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達基金會體育場(上)可容納 4 萬 5 千多人;中國廣州正在興建的足球場(下)預計能容納 10 萬人。圖片來源:《Inhabitat》與《中國人民網》合圖。

4 月 16 日,中國各大媒體宣布,廣州要開始興建斥資 120 億人民幣(超過台幣 5 百億)的史上最大足球場,儘管中國官媒表示這是「結合了各國頂尖設計師構思出的傑作」,強調除了有「美感,」還蘊含象徵廣州的荷花、與赤紅顏色等元素,但這個概念圖一出,是直接被牆內、外網友全批作「審美的災難現場」。

姑且不論其設計引來惡評如潮,中國大力推動足球產業背後動機其實並不單純,足球是門不會賺大錢的生意,當前受疫情影響,又怎麼會花精力在力拼在 2022 前完工?資方甚至強調還要再蓋 3 到 5 座跟這座「荷花館」一樣大的足球館!

中國在「足球事業」上的野心,就和一帶一路政策一樣,不只是蓋場館的建設,而是中國在國際政治經濟遊戲中,插股建立霸權強國的一步棋。隨著美國國際霸權地位受到挑戰,台灣夾在美、中之間,不能不了解中國的這招棋。

要了解足球與中國霸權事業的關係,要先從卡達開始談:世界上另一個跟中國一樣「明明不會踢球,又硬要玩球」的國家,而且還拿下了 2022 FIFA 世界盃主辦權。

卡達王室足球投資事業:表面踢足球、裡子玩政治

位於中東的卡達,對台灣人可能有點陌生;但如果提到《半島電視台》,大家可能就耳熟能詳。卡達擁有相當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天然氣總儲量全世界第三名,這讓卡達成為世界首富國,國民年收入 10.2 萬美元。

卡達國家足球隊雖然在亞洲排名不錯,也早已投下重本在培育其足球產業,包括從小的菁英式培訓、請歐洲球界專業教練、及廣邀頂尖足球員赴卡達切磋等。但以全世界水準來看,卡達名次僅排在第 40~50 名左右,最出色的一次是 2019 年曾拿下亞洲盃冠軍,接下來 2022 的世界盃足球賽則是因主辦國身份,拿到晉級入場卷。

這樣一個足球表現一般的國家,為什麼能夠拿下 2022 FIFA 主辦權?他們又為什麼要耗費鉅資做這樣一件看似沒有長期高效產值的投資?

一個小台灣三倍的國家,蓋滿 8 個足球場

憑著君主專制的體系,和開採天然氣的事業,卡達皇室坐擁用不盡的金山銀山級資源,可以投進足球事業,但要在卡達這個地方主辦世足,口袋的深度,可得比在歐美國家舉辦要深上數十倍。

卡達夏季均溫 40 到 50 度 C,為了蓋出適合的館場,除了原本的建設經費外,每座場館要再另外花上 80 到 100 億美元裝冷氣空調;接著,再把賽季「喬」到舒適的 11 月底。這是世足史上頭一次,在年末開踢

FIFA 為什麼要選一個在自然環境條件上根本「不合理的國度」舉辦球賽?這樣做,誰能獲益?

世足主辦權的爭取,向來充滿金權疑雲。前幾屆在南非俄羅斯主辦時,世足主辦單位都曾被媒體踢爆私底下從這些主辦國方繞道收了好幾個億;世足主辦單位收賄的形象,球迷根本見怪不怪了。同樣的收賄疑雲,毫無意外的也發生在卡達爭取主辦權的過程中。

英國《The Sunday Times》查出,在投出卡達作為主辦國的前 3 週,卡達皇家旗下的半島電視台,就曾提供一紙「電視密約」給 FIFA ,答應要是主辦權在卡達,1 億美元的費用,就會進入 FIFA 的帳戶

死不承認有撈油水的 FIFA 前主席−布萊特,為了證明沒有收賄,把法國給拖下水,當時說了一句「法國前總統沙柯吉,曾扮演重要角色,幫助卡達取得主辦權。」

扯上法國後,法國似乎還真的能幫卡達從各種泥沼中脫身?怎麼說呢?

由卡達皇室出資的法國最強足球隊:巴黎日爾曼球隊。圖片來源:《The Punch》。

球界地位,不是一天「買」下的

在 2017 年夏天,法國最知名的球隊「巴黎聖日耳曼」,以當時世界紀錄還要高三倍的 2 億多歐元天價,買斷知名球星內馬爾(Neymar da Silva Santos Júnior)的合約,不只震驚原本內馬爾老東家「巴塞隆納隊」,這場破天價的「世紀轉會」讓全世界足球迷看傻眼。

「巴黎聖日耳曼隊」背後的出資老闆,不是法國人,而是卡達國王出資又入股的「卡達體育投資協會」( Qatar Sports Investments )。

這支球隊,在卡達國王 2012 年當上幕後真正的出錢老大後,狂買一堆大咖球星,比賽成績想當然耳大幅提升,在 2013 到 2019 年,連奪 6 次法甲(法國職業足球聯賽)冠軍,這讓原本在歐洲足球界並不起眼的法國,漸漸吸引更多人收看轉播,贏上加贏,「巴塞隆納隊」更能順利的能收購想加入明星隊的明星球員。

