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高雄市長補選時間逼近,國民黨候選人李眉蓁的「論文風波」卻還在延燒,甚至燒到其他政治人物身上,政界人士的「學歷」紛紛被翻開檢視,將台灣「洗學歷」這個公開的秘密,徹底攤在陽光下。

本文作者長期關注台灣社會議題,她以自身職場經驗,分析台灣高等教育的弊端,指出當今的「碩士學位」與「實務能力」仍有一段差距。(責任編輯:梁雁)

圖片來源:Pikist,CC Licensed。

文 / 周芷萱(部落客、性別議題作家)

本來決心閉嘴,但實在忍不住,隨便廢話幾句。

論文槍手一直都存在,這當然是階級問題跟公平性問題,不過根本的原因還是高等教育被神聖化,在社會上走跳有時候大家就是喜歡有個碩士頭銜的人,包括選舉。所以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應該是「社會需要認知到學術經歷不見得比實務經驗來的值得被認可,碩士一點都沒有比較了不起」,而不是「早知道碩士那麼好拿我就也去拿一個」,大家都想拿一個碩士學歷,就是李(李眉蓁)或是其他人明明沒興趣也寫不來,卻要花錢找槍手寫論文的原因。

我看了兩天,不免覺得有些人根本只是因為深怕自己的學歷貶值,所以拼了命在捍衛高等教育的神聖性跟強調有多難唸多辛苦。

不過誰的實力如何,學經歷水不水、工作研究認不認真,同儕老師學生都自己有眼睛。與其擔心校譽或是自己的學位因為李的事件而受損,還不如自己多做點厲害的研究、多教點令人佩服的學生。

碩士本來就沒那麼難拿,一樣是碩士,付出的範圍落差很大,依照不同學校不同科系的不同標準。我相信任何人就算沒有錢也沒有權,只要有心有意願都可以拿到一個碩士,而要付出多少也是可以自己決定的。混有混的拿法,認真有認真的拿法,可能不是同一個碩士,但只是想要碩士兩個字的話真的不是很難。

可是社會上走跳,到底幹嘛要碩士?我個人是覺得真的不需要。

碩士學位很必要?沒有要走學術路,不如早點出社會

有些公私部門會有碩士加給,我覺得超級,沒有必要。如果是要鼓勵進修,那應該是計算進修時數,而不是要拿一個學位才能算。碩士學位在台灣大部分的狀況都還是比較偏向學術型研究,說實在的就算是相關學科,跟實務操作需要的能力相差非常遠。跟引註找資料的能力比起來,我還比較希望員工會好好整理雲端硬碟跟副本郵件給對的人,還有寫對主旨,這些能力都跟碩士毫無關係,我自己也是在職場上前輩教的。

本公司沒有碩士加給也真心不在乎學歷,會做人做事比較重要。但我也不是要說碩士沒用,我自己當時是唸得滿開心的,雖然回頭看如果沒有要走學術路,還不如早點出社會

在學校或是學術的世界裡面都可以學到很多,比如說統整問題的能力、搜集資料的能力、問問題的能力。唸書當然「有用」,只是有什麼用、用在哪裡、要付出多少得到什麼,都應該是念碩士之前要好好想清楚的問題,而不是只是想要或需要個「碩士」。當然我當年也沒有想清楚XD只是現在回頭看,覺得對於「誰該唸碩士」、「唸來幹嘛」、「為什麼麼需要碩士」的這個問題,社會跟高等教育都值得想得更清楚

李的指導教授為什麼不用被檢討我也覺得很奇怪,當過學生都知道,哪些老師水、哪些老師好畢業,大家心照不宣。雖然並不覺得這些老師就十惡不赦或是不認真研究,但選擇沒有仔細看學生的論文、選擇口試當天才看論文隨意背書,那就是那些老師自己的道德標準。在此同時也有很多老師跟口委非常認真的提供建議,我自己的論文老師跟口委們是連標點和錯字都有在幫我改的,我很幸運也很感謝,但我就不懂為什麼都出事了沒看論文的老師不用被檢討,這對教授們的寬容度會不會太高了?

總而言之我是想要說,論文槍手的問題當然值得整體性的好好檢討,但根本上還是需要社會開始改變想法,發現政治人物有個碩士學位沒有比較厲害、有碩士的員工沒有比較厲害,一切都還是要看怎麼做人做事。長此以往,沒有需求就沒有供給,不再有沒興趣卻需要碩士學位的人存在,自然也不會有槍手了。

推薦閱讀

出錢出力找台灣學生去感受中國的偉大!李眉蓁的論文「指導教授」= 中國對台統戰的「仲介者」

【高雄走了總機,來了抄錄機?】李眉蓁碩士論文陷抄襲風波,國民黨為何選擇「冷處理」

【中國驚現「論文工廠」】121 篇醫界論文造假!已登國際期刊「污染」科研工作

(本文經原作者周芷萱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連結 。首圖來源:Pikist,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