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封城後,許多民眾戴上口罩外出。圖片來源:Pixabay

這場肆虐全球的疫情,造成比2008年更嚴重的經濟衰退影響,《經濟學人》出專文討論各國政府缺失,並且直接點名台灣和德國的成功典範,打臉其他「搞民粹作秀」的大國政客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帶走超過 50 萬條性命,儘管各國當前逐一解封,復工、開市、力拚經濟,但《經濟學人》點出,要補的「經濟大洞」比想像中還要大。各國經濟分析專家都擔憂情勢會如同當初金融風暴一樣,引發一連串仇外的民粹風潮。

專家:疫情過去後,還有更嚴重問題

經濟學人》在五月底釋出一部影片,題為〈關於疫情,為什麼經濟將會比你想像的更糟?〉其中點出才過第一季(一至三月),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就暴跌了 10 %之多!這是從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的最大跌幅

至於在疫情早就蔓延的中國,早在 2 月當地經濟就有九成受創,航班量削減了 1/3 ,餐飲業業績下滑 40 %,飯店業則只剩下 1/3 的生意。另一頭在歐洲,情況也沒有比較好,前五大經濟體的國家裡,有1/5 的勞工,相當於 3 千萬人都在領失業津貼,連英國的漢堡王,都說他們已經付不出房租。

餐飲業繳不出薪水、付不出房租,業主們頻頻跑銀行貸款,整個大環境越來越不景氣之下,沒人對「投資」有信心,全球都瀰漫著一股「不確定性」,這也是為什麼,《經濟學人》以〈只剩下 90 %〉為題,形容就算疫情過去了,「還有一部分」,真的回不去了。

這樣的情況還不只發生在英國、美國,連很早就復工開市的南韓、以及從沒來沒封城的瑞典也都一樣,就算許多人不用再遠距上班,也會在一下班就馬上跑回家,避免群聚,也討個心安。人們的「消費模式」,已經不如以往了,疫情不只將成為書上的歷史事件,也切身的改變了人們「享樂」時的選擇,舉例來說,有 1/3 美國人依舊表示不敢去逛購物商場,連瑞典,都有 80 %的娛樂消費經濟下滑。

上圖為 2008 金融海嘯後的第四季,美國呈現負 GDP 成長率(超過 -3%);下圖為目前 2020 第一季,美國在三月開始,受到疫情影響的 GDP 成長率(+1%以內)。該報導分析,此全球分佈已經預告了接下來第二季的慘狀。圖片來源:《美國外交關係協會》。

人類站在關鍵的十字路口

有三大點,是多國解除封城令後,景氣依舊不會回到的原因。第一,儘管全球確診案例數字的攀升已經趨緩,但感染仍在發生;第二,儘管大家能自由外出,還是充滿種種不確定性,例如第二波疫情復發的可能、疫苗是否能成功問世、病患是否真的能免疫……等;第三,儘管開工了,公司還在「恢復期」,因為疫情燒光了許多企業的現金、他們也裁光了員工,一時間很難快速復原。高盛指出,美國有 2/3 的小企業,在封閉了 3 個月之後,已經什麼資源都用盡了,連全球最大的飛機製造廠波音也說,即使再過兩到三年,他們都還是很難回到疫情前 2019 的營收。而 2019 年, 已經是波音表現史上最差的一年了。

其實還有一層遠慮是,全世界現在都站在一個的重要十字路口。《經濟學人》分析,美國年收入僅 2 萬美元(相當於 60 萬台幣)的民眾,在疫情下丟掉工作的機率遠高於年收入 8 萬美元(相當於 240 萬台幣)的人,而這些工資最低的底層勞工,多為社會中的弱勢族群,包括女性、有色人種、和沒有經濟能力讀名校的人,顯現疫情再再激化了社會中的不平等

這些失業的勞工,本就飽受歧視、職場不平等對待,現在工作和生活的品質越發下滑,這很有可能讓他們更敵視「外來者」,認為會被搶工作、搶生意。於是很有可能,社會上、下階層越來越對立,各國越來越仇外,如同在重蹈當年金融風暴後的覆轍,那時許多政客開始吹捧「保護主義」,衍生成今日許多當選的國家掌權人喊著「美國優先」、「英國優先」等等的民粹風潮

但《經濟學人》文末也保持樂觀態度,表示種種的不平等,也可能刺激出另一條路,也就是正向的改變,例如稅制、教育、等面向的改革,最後甚至讓全國、全球更團結一起面對危機。

當前各國都逐漸解封,重新回到辦公室和校園。愛爾蘭作家 Amanda Cassidy 說,在送孩子們重新迎接夏令營和同儕的前一晚,她問他們會最想念哪個「關在家」的時刻?大女兒跟她說「會想念什麼都不用做的日子」,小女兒則窩心的跟她說,「會想念可以整天和媽媽在一起的時光」。

Cassidy 認為,或許疫情帶給人們的回憶有笑有淚,但不可否認的是,某種程度上,都已經為世界帶來不可逆轉的改變,人們的外在和內心都不會再一樣了。

推薦閱讀

【看透川普的把戲】美國富翁稅越收越少!寄望白宮「拼經濟」的底層苦不堪言

【北歐民眾:美國人真是令人同情】川普追不上的「丹麥紓困模式」怎麼做到的?

【當我們無上限紓困所有企業】《經濟學人》評論:疫情過後,緊接著將是稅收上漲、政府濫權

參考資料

《經濟學人》:Life after lockdowns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Global Growth Tracker: World Economies by GDP

《IMAGE》:Life after lockdown: ‘Why things can’t ever be the same again’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