巴黎日耳曼隊聲望逐漸攀升,法國足球聲勢越來越強,而卡達王室,也從一介「天然氣富商」,轉而被視為「培育法國國寶隊」的富爸爸;在這個過程中,中東皇室宗親,於是能與法國當地政商菁英平起平坐,進而左右法國時局,甚至對歐盟重要政經政策指手畫腳。

2017 年,卡達爆發外交危機時,法國總統馬克宏力挺卡達,呼籲大家取消對卡達的制裁,隨後

從買球員、買球隊、到買下世界盃,都不只是為了區區面子而已

但為何卡達會這麼需要「跟歐洲朋友套好交情」?

卡達跟台灣是小國,在地緣政治更形複雜的中東地區,卡達所面對的國際處境非常艱難;一切都跟卡達在中東世界的密友伊朗有關

在伊斯蘭世界,爭奪「宗教正統」就如同美、中爭奪「政權稱霸」是類似的道理。被美國稱為「邪惡軸心」的伊朗,在伊斯蘭教派的歸屬上,信奉著與多數國家教派不合的什葉派。然而,卡達因為和伊朗一起開採世界最大天然氣田,因此在很多中東議題的立場上不得不考量伊朗的想法。這在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家眼裡,簡直就像我們看著友邦投入中共懷抱一樣,是個叛徒

不過,和台灣一樣是小國的卡達,卻將危機轉化為轉機,他們善用這個角色,一面跟伊朗交好、一面跟歐美政治與商業精英建立密不可分的關係,慢慢的在複雜的中東情勢中讓自己變成恐怖平衡的必要槓桿:卡達總是在美伊關係緊張時,出面成為中東唯一的「協調國」。

這是卡達的生存之道。

根據《金融時報》報導,在伊朗被全世界制裁之際,卡達時常當伊朗的「白手套」,透過卡達的管線幫忙伊朗出口天然氣。對歐洲國家來說,他們也需要卡達適時的擔任這個白手套角色;因為,歐洲不像美國有自己的天然氣,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往往會弱化歐洲向俄羅斯進口天然氣時的談判籌碼。

甚至,美國對卡達幫忙伊朗的做法不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有卡達幫忙扮演美伊衝突最緊張時的鬆氣閥,美國很難在媒體面前盡情扮演西方老大哥的角色,同時又不至於每一次都搞到真的非熱戰不可。

另一方面,卡達在經濟上的確沒有本事脫離與伊朗的天然氣事業,而因為卡達幫忙伊朗在禁運時提供另類的出口管道,因此,當卡達在 2017 一起被制裁時,伊朗也很上道的,幫忙運食物過去。

努力在伊朗與歐、美之間成為國際關係平衡的槓桿,靠得是天然氣出口市場上的白手套,恐怕連卡達自己也想不到,努力經營的「體育產業」(巴黎聖日耳曼隊)和「媒體權威」(半島電視台),後來因為被全阿拉伯世界制裁,突然顯得這麼重要。

雖然,卡達用「FIFA」和「半島電視台」上演一場「往世界掌權中心靠攏」的戲碼,背後具有政治經濟目的,其實相較於我們的鄰居——中共總是踢假球來說,卡達著實是努力砸錢培養球員;《半島電視台》在媒體圈也依舊是與《CNN》和《BBC》並列的新聞標竿,而非同《人民日報》般的政府廣播器。

下一集,我們將鏡頭轉回亞洲,看看「想學卡達砸錢買裙帶關係」的國家:中共,是怎麼學他們,把手伸進歐洲足球市場,漸漸擺脫「代工出口商人」的標籤,成為義大利的真正的「好麻吉」。

卡達國王(左),伊朗總統(右)。圖片來源:《德黑蘭時報》。

推薦閱讀

【足球政治學:中國篇】習近平狂買足球隊,踢著踢著就把「一帶一路」踢進歐洲了

【拯救中東民主燈塔】堅守報導禁忌議題 20 年,《半島電視台》受強權要脅恐將熄燈

【中華民國主權獨立又怎樣】中國逼卡達航空台灣空服員國籍改為 Chinese,而我們無能為力

參考資料

《金融日報》:Qatar is in an uneasy position as Iran sanctions bite

《香港01》:【中超】新球場蓮花設計太醜網友笑翻天 恒大:要多建兩個!

《換日線》:台灣舉辦世足賽?目前可能性「趨近於零」──辦一場全球最受關注的體育賽事,「條件與代價」是什麼?

《中央社》:2022卡達世足賽 5件應知道的事

《關鍵評論》:【國際大風吹】俄國搶到2018世足賽主辦權,背後有一段FIFA的黑歷史

《中央社》:卡達獲2022年世足主辦權 FIFA前主席爆政治介入

《中東之眼》:

“Qatar is a friend for France”

《遠見雜誌》:卡達斷交風暴:什葉、遜尼較勁 中東國家積怨浮上檯面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The Pun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