連接在一起,解決橫跨濁水溪的渡河困境。

詳細的文件史料與建設過程,在相隔 60 多年後,由李應鏜女兒李雅容與國家寶藏團隊合作,挖掘出保存在美國國家檔案局的文件紀錄,收錄在《西螺大橋:我的父親李應鏜》一書中。

西螺大橋,1952年。圖片來源:《國家寶藏》資料庫。

共匪艦艇分佈圖曝光,台美共享軍事機密

除了基礎建設穩定社會發展,軍事合作更是雙方抵禦共產勢力擴張的主要目的。這張機密報告「共匪艦艇分佈情形」,是國民政府提供給美方的軍事報告。還有美方審視在簽署「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後,對國民政府進行軍事支援的發生條件。

不論是「共同防禦協議」還是「共同防禦條約」,美方都是以「共軍侵犯台灣或澎湖」為前提。但是那幾年國共軍事衝突都發生在金馬海域,蔣氏政權極力堅守金門、馬祖等離島。當時美國則提供物資支援和軍事情報諮詢的協助,沒有實質參與作戰。

《國家寶藏》揭露的文件中,甚至有美方取得的國共對戰情報,以及 1957 年中國陸海空三軍軍力的報告。文件詳細記載了 1956 年,國民政府與共軍對戰的記錄。國民政府的海軍曾與共軍發生 45 起衝突,擊沈一艘軍艦,損毀另外 8 艘,57 艘機槍快艇等。空戰則擊落 5 架米格機,損害另外 6 架。

在美軍還有日本軍事顧問團(白團)的協助下,國民政府守住了福建沿海離島,讓共軍無法進一步侵犯台澎,這些機密文件的揭露進一步地證實了美方在 1950 年代穩定台海局勢的重要性。

圖片來源:《國家寶藏》資料庫。

圖片來源:《國家寶藏》資料庫。

出錢又出力,免償金援轉為貸款

1955 年(民國 44 年)英文中國郵報(China Post)刊登當時負責與美國接洽美援事務的王蓬,在一次記者會上的談話。標題是:「美國提供免償還的金援將改成貸款方式」。

王蓬說,以前美國的援助一直是贈款性質不必償還。但是從現在開始,傾向以貸款的形式來提供援助,必須在一定年限內償還。他補充說,這些交易涉及的程序和條件都越來越複雜。自由中國在各級政府(中央,省和地方各級)的總收入甚至少於美國每年的援助。 再次證實,若是缺少美方的強力支援,國民政府將難以維持社會穩定,恐怕會再重蹈丟失中國大陸的覆轍。說明了當時國民政府的統治基礎,基本上是仰賴美方的力量,若是沒有美方的允諾,連維持社會穩定都困難

過去社會主調認為,台灣的經濟奇蹟是因為國民黨治理下的菁英官員勵精圖治,帶領台灣完成戰後重建,但是對於美國在戰後長達數十年的援助卻著墨甚少。在資訊逐漸開放以及接受教改的一代逐漸成長後,台灣社會開始對於「誰對經濟奇蹟有功」提出不同辯證,多次翻案國民政府宣導的十大建設,其實是立基於日治時期的全盤規劃以及完整的基礎建設。

透過史料的再現,我們可以重新得知當年的建設真相,還原歷史的樣貌。這些離我們不遠的過去,有機會描繪出更清楚的面貌。

圖片來源:《國家寶藏》資料庫。

公開海外官方文件,還原台灣真實歷史

「歷史雖然是屬於勝利者書寫」,但是隨著科技的發達,相關史料逐漸被揭露,社會將有更貼近史實的視角來詮釋歷史。

《國家寶藏》由在美台灣人組成的志工團隊,三年多來在美國國家檔案局尋找與台灣相關的史料文件,翻拍後上傳線上資料庫,並將資料庫無償開放給全民使用。因為團隊認為「歷史屬於每個人」,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詮釋歷史、解讀歷史的方式。希望透過檔案的公開,帶動社會對歷史的討論。

目前《國家寶藏》資料庫已蒐集超過 20 萬筆資料,但是據估計,光是美國國家檔案局(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簡稱 NARA)就潛藏超過 5000 萬份相關檔案。推測在日本、荷蘭、英國等與台灣有歷史淵源的國家,還有更多等待被挖掘的史料。

但以目前的團隊規模,恐怕一千年也無法蒐集完成。又因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團隊長期的挖寶地點國家檔案局因此關閉數個月,這樣的變動讓團隊認知到蒐集史料的急迫性,決定發起募資籌組一個全職的尋寶國家隊。

未來《國家寶藏》將招募全職的翻拍人員,並且優化資料庫的檢索系統及 AI 智慧辨識,方便民眾使用資料庫,一步一步籌組全職的尋寶團隊,挖掘遺落海外的台灣寶藏。

線上資料庫使用畫面。圖片來源:《國家寶藏》資料庫。

想知道更多資訊請點:《國家寶藏》組建尋寶國家隊 挖掘5000萬份台灣寶藏

推薦閱讀

「我來自一個很小的國家,叫做台灣」—— 開價 500 萬也不賣!「超微小作品」讓俄羅斯收藏家著迷

【這才是屬於台灣人的故事】就是愛幹大事!魏德聖拼群眾募資 45 億,找回「台灣人的根」

【中共不敢說的事】朱自清「拒吃美援麵粉餓死」的守節神話,真相卻是「吃貨吃到胃潰瘍」而死

(本文經投稿作者 布魯斯 授權刊登,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 〈【70年前台美關係高峰期 】一起造橋鋪路、一半政府支出靠美國、共享匪諜軍事機密〉。意投稿者可寄至:[email protected],經編輯檯審核並評估合宜性後再行刊登。首圖來源:wiki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