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挑選這篇文章】
截至3月30日,歐洲確診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的人數破40萬人,美國也有近15萬人,亞洲則有10萬多起病例。對此,美國總統川普日前稱,若能把武漢肺炎的死亡人數壓在10萬內,就算做得很好了。
但確診數多、死亡數多,真代表一國防疫政策失敗嗎?從歐美的防疫作法與醫療體系反應,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檢視台灣對於醫療服務的普遍價值可能是一種對醫護產業的剝削。讓我們一起來看作者的分析。(責任編輯:徐子捷)

圖片來源:pexels,CC Licensed。
文/Hao Chuang
從武漢肺炎疫情,檢視台灣人的三觀
很多媒體用「崩潰」「失序」「蝸步」來形容歐洲的防疫,這樣的觀點,反應了台灣人的三觀,的確和世界先進國家們有很大的不同。
在世界許多地方,醫療並不像在台灣那樣佔據生活裡的重要地位。
簡單說,醫院是給真正重病、無法自癒的人去治療的,不是給感冒的人去拿藥的。醫療保險就真的只是「保險」,就像汽車保險一樣,台灣人拿汽車保險當作年度大保養和烤漆鈑金等外觀整理的預付款,他們則是只有真正發生「超過負擔」的事故才會得到給付。
台灣人把醫院當成「保健養生中心」,生老病死都靠它,不管大小病都恣意使用,這些濫用和多餘檢查、植物人、臨終插管等等無效醫療佔據龐大資源,包山包海的萬用型健保導致醫護過勞、所得停滯。
這些,都是在先進國家不被允許發生的畸形現象。
「傳染病防疫」到底要做到什麼程度?台灣目前的做法是:有接觸疑慮一律篩檢,確診立刻收治隔離病房。但先進國家目前的做法看起來是:有接觸疑慮先自主居家健康管理不須要上醫院,發病者接受一般治療,重症者才提高治療強度或者入住隔離病房。
英國在第一階段防疫失敗後,果斷進入第二階段「減少感染」的控制措施,許多媒體報導稱「英國打算讓六成民眾自行產生抗體」,並諷刺英國奉行社會達爾文主義,優勝劣敗,泯滅人性。
這些「評價」都基於台灣人的三觀,和那些國家、那些人的三觀不盡相同。甚至可以說,多少反應了一種落後文明對先進文明的報復式嘲諷:看哪!你們這些高高在上的已開發國家,怎麼連人民的健康都照顧不了?
根本的差別可能是:有些人覺得個人的健康是個人的事,自己的健康自己負責,國家不介入人民的自主權利範圍,自然也就不介入人民的自主責任範圍。
反思:先進國家的居住條件為什麼好?
用另一個角度想:先進國家的居住條件、收入水平、生活品質、社會文化、、等等,普遍優於落後國家,很可能是因為他們的政府把「過度醫療」的不必要支出、資源、時間和精力等,轉而使用在社會住宅、教育學術、財富分配、文化推廣等「無法憑個人力量改變」的集體性領域上,從而達到「專業分工」所帶來的效益吧。
政客不用喬床位,就可以多點力氣關心公平正義等公領域議題。居住政策正確,房價就不會高到人民負擔不起,經濟政策正確,國民所得就會提高、人民就會有更多的可支配資源,包括資本和時間,就更能「自主管理」自己的健康,不用初一十五跑醫院,自然也就不需要投注那麼多的社會成本在醫療體系上面了。
做一個「有過剩醫療照顧的集體主義社會的小螺絲釘」比較好?還是做一個「沒有太多免費醫療照顧的個人主義社會的獨立個體」比較好?我想,東西方社會都做出了各自的選擇,歡喜做,甘願受,不需要去嘲笑人家「死的比較多」啦~ 反正死的又不是你,你其實也沒有那麼關心人家死不死,只是趁機滿足一下自己的虛榮心、成就感和這些情緒背後隱藏著的不自覺的被殖民民族自卑心態吧?
推薦閱讀
【別把健保當發洩仇外的詞】台灣健保不是福利「是保險」,強制外國人納保「實質上從外國人賺錢」
從 5 國防疫觀看民族性:英國政府緊掐人民「軟肋」下對策,台人卻在關鍵期對政府展「媽寶本色」
【台醫療世界第一是「德式笑話」】醫生工時是一般勞工 2 倍,健保給付醫院費用還打 9 折!民眾每月 1 千保費合理嗎
(本文經原作者 Hao Chuang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 連結 。首圖來源:pexels,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