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擷取自CNN Travel

在 7 月的第一天,外交部宣布台灣將與「非洲之角」的索馬利蘭互設官方性質的代表處。雖有不少人質疑和零邦交國、不被聯合國承認的索馬利蘭建立關係,對台灣在國際上的處境既沒幫助,又恐得耗費鉅額援助,但對受到中國處處打壓、霸凌,而落為國際孤兒的台灣,其實任何實質交流關係,都是一種外交上的突破和進展。

而像索馬利蘭和台灣這樣不被聯合國承認的國家竟然還不少!巴西一位旅人Guilherme Canever 就突發奇想,旅行了 16 個不被國際承認(Unrecognized Nations)的國家,他發現這些國家和台灣都有一些共通點。

邊緣國家的共同任務:爭取國際承認

你聽過南奧塞提亞 (South Ossetia)、聶斯特河沿岸共和國(Transnistria)和阿布哈茲(Abkhazia)嗎?沒錯,這些地方都是「國家」!他們有自己的領土、人民、政府和護照等,唯獨就是缺乏「國際承認」。

沒有受到「承認」的國家到底有什麼影響呢?縱使國家可以自行運作,但在外交上,不被容易像邊緣人般被孤立;若經濟落後又不能加入國際經貿的網絡,也會發生內需市場低,又無法和外國做生意等的尷尬狀況。索馬利蘭便是其中一個例子,Canever 發現當地長年失業率高,大部分的在地居民都是仰賴家人到外地工作所寄回來的生活費,才能勉強度過三餐。

雖然台灣不像索馬利蘭那樣,需要他國經濟上的奧援,但想要「被認同」的心是一樣的,甚至,台灣之所以在國際上的角色一直是個「乖寶寶」,原因就在於我們期待有一天,世界會看見台灣、肯認台灣對國際的貢獻。

超強大的愛國心、渴望知道世界怎麼看自己

「阿布哈茲人非常的民族主義!說起自己的國家就會很感性。」 Canever 受 CNN 採訪的時候說表示,他在走訪這些國家時發現,「愛國」是他們的共通點。這些國家獨立的成因不盡相同,卻同樣都在國與國權力傾軋的夾縫中生存下來。

台灣的「愛國心」也在很多時候展現得淋漓盡致。在海外旅行時,台灣人常常因亞洲面孔,再加上說了一口中文,很容易被誤認為中國人,而清楚地回應「我是台灣人」,是我們對國家能盡的小小心力。這同時也代表著,台灣人每一次的自我介紹,都是一場世紀的身份澄清大會。

此外,Canever 也受到這些地方的居民非常獨特的善待方式:當地人不把他當成遊客,而是試圖讓他成為群體的一份子,而且,當地居民都很想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是如何看待他們的。

其實在台灣,從計程車司機到早餐店老闆娘,時常都可以看到台灣人善意的與外國人聊天,除了想深入了解對方的文化,也幾乎都會詢問「你們怎麼看台灣的」?這或許就是我們渴望被世界看見的心情。

不被國際承認固然是一個殘忍的事實,但在這樣艱難處境下成長的台灣和索馬利蘭互設辦事處,就像在說,不被承認的國家,團結起來也有他的力量。

推薦閱讀

【口罩外交失效?】別再亂瞎猜!旅德台人從歐盟解封條件討論,台灣為何不在首波建議名單中

【你還在認為美國不會出賣台灣嗎?】外交就是談利益,川普是商人,台灣也有價碼

【駐外名片能寫「台灣」嗎】吳釗燮說「因地制宜」卻沒白紙黑字!前外交官曝無奈心聲

參考資料

CNN Travel:What it’s like to visit a country that doesn’t officially exist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擷取自CNN Travel,CC Licens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