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曼谷的國立法政大學蘭實校區校園內,設計出亞洲最大的「屋頂農場」。圖片來源:取自LANDPROCESS 臉書。

全球極端氣候橫行,台北市天天高溫 38 度、中南部動輒就暴雨淹水,似乎已經成為台灣的生活常態。在同樣面臨高溫和暴雨的泰國,如今想到了新的方式適應氣候變遷,首都曼谷的國立法政大學(Thammasat University)蘭實(Rangsit)校區校園內,就設計出亞洲最大的「屋頂農場」,一起來看看這個綠色屋頂有哪些功用吧!

「綠色屋頂」可以防洪,還能種稻提供糧食!

從照片中可以發現,法政大學校園中這座綠色屋頂結合了現代景觀及傳統農業,屋頂的設計讓雨水能沿著鋸齒狀的斜坡往下流,使得每一層的土壤都能吸收到水份,而最後剩餘的、經過淨化的雨水,還能灌溉約有 7 千平方公尺的農田,供給糧食給學校。

而 H 型屋頂的四個向下斜坡,每一個都有蓄水池,共可以容納約 1 萬 1 千立方公頃(3,095,570 加侖)的水量,如此一來,當面對突如其來的洪水或乾旱時,就能大大減少災情。

鋸齒狀的斜坡讓雨水順流而下,讓每層土壤都能吸收到水分,剩餘的雨水則靠蓄水池貯存下來。圖片來源:取自LANDPROCESS 臉書。

事實上,新加坡和法國巴黎早已在政府大樓或購物中心的屋頂上建造農田,泰國法政大學的做法則是希望能進一步將這樣的設計,應用在更多都市建築設計上。

該建築的設計者、泰國知名建築師兼教授戈差功‧沃拉康(Kotchakorn Voraakhom)指出,多數的建築物都與綠地分開,但像曼谷這樣綠地稀少的都市,綠色空間應該成為建築設計的一部分。她進一步解釋,像是屋頂的空間通常都沒有好好利用,若成為綠地就能減少「熱島效應」,甚至為人類提供糧食。

「屋頂農場」可以種植稻米、提供學校糧食。圖片來源:取自LANDPROCESS 臉書。

「屋頂農場」除了蓄水防洪,也將替代被淹沒的農田成為糧食供給來源。圖片來源:取自LANDPROCESS 臉書。

世界銀行(World Bank)曾預測,到了2030年,曼谷將有 40% 的都市建造在河川下游的三角洲上,而極端氣候頻繁下暴雨,將使這些地區更容易遭大水淹沒。因此,當洪水成常態,屋頂農場除了蓄水防洪,也將替代被淹沒的農田成為糧食供給來源。

而根據聯合國的說法,2050 年全球將有三分之二的人口遷居都市,也就是說,如何增加城市中的綠地(Urban farms )是人類接下來的課題。

你居住的城市曾經淹大水,造成你生活上的不便與損失嗎?

集氣來填《宜居城市滿意度大調查》 ,為你的城市打分!

參考資料

《曼谷郵報》(Bangkok Post):<Thammasat sprouts Asia’s biggest rooftop farm>

《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University near Thai capital Bangkok is home to one of Asia’s largest rooftop farms>

《雅加達郵報》(The Jakarta Post):<Meet Thailand’s secret weapon in climate change battle>

推薦閱讀

桃園搶奪「全台最美圖書館」封號!東京團隊用「機場等級」親自操刀,抗震抗熱還會呼吸

【時力議員黃郁芬專欄】熱爆!全台用電量飆新高,京都卻這樣幫民眾省電費還賺零用錢

【台灣綠能創世界紀錄】台積電豪邁簽下「全球綠能最大企業購售電契約」,一次就簽超多年!

(本文歡迎合作夥伴轉載分享。首圖來源:取自LANDPROCESS 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