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蔓延全球,除中國政府被批評隱匿疫情造成全球疫情一發不可收拾,世界衛生組織(WHO)慢半拍的反應更成為眾矢之的。美國總統川普 14 日宣布暫停資助世衛,更有多名美國參議員致函 WHO 秘書長譚德塞,要求他交出疫情相關資料、通訊及郵件往來紀錄,以利美國國會調查 WHO 是如何助中共隱匿疫情。
究竟,這一場全球流行病會如何改變世界版圖,又將對全球化造成什麼影響?(責任編輯:徐子捷)

圖片來源:pixabay。
2019年底爆發的全球流行病疫情持續蔓延至今,許多國家都進入非常狀態,從社會學的視角出發,我們可以如何思考流行病與社會的關係?清大社會所與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共同籌組《全球流行病對兩岸社會之影響》座談會,邀請清大與中研院社會所林宗弘研究員、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陳嘉新副教授兼所長、清大社會所洪意凌助理教授三位學者,從災難社會學、全球醫療治理、身體政治等不同角度切入討論。
防疫期間,本座談會現場僅限清大社會所師生參與,並於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及清⼤大社會所臉書粉絲專頁線上直播。
從武漢肺炎看全球健康治理的重要性
陳嘉新指出,所謂的「健康治理」(health governance),係指一個社會自我組織以促進並保護人群健康的行動及手段,多數仍是以國家為範疇進行討論,一般認為好的治理是指該組織能夠適切、具代表性、可問責且透明公開。
若延伸到全球健康(global health)的層次進行討論,全球化後衛生問題不再是單一國家的問題,跨境的衛生問題需要超出國界的組織和行動來整合,如世界衛生組織(WHO)即是這樣的組織。戰後這些國際組織多由先進國家領導,因此不乏讓人聯想到殖民時期的衛生改善、二戰後的發展計畫等,在健康治理的層面隱含著國家權力、全球財富運作的關係。
全球化除了人員、資金、技術的流動外,健康議題也隨之受到影響,學者提出全球健康治理(global health governance)的概念,係指藉由各種公私部門的行動者意圖控制、規範、減輕全球疾病系統的傳播路徑與機制,可以在次國家、國家或者國際的層級發揮作用,使得全球健康治理不只是政府之間的關係,逐漸轉型成更複雜的全球拼裝體。

圖片來源:Taiwanball Facebook page, 2020/03/20
武漢肺炎所造成的全球衝擊
在這次的疫情中,傳統的跨境組織WHO失去有效協調各國反應的功能,各國明顯防疫不同調,產生一系列的連鎖效應。不同原因(求學、工作、旅遊、返國等)的大規模人口流動,形塑疾病散佈的路徑,肺炎成為全球的健康議題,各國推出自己的應對策略,而這並非過去全球化所主張的——各國能夠在國際組織的協調下,有效整合各界資源以進行最理想的分配。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國族主義式的對抗,以及防疫連線的斷裂。全球化的疫情帶動反全球化的反應以及國族主義的反抗(包括多國的鎖國式作為、不同國家的對立等)。
由於本次疫情來自一個新型病毒,檢測技術與藥物缺乏,只能採用公衛政策手段防疫,為國家與社會的介入撐起很大的空間,口罩、防護衣等醫療資源變成稀少資源,需要國家介入加以控管,而且也並非防疫的解方。
在這樣的情勢下,國家能力成為重要的觀察標的,什麼樣的政策可以適切緩和人群的緊張、達到抗疫的最大效益,成為當前健康治理最重要的課題。
當代中國研究中心於 2003 成立,乃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與中央研究院合作設置的專門學程,為臺灣研究型大學中第一個以社會科學跨學科方式,著重當代中國與兩岸關係議題的研究中心與教學團隊。
想了解更多請看:http://cfcc.site.nthu.edu.tw/
推薦閱讀
【病毒有公平對待每個人嗎】流行病與天然災難不同!各國「韌實力」將成控制武肺疫情的關鍵
【該離開的是中國】籲川普停止中國在 WHO 會員籍!美國會授權組織:台灣才是負責任的「國家」
【陳時中公布台通知 WHO 的電郵全文】中共打壓台灣造成全球浩劫,美國 AIT、德國國會議員公開讚揚台灣
(本文經 當代中國研究中心 授權刊登,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陳嘉新:國際組織的失能與全球疫情蔓延加劇國族主義對立〉。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