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編輯檯好書推薦:《中年打工族》】
最適合閱讀本書的讀者:少子化議題正在各國發酵,除了政府應積極尋找對策外,各國社會中又存在什麼樣的問題?
> 到博客來找這本書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肆虐全球,不僅考驗各國公衛系統,更凸顯了醫護人員的重要性。
對即將步入後高齡化社會的日本來說,從事照顧服務的人員應被視為重要資產;但顯然事實並非如此。本文將從一位女性照護人員的故事出發,探討日本社會的「懷孕歧視」。(選書編輯:徐子捷)

圖片來源:piqsels,CC Licensed。
文/小林美希 こばやし みき、譯者/呂丹芸
「都第二胎了,流產也沒關係吧」
懷孕歧視也蔓延到女性員工比例高的照顧服務和護理相關業界。
從厚生勞動省的〈長照服務設施及機構調查〉(2016 年)可知,全日本約有 183 萬人從事照顧服務的工作,其中有七到八成是女性。這個工作需要背起癱瘓在床的老人家,體力上的負擔非常大,而其中當然也有許多懷孕歧視的受害者。
「都第二胎了,流產也沒關係吧,反正大家都流產了。」
這句話對照服員加藤理惠(三十五歲)來說,是一生都忘不掉的痛苦回憶。流產是十年前的事了,當生完第一胎之後,好不容易盼來了第二胎,但因為值晚班的關係,她視為第二生命的孩子就這樣被奪走了性命。
理惠工作的地方是北關東的老人照護中心。照顧癱瘓的高齡者是很吃重的工作,理惠懷第一胎時很怕流產,但是上司說:「因為你是正職員工,所以就算懷孕也不能不值夜班,大家都在值夜班啊!」所以理惠沒辦法免去夜班的工作。
理惠在快請產假之前都還要值夜班,雖然她有流產跟早產的跡象,所幸最後還是平安生下了小孩。
一年之後,理惠又懷孕了,但這一次仍然無法避免排夜班。由於人手不足,晚班和大夜班一個月會輪到十次以上,上司甚至還說:「如果不想做夜班的話,你就辭職,再不然就轉成打工。」理惠和護理師的先生兩人年收加起來約五百萬日圓,一想到房貸、通勤和生活上必需支出的汽車保養費、小孩的托兒費,理惠就無法辭職了。
懷孕第九週,某天晚班要結束時理惠覺得肚子很痛,這時她就有不好的預感。她眼看著子宮開始出血,寶寶跟著血塊一起流了出來,雖然她直覺這是流產,但無法相信是事實。她跑到婦產科後,醫師告知她流產了。她跟公司講了流產一事,回應竟然是「都第二胎了,流產也沒關係吧」。
「夜班奪走了寶寶的性命。這個生命的重要性跟第幾胎是沒有關係的。」理惠至今還是一直這樣想著。
為了生活,她只能忍耐!「照服員的辛酸」政府何時才看得見
兩年後,理惠知道自己懷了第三胎,但職場生態依舊是正職就無法免除夜班。想到流產的危險性,這一次她很強硬地跟上司表示希望不要輪夜班,但上司卻回答:「沒辦法對你特別優待,為了你和公司好,我想你還是……。」逼迫她不得不留職停薪。
如果不用輪夜班的話,就能繼續工作了。在先兆流產的診斷書出來後,理惠拿到了傷病津貼,但在靜養等待身體好轉時,理惠也沒了收入。社會保險的本人負擔部分每個月都是負數,僅靠先生的收入無法維持家計,最後連第一個小孩的托兒費都快繳不出來了。
生完小孩之後,理惠原本預計留職停薪一年在家帶小孩,之後再回職場,但卻因為經濟因素半年後就復職了。中間上司也一再打電話來催促:「人手不足,你什麼時候才要回來?」
理惠在家裡的嬰兒六個月大的時後,就回去輪夜班了,她深刻認識到「不能保護孕婦的職場,在我生完小孩以後也會有嚴重的霸凌等著我」。她工作了十年以上,加上夜班津貼月薪終於有二十萬日圓,所以就算想要離職,為了生活也要忍耐。
「我很希望那些高官或是制定法令的政治家能夠到社福醫療現場來,實際體驗晚班的辛苦和日班的超時過勞,只要國家不確實改善制度,人手依舊會持續不足,懷孕歧視也不會停止,這些工作就會留不住人。」理惠誠心地訴說著。
懷孕的護理人員中,十人有一人流產
2025 年時,團塊世代全部會成為後期高齡者(七十五歲),日本即將迎接超高齡社會。照顧服務業現在已經人手不足,今後人力需求只會更高,護理人員等支援長照等社福或醫療機構的專門職也是如此。從事這類專門職的女性,絕大部分都是非正職,在懷孕、生產、育兒的階段從勞動市場除名的案例絕對不在少數。
從事護理相關工作的女性非常多。就業的女性中,二十人裡就有一人從事護理相關工作(保健師、助產師、護理師、準護理師等)。厚生勞動省指出,從事護理相關工作的人約有一百六十六萬人(2016 年),其中有九成是女性。日本護理人員協會的調查表示,就算是醫院從事護理相關工作的正職員工,離職率也超過一○%。勤務時間過長、超時工作過多及夜班負擔過重等問題十分嚴重。而且背後還隱藏著懷孕歧視。
日本醫療工會聯合會〈護理人員勞動實態調查〉(2017 年)的數據顯示,二○一四年四月以來,懷孕的護理人員中回答「懷孕期間十分順利」的只有二六.四%;三○.五%曾有先兆性流產或早產的經驗,一○%曾經流產。
厚生勞動省的〈護理人員就業狀況實態調查〉(二○一○年)的資料雖然歷史比較久遠,但也詢問了「在第一胎懷孕、生產、育兒時,曾經提出過卻被拒絕的請求或制度」,回答占多數的有「希望不要排到夜班或減少輪夜班的次數」、「希望不用加班」,可以看得出來護理業界的風氣長年以來並沒有改變。
隨著高齡化及醫療技術的進步,護理相關第一線人員的繁重業務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懷孕中的員工很容易遇到懷孕歧視的問題,這似乎也是造成離職的原因。

> 到博客來找這本書
推薦閱讀
【第 2 個小孩只能是奢侈品】長輩迷信神話、丈夫只顧工作!日本女性的心聲:我想生卻不能生
【升上店長,薪水卻變少】他對客人用心、工作超量,最後卻淪落成超慘失業族
女力崛起又如何?只要懷孕生小孩,這個社會還是會要你為家庭犧牲放棄事業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中年打工族》,由 時報文化出版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piqsels,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