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由更改路名來彰顯功績或傳達理念,是世界各國常見的方式。像是台灣到處可見的「中正路」,就是威權時代緬懷統治者蔣介石的方式;前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在1984年把蘇聯駐美國大使館前的廣場改名為「沙卡洛夫廣場」(Sakharov Plaza),則是為了聲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沙卡洛夫(Andrei Sakharov)。

如果美國國會通過提案,將廣場更改為「李文亮廣場」,未來中國駐美大使館每收到一封信,上面都會出現李文亮的名字。這不僅能聲援遭中國政府打壓的異議人士,也是對中共政權的一種挑戰和羞辱,讓全世界都記得,中共曾試圖抹滅李文亮率先對武漢肺炎發出的警告。(責任編輯:梁雁)

美國參眾議員在兩院提出法案,要將中國駐美大使館外的路名改成「李文亮廣場」,以紀念染疫身故的「吹哨者」中國醫師李文亮。圖片來源:Twitter(),經編輯合併。

美國參眾議員今天(7日)聯合在兩院提出法案,要將中國駐美大使館外的路名改成「李文亮廣場」,以紀念染疫身故的「吹哨者」中國醫師李文亮。議員表示,改路名能確保李文亮永遠不被遺忘。

4年前曾提議改成「劉曉波廣場」,共和黨眾議員盼為受壓迫者發聲

共和黨籍參議員盧比歐(Marco Rubio)、柯頓(Tom Cotton)及薩斯(Ben Sasse)今天提出法案,要將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外的區域更名成「李文亮廣場」(Li Wenliang Plaza),並將中使館地址改為「李文亮廣場1號」。

共和黨籍眾議員錢尼(Liz Cheney)也在眾議院提出相同法案。

盧比歐發布新聞稿表示,中國共產黨因為李文亮告知外界有關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一事,強制將他封口,但北京極權言論審查制度也無法抹滅國際社會現在已知情的事。

盧比歐指出,更改中國使館外的路名,不只能確保李文亮永遠不會被遺忘,也能提醒中國政府及中國共產黨,「美國會與受壓迫者站在一起,而非壓迫他們的人」

錢尼也在新聞稿中表示,李文亮冒著生命危險警告世人關於疫情的危險,卻遭中國政府噤聲。錢尼說,他很榮幸能夠提出法案,將中使館外的道路以李文亮命名。

錢尼指出:「希望這(新路名)能時常提醒世界與中國政府,真相與自由終將獲勝,我們不會忘記李醫師的英勇行為,並會就中共謊言帶來的毀滅性衝擊,向其究責」。

2016年時,共和黨籍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及眾議員梅多斯(Mark Meadows)也在兩院提出類似法案,要將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外區域更名成「劉曉波廣場」,以紀念已故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

當時參院版法案在提出1個月內,就迅速獲得通過,但眾院版法案卻遲遲未被排上委員會議程。兩位議員2017年捲土重來,但兩院法案都未被排上委員會議程,最後無疾而終。

中國駐美大使館目前的地址是華府西北區國際街3505號(3505 International Place, N.W.)。

推薦閱讀

【中國言論自由運動即將星火燎原?】中國網民發起悼念李文亮,北京急滅火:「都是武漢公安的錯!」

中國學界發公開信、民眾上街舉牌籲「5 大訴求」── 李文亮之死能為中國開啟「言論自由」的大門嗎?

得了糖尿病卻不准醫,他遭拘禁兩年活活病死…… 揭開中共殘酷政權下「劉曉波們」的故事

(本文經合作夥伴中央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美議員提法案 要將中國使館地址改為李文亮廣場〉。首圖來源:擷取自Twitter,經編輯合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