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挑選這篇文章】

台灣人口結構正在老化,而低生育率也成了新社會問題。據「世界人口綜述」11 月公布的全球生育率排名,台灣以平均每名婦女生下 1.218 個孩子,敬陪末座。然而,大多數人認為「居高不下的房價、遲遲不漲的薪水」是造成台灣少子化的主因,但其實世界銀行的各國出生統計指出,無論房價高低,各國都正面臨「少子化」現象。

究竟什麼才是影響生育率的關鍵?為何即使各國祭出「銀彈」攻勢,仍難以挽救低生育率?本文分析「驟降的生活品質」恐怕才是關鍵。(責任編輯:謝佩如)

圖片來源:Flicker,CC-Licensed

房價低的國家一樣少子化!台灣低出生率主因恐怕不是「房價」

我發現很多人會把台灣的低出生率,歸咎到房價太高是主因,我認為可以是因素之一,但未必是主因,我以前也曾經這樣推論。

但隨著研究的國家數量增加和看過北歐、日本的政府解決少子化的觀點,現階段我認為少子化的真正原因在於,生兒育女會讓女性或整個家庭,出現一段時間不短的生活品質驟降時期,如果原本的生活品質驟降,我認為可能會讓人們對生兒育女卻步(給夫妻一間房,難道女性就願意被迫大幅改變人生跑道,生育兩個以上的小孩,拉高出生率嗎?),少子化不只出現在房價高的地方,幾乎所有已開發國家都這樣,房價所得比相對低的國家,一樣也是少子化,代表那個影響因素不是單一的,不能簡化變因。

世界銀行各國出生率統計

生小孩讓現代人生活品質驟降太多!各國用「銀彈」拉高生育率效果有限

我曾經認為少子化的根本原因,在於生兒育女是「不符合經濟效益」的行為,因為我觀察到農業就業人口比重越低的國家,出生率往往越低(我不確定我未來觀點會不會因為更多研究而又改變)

農業產生的經濟效益非常有限,已開發國家都是服務業為主,工業為輔,農業比重則相當低,因為全球糧食生產效率已大躍進,以美國為例,美國農民不過220萬人,動力只佔美國全國勞動力的1.6%,農業產值占GDP約1%,但美國卻是全球最大農業生產國,因為極高效率的自動化和機械化生產,不僅可以取代大量人力,農業產能甚至還更大,以前人們生得多,不是因為熱愛小孩,而是撫育幼童長大,就能產生勞動力,生越多,生產力越高。

但到21世紀,高出生率已不等於高經濟產出,因為人類透過自動化和機械化生產,搭配高效率的管理制度,生產力達到巔峰,農業人力需求早已飽和,扶養新生兒長大至少15年的扶養成本越來越高,對20〜35歲世代來說,自己要過生活的勞動成本都相對高了,沒必要再多生扶養成本比自己還更高的新世代,50年前,人們會為了增加家庭勞動人口,多生幾個小孩,現代年輕世代,自己多學一項技能或增加生產力,生產力提升效率絕對遠高於多生一個小孩。

所以瑞典、日本、法國、德國花在解決少子化的成本相當高,他們認為社會福利在各方面的補助,讓適合生育年齡的家庭,覺得扶養小孩對原本生活不會產生太大壓力,甚至是生越多賺越多,那麼自然會願意提高生育率,那確實有功效,但我必須說,功效其實還是很有限。

人類會願意扶養生物,但未必是扶養人類,如果扶養會造成原本的生活品質驟降,那人們生兒育女的意願,是很難拉高的。

世界銀行出生率統計(我只列出生率低於中國的國家,中國的出生率已經下降許多了,出生率比曾經實施一胎化的中國還低,真的是相對低了)

推薦閱讀

【不該因為月經變更窮】女性一生得花 74 萬買衛生棉!蘇格蘭將免費提供所有生理用品,終結「月經貧窮」

「沒那麼想要/需要上大學的人都上了大學了」——台灣學生一窩蜂讀大學,不是科舉遺毒而是「高教價格」所致

【再走一步就是 15 秒的自由落體】國外懸崖高度是 101 的 1.5 倍,卻用「無護欄」教人生命教育

(本文經原作者 Joe’s investment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修訂標題及小標,原文 連結 。首圖來源:wikimedia commons,CC-Licens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