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選擇這篇文章】
因疫情的加劇,2020年並不平靜,從一月起,疫情越趨嚴重,民眾感到恐慌,進而瘋搶口罩。三、四月到達境外移入的高峰期,以及社區感染機率最大的危險期,站在前線抗疫的醫護人員需要更多的防護衣來抵擋病毒。
這些時刻,是這支在背後默默付出的國家隊,不眠不休地替台灣擋下疫情的摧殘,為前線部下更完善的防護網。疫情過後,台灣政府應好好思考這些醫材要何去何從,否則未來國家再面臨類似情形,產業界會有心理陰影。(責任編輯:李姿萱)

聚陽董事長周理平接受中央社獨家專訪,他說,政府決策過程有瑕疵,但是不能否定努力補救的精神,未來一旦台灣有需要,聚陽仍會全力支持政府生產防護衣。圖片來源:中央社,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疫情趨緩,政府大減防護衣、隔離衣訂單,身為國家隊之一聚陽董事長周理平現身說法;他認為,政府整體決策過程有「瑕疵」,但必須肯定政府嘗試補救的努力,未來如果疫情再起,聚陽依舊全力配合生產。
訂單因疫情趨緩被砍,成衣廠心裡不好受
今年 2 月底台灣疫情處於緊張之際,政府借助產業界力量,找來儒鴻、聚陽、台南企業、衛普、薛長興、南六等生產防護衣/隔離衣;其中,聚陽是第 1 家承接最高等級P3 防護衣的成衣廠,吸引總統蔡英文與副總統賴清德登門參訪;足見紡織業在疫情中,寫下漂亮戰績,被譽為紡織業防疫國家隊。
周理平接受中央社獨家專訪時坦言,第一時間看到防護衣訂單從 900 萬件砍到 236 萬件,「數量怎麼差這麼多」;隔離衣本來規劃總件數 1700 萬件,最後砍到剩 1300 萬件。
因為政府追加訂單,「大家(廠商)配合之下,產線多拉、機器多買、原料多訂」,突然被調節訂單,必須承擔損失,當然心裡會不好受。
不過他強調,被砍單的同時,經濟部工業局立刻處理,從 4 月到現在持續找廠商開會商討對策,甚至找貿易局、貿協與外交部一起想辦法。
目前提出三大方案包括,第一,政府吃下多餘產能,以「政府對政府」(G2G)方式銷售;第二,透過政府搭建商機平台,促成企業對企業(B2B)方式協助外銷,同時,規劃補助業者申請當地認證費用。
醫材外銷不易,須符合各國認證標準
然而,外銷看似容易,執行過程困難重重。周理平點出最大痛點。
他說,醫材認證採屬地主義,若是要銷歐盟,必須先取得CE認證,美國則是AAMI標準。
由於各國認證檢驗項目不盡相同,台灣無須檢驗的項目,在歐洲或美國可能列為檢驗範圍;換言之,能否順利取得各國醫材市場「入場券」,恐怕是未知數。
目前政府正在盤點各國針對防護衣 / 隔離衣檢測項目,希望從中找到有機會外銷的國家。
不過紡織業者普遍認為,上述兩案很難解決當前困境。
第三方案則是衛福部、工業局與業者協商後,由衛福部傾向挪出 3.2 億元補償廠商材料、設備等損失,現階段紡織國家隊等待政府拍板定案。
周理平認為,當初政府對於防護衣/隔離衣決策過程是有瑕疵,「你回想看看,防護衣 900 萬件,台灣根本無法消化」,但是平心而論,政策雖有疏失,可是補救精神要給予肯定。
媒體問起,若疫情再起,聚陽會再次接收徵召嗎?
周理平毫不猶豫說,「當然」,這是救人救命的物資。

圖片來源:中央社,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推薦閱讀
【用錢買不走的台巴情誼】建交 63 年巴拉圭不甩中國施壓:只有台灣是真朋友!
暢銷書都是灌水?知名作家坦言自掏 13 萬買自己的書,揭露出版界「買榜」歪風
【台灣囡仔毋驚艱苦】24 歲台灣青年獨闖新加坡,「台式叫賣」連星國官員都驚艷!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 獨家專訪/紡織防疫國家隊遭砍單 周理平:第一時間嚇到 〉。首圖來源:中央社,未經授權,請勿轉載。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