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會挑選這篇文章】

科技進步帶給人類從來想像不到的便利生活,中國卻反拿數位科技監控人民的一舉一動。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ASPI)的研究曾揭露,諸如華為、阿里巴巴和騰訊等科技大廠,藉由協助專設監視設備或臉部辨識系統,讓中國政府打壓新疆維吾爾族人權。

反觀台灣,政府利用網路科技成功防守武漢肺炎,開啟了政府與民間新的合作模式,而這樣的互信程度是中國極權政府永遠追不上的成就。「數位治理」到底會不會侵犯人民隱私?在民主的台灣,這條界線就交給公民自己來決定。(責任編輯:梁雁)

前文化部長鄭麗君認為,數位治理取決於人和社會如何使用科技。圖片來源:文化部提供。

前文化部長鄭麗君今晚( 4 日)分享台灣數位治理的觀察,她認為,數位治理取決於人和社會如何使用科技,「中國用科技監控人民,台灣用來公民參與」,工具如何運用,取決於社會價值。

「數位治理」界線由公民決定,鄭麗君:藉立法劃分公私領域

「數位時代」今晚( 4 日)在華山文創園區舉行「深談時刻」系列對談,首場以「未來治理新樣貌」,邀請PChome網路家庭董事長暨數位時代發行人詹宏志與鄭麗君,分享台灣治理的觀察。最後由VERSE雜誌社長暨總編輯張鐵志主持焦點對談,以不同面向共同探討未來治理新樣貌。

鄭麗君表示,人類在面對科技倫理的問題,最終仍取決於社會內部如何看待數位治理,尤其數位降低每個公民參與的門檻,但確實也有一元化的危機。然而,民主價值最重要還是「去中心化」,包容多樣性,並且在眾多數位平台展現。

另外,針對有民眾擔憂在武漢肺炎疫情期間,插入健保卡後,個人旅遊史、隱私全被暴露,「政權要把手伸進去很容易,抽出來不容易」,詹宏志則認為,民主社會的價值在於尊重老百姓意志,如果社會上有大量聲音認為防疫已經做得足夠,就不應該把資料曝光。

鄭麗君說,台灣政府這次防疫成功關鍵要素,除了有傑出指揮中心及指揮官,關鍵還是在於公民的軟實力,且政府因為過去SARS經驗,修改傳染病防治法,這樣的法治基礎是世界少有,「既然立法就代表可以被修正」,可以經過公民審議、代議制度,把公私領域劃分出來。

面臨未來AI時代,鄭麗君認為,一直以來是人和社會使用科技,「中國用科技是監控人民,台灣則是用來公民參與。」儘管工具改變,但最終如何治理,民主社會仍取決於社會價值。

推薦閱讀

【中共攻打台灣不用靠飛彈】健保卡密碼之亂+中國駭客攻擊,台灣資安戰內亂加外患

【林佳龍打造網路政府】專訪台中數位治理局長蕭景燈:用數據施政,政策不用動之以情而是說之以理

【越看不見的事,越容易被忽略】非典型政治人物!鄭麗君稱自己是被「文化馴養的小狐狸」

(本文經合作夥伴中央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談兩岸數位治理差異 鄭麗君:台灣用來公民參與〉。首圖來源:文化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