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挑選這篇文章】

十年前,造船業曾因金融海嘯爆發而大幅萎縮,如今,可望再度崛起,並拉抬整體供應鏈。經濟部統計處3月16日指出,受惠於國艦國造及離岸風電政策,船舶製造業108年產值成長25.2%,產值達到271億元,增幅為1997年以來新高,且在亞洲搶下最多遊艇訂單。

台灣船舶製造業如何在近年來站穩腳步?而國艦國造及離岸風電又如何助攻台船產業?(責任編輯:謝佩如)

圖片來源:海巡署

受惠於國艦國造及離岸風電政策,去年台灣的船舶製造業產值達新台幣271億元,年增25.2%,增幅為97年以來新高。

船舶製造業是台灣重要的傳統產業,包含貨櫃船、貨船、大小型機動遊艇、漁船、工作船及其他船舶,均為主要產品。

國艦國造+離岸風電工作船助攻,船舶製造產值達271億元

經濟部統計處今天公布台灣船舶業產值統計,由於確立國艦國造及離岸風電政策,108年,台灣的船舶製造業產值達到271億元,年增25.2%,增幅為97年以來新高。

從產值方面觀察,經濟部指出,台灣的船舶製造業產值在95年時突破300億元,97年時受惠於新興亞洲國家經濟成長與運輸需求擴增,產值攀升至歷史高峰,達491億元。不過受到金融風暴衝擊後,每年大致維持在350億元上下。

在105年到106年間,因航運市場景氣低迷,貨船需求下滑,連續2年負成長。然而,107年因政府積極推動潛艦國造,加上遊艇外銷接單暢旺,年增率由負轉正,108年產值更回升至271億元,年增25.2%,增幅為97年以來新高。

進一步進行產品分析,貨櫃船及其他船舶產值占約7成,108年受惠國艦國造專案與風力發電工作船訂單挹注,產值達198億元,年增35.2%,為船舶業成長的主要貢獻來源;遊艇產值居次,由於近年廠商加強上下游供應鏈整合,並朝高附加價值與客製化產品發展,加上積極拓展外銷市場,108年產值64億元,為99年以來新高,年增9.4%。

台灣遊艇專攻外國客,訂單數量亞洲第一

圖片來源:wikicommons, CC-Licensed

經濟部指出,台灣的遊艇製造以外銷為主,108年的出口值達2.3億美元,占整體船舶出口值的57%,年增38.0%,表現亮麗。由於廠商積極投入研發製造,提高產品品質深獲市場肯定,已與美國簽訂長期合約,出口以美國為主,占68.7%居首,澳大利亞占13.8%次之,義大利占3.7%,日本占2.6%。

知名遊艇雜誌Boat International統計,去年世界各國的大型遊艇訂單總長度排名,義大利以1萬4374公尺居首位,其後依序為荷蘭、土耳其、英國及德國,台灣以1852公尺排名全球第6,居亞洲第一。另在去年全球遊艇接單前20強廠商中,國內的東哥企業與嘉鴻遊艇分別排名全球第7與第9,顯見台灣遊艇製造實力受國際肯定。

推薦閱讀

【蔡總統開國安會議超前部署】一週 2 度熔斷!美股 32 年來最慘、台股跌破萬,財長親上火線喊「國安基金隨時備戰」

「太空人跟太空遊客只有一線之隔」一一 美國看準台灣科技實力, NASA 與台 3 計畫助台人上太空

【蓬佩奧狂 call 友邦要中國落選】山寨國讓全球損數 10 兆!美 3 操作成功介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秘書長改選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國艦國造離岸風電使船舶業產值增幅創11年新高〉。首圖來源:wikicommons, CC-Licens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