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前幾天,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談到口蹄疫疫區除名,一度哽咽,外界也才知道,原來他家當年就是受災戶。也就是這樣的背景,陳吉仲所帶領的農委會,釋出的政策每每都能實際站在農民角度思考。

翻開民進黨政治人物的背景,除了有傳統菁英階級出身的人物,還有不少人是從基層爬起。還記得蔡英文 2016 年的勝選感言嗎?「謙卑、謙卑、再謙卑」,這七個字彷彿就是民進黨的行為準則,當執政偏離人民的意志、當選舉慘敗,就要勇於坦承錯誤,用謙卑的態度傾聽這個社會的聲音,重新出發。(責任編輯:梁雁)

民進黨中,尤其是老一輩的政治人物幾乎都是基層出生,他們理解一般人的生活難處,他們懂一般人的喜怒愁苦。圖片來源:陳吉仲臉書,CC Licensed。

昨天(18 日)行政院院會上,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向院長報告台灣順利從口蹄疫疫區除名,他跟蘇貞昌兩人小時候都在養豬,看著簡報,兩人難免觸景傷情。

這正是民進黨與國民黨官僚體制最大的差別,國民黨人一輩子養尊處優,而民進黨中,尤其老一輩的政治人物幾乎都是基層出生,他們理解一般人的生活難處,他們懂一般人的喜怒愁苦。

蘇貞昌、陳吉仲是養豬戶;剛升任副院長的沈榮津是農家子弟,一路從經濟部基層公務員做上來;財政部長蘇建榮父親是國小老師,除了教書之外還要種田才能養活一家 13 口;教育部長潘文忠上任後積極推動性別平權、反對針對服裝儀容懲罰學生、支持教官退出校園,這些作為跟他早年在國小教書的經歷不無關係。

在貧富差距逐漸拉開的此刻,無論經濟學或是政治學者最擔心的議題,就是如今能用財富做到的事情越來越多,有錢人不跟窮人讀一樣的學校,不去一樣的醫院,甚至不搭一樣的交通工具,當然交的朋友也完全不同。

當富人的生活圈跟窮人完全沒有交集時,更容易進入政治核心的富人,掌權後自然也不會幫窮人考慮,不是說他們個性或道德上有瑕疵,而是他們完全沒有相關的生活經驗,這會造成至少三種影響。

試想:你有老父在鄉下務農,會希望他去噴劇毒農藥嗎?

第一個影響是缺乏理解。

例如,去年陳吉仲推動禁用致死率最高、至今無解毒劑的農藥巴拉刈,他父親就曾在稀釋巴拉刈時差點失明,更不用說,待過農村的人都知道使用巴拉刈的長期傷害,許多人因此洗腎、久病纏身,一時想不開就喝巴拉刈自殺也時有所聞,既然已經有了更安全的替代農藥,農委會也規劃了長期時程、補助、獎勵金等等替代方案,那如同其他國家一樣,台灣禁用巴拉刈是理所當然。

結果這樣立意良善的政策,卻在總統大選時被韓國瑜拿來炒作,國民黨立委陳宜民更酸說:「陳吉仲不孝,連一副護目鏡都不買給爸爸。」試問,如果你有老父在鄉下務農,你會希望他去噴劇毒的農藥嗎?不要說護目鏡了,給你全套的防護衣,你願意去噴一次巴拉刈看看嗎?難怪陳吉仲會罕見地說出重話:「反對的人應該自己去噴噴看。」

幫不到選舉的政策,卻實實在在改善農民生活

第二個影響是過於功利。

例如,讓台灣成為口蹄疫非疫區是蔡英文上任時宣示的目標之一,農委會收集專家建議排定了時程表後,在 2018 年 7 月準備拔針前,就有人「很聰明」地向當時的農委會建議,是否等到年底縣市長大選後再拔針,避免拔針後若口蹄疫復發會影響選情。

如果農委會有過多的政治考量,也許台灣從口蹄疫疫區除名至今還遙遙無期,但當時的主委林聰賢也是農家子弟出生,他堅持按表操課,不為政治或選舉讓道,這才有了 2020 年 6 月台灣正式從疫區除名的政績,也許這項政績不在選前、幫助不到選舉,但卻實實在在改善了農民的生活。

基層政治人物成功時,更多是在感謝別人

第三個影響是驕傲自大。

如果你觀察出生基層的政治人物,你會發現他們在成功時更多的是在感謝別人,失敗時是在責怪自己。例如這次從疫區除名的記者會上,陳吉仲從前任主委一路感謝到基層同仁,在談到防檢局已故的施泰華副局長「努力從公,在 60 歲往生」時更一度落淚。

你很難見到政治人物在記者會上花這麼多時間感謝別人,因為對人生勝利組來說,他們一切的成功看起來都是順理成章,他們當然也努力過,但他們來自一個沒有困境、不需要煩心的家庭,所以他們從來不知道「能努力也是一種運氣」。於是他們更多時候會把功勞歸於自己,而在失敗時怪罪他人,因為他們習慣被配合,當世界沒有照著他的意思走時就是一種錯誤,那失敗當然也是別人的錯。

最後,還是要再強調一次,不是說養尊處優的人就是無恥,只是他們缺乏這樣的生活經驗去體諒老百姓的生活,導致他們對基層的理解只能來自於想像,而這種想像可能是貧瘠的、是何不食肉糜、何不戴護目鏡、何不好好唸書、何不找個工作,是缺乏理解、過於功利、驕傲自大式的。

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不可避免的是掌權者更有可能來自於富裕的家庭,於是這種對基層生活的想像力就變得更重要,在民主社會裡,透過長時間的觀察,我們可以理解一個人的經驗及生活方式對政策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以及他是不斷地檢討改進?還是不斷地怪幕僚、怪媒體、怪人民,就是不怪自己?把這些判斷轉換成我們投票的依據,是我們身為公民的基本責任,也是社會進步的動力。

推薦閱讀

【「高雄傷痕」將成為蔡英文最大難題】韓國瑜走下神壇,島內對立跟著將民進黨拖進執政泥沼

「我們家就是那一戶」—— 與人民有同樣的痛!陳吉仲親揭「口蹄疫」傷口,讓蘇揆也哽咽

【一年 1450 萬反駁假新聞】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想把話說清「保護農民」,你覺得這預算該不該過?

(本文經原作者林艾德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連結 。首圖來源:總統府,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