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攝影 / 李姿萱
「趕快!來追我」、「等一下,我也要玩飛盤。」遠遠地在這頭,就聽到前方的公園裡,傳來陣陣孩子的嬉鬧、尖叫聲。烈陽之下,小孩們仍奮力地追趕跑跳,斗大的汗滴佈滿他們的額頭和髮鬢。
這樣的景象,未來恐不再常見。據內政部統計,2020 年 1 至 6 月出生僅 7 萬 9760 人,總人口數第一次呈現負成長,亦突顯台灣長年來少子化的問題,並無得到化解,反而越趨嚴重。
人口負成長將帶來什麼影響?除了台灣而言,世界上有哪些國家也遭遇同樣的狀況呢?
台灣人口首度負成長,上半年少近 9 千人
據《中央社》,今年上半年生出數較死亡數少 8795 人,而人口遷出至外國的數量又高於移入數,人口自然增加率和社會增加率都呈現負值。
「本來想生三個,但後來覺得,好像養不起。」蘇媽媽受訪時苦笑著。
據《央廣》,蘇媽媽表示,兩個孩子沒抽到公立幼兒園,一個月光是付兩寶的私立幼托費用就要近兩萬元,這都還不包含日常的食衣住行。沈重的經濟負擔儼然成了年輕人生養孩子考量的主因,也是影響台灣少子化的重要因素,如果問題沒有改善,未來十年,台灣將少 30 萬個孩子出生。
另外,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指出,因疫情關係,國際交通受限、邊境管制嚴格,上半年戶籍遷入的數量大大減少;並且,由於戶籍法規定,只要民眾在國外逾 2 年未歸,戶籍所在的戶政事務所就會逕行將戶籍遷出,這也導致遷出數增加,人口的社會增加率亦呈現負值。
全球人口減少,移民將成必需品
除了台灣,逐漸下滑的人口成長率其實是全球趨勢。
據《CNBC》,全球 195 個國家裡,有183個國家到世紀末的人口數將比現在來得少。其中,韓國、日本、西班牙、泰國在內等 23 國的人口,甚至會減少一半,以日本為例,該國人口在 2017 年達到 1.28 億的歷史新高,但到了2100年恐只剩下 5300 萬人。
「人口減少會面臨的現實是,整個社會要怎麼運作?經濟活動要怎麼繼續進行?誰要來繳稅給政府?」學者莫里(Murray)說道。
許多專家、學者便指出,移民將變成各國的必需品,而不只是一個選擇。
像是美國、澳洲和加拿大等對移民較為開放的國家,在人口負成長的趨勢下,可以更容易維持人口數量與經濟成長,透過吸引移民來定居,補充低生育率所致的勞動力不足的衝擊。
面對人口負成長的大勢所趨,台灣政府的經濟、移民、稅收政策應開始思考如何因應,才能設法降低人口減少所帶來的社會衝擊。
推薦閱讀
【用錢買不走的台巴情誼】建交 63 年巴拉圭不甩中國施壓:只有台灣是真朋友!
暢銷書都是灌水?知名作家坦言自掏 13 萬買自己的書,揭露出版界「買榜」歪風
【我來台灣才第一次有自己的房間】港插畫家揭 2 個台港差異,直呼台灣家庭「好溫馨」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攝影 / 李姿萱,CC Licens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