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3日宣布,醫事人員除非報准,不得出國。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表示,考量人力、院內感控風險,以醫院第一線人員為主,診所人員不在限制之列;中港澳嚴格禁止,其他旅遊警示區須報准。圖片來源:中央社,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23日宣布,為確保國內醫療量能,醫事人員除非報備且被準許,否則禁止出國,消息一出就引起醫界兩極化的反應。有醫師在臉書上表示,認同防疫視同作戰,個人可以接受這項禁令;不過也有醫護人員質疑出國禁令沒有法源依據。
究竟,限制醫護人員出國有沒有合乎法律規定?醫界真正反彈的原因是什麼?
指揮中心宣布:醫事人員除非報准,不得出國
據衛福部統計,國內醫事人員涵蓋醫師、護理師、藥師、醫檢師、物理治療師等20多類,總計約1.5萬人。因此衛生福利部醫事司長石崇良23日接受記者聯訪時,也親自解釋為何會提出「限制出國」的政策。
據《中央社》報導,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表示,因現階段防疫重點分為兩項,第一是控制疫情發展,避免醫療需求暴增;第二是降低醫療人員耗損,因醫療人力遞補不容易,要減少因接觸感染個案而需要居家隔離或是旅遊史需居家檢疫的機會。因此才會提出限制醫事人員出國政策,不過此項禁令會等25日召集各級醫院及院長共同討論,等確定後才實施,不會即日起執行。
另外,對於醫護人員質疑出國禁令沒有法源依據一事,石崇良則舉《醫師法》與《醫療法》的規定回應。石崇良表示,據《醫師法》第24條規定:「醫師對於天災、事變及法定傳染病之預防事項,有遵從主管機關指揮之義務。」而《醫療法》第27條也規定:「於重大災害發生時,醫療機構應遵從主管機關指揮、派遣,提供醫療服務及協助辦理公共衛生,不得規避、妨礙或拒絕。醫療機構依前項規定提供服務或協助所生之費用或損失,主管機關應酌予補償。」
據《民視新聞網》報導,石崇良表示限制地區以中、港、澳嚴格禁止,因這些地方風險相對高,萬一被感染還有後續疫調。至於其他旅遊警示區,如日本、韓國等地,則是「盡量不要去」,如果有必要,像是公務需求或參加醫學年會等,可報准後執行,並非完全禁止。此外,石崇良也強調,中央訂出指引是為了避免發生調度失靈,或被迫縮減醫療服務的狀況發生,不過醫事人員出國與否還是會尊重醫院管理階層的調度。
不過,當WHO把武漢肺炎列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時,台灣為了防疫而提出第一線的醫護人員「限制出國」的政策,真的不合理嗎?而身為醫生、護理師的醫護人員會反彈,真的只是因為不能出國嗎?
醫界反應兩極!兒童急診科主任:政策方向正確,但執行上應顧及醫事人員的士氣
醫事人員除「申請核准」才得出國消息一出,便引發醫界的反對聲浪。據《ETtoday》報導,台大醫院企業工會理事長陳愛蓉指出:「我們收到非常多基層人員覺得錯愕,甚至是憤怒,有些人都已經訂機票,因為醫事人員的休假其實都要在年初,甚至一年前就要確定哪一周可以進行休假,機票也是那個時候就訂好了。」另外台大醫院企業工會、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也透過臉書粉專發出5點聲明,認為禁止出國規定應該有配套措施或更明確的規則,否則會讓他們無所適從。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透過聲明強調,政府想要保障醫護人員不是在疫情期間說聲「辛苦了」便一筆帶過,醫療人員更在乎平時的勞動條件,以及防疫期間獲得充分的保護措施。雖然醫界反對聲浪大,但仍是有醫師表態認同指揮中心的做法,並吐露醫界反彈的原因。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24日凌晨在臉書PO文,他表示在疫情指揮中心宣布「限制出國」的政策後,手機裡每個醫師和護理師的群組都炸裂,抱怨聲排山倒海,這是從上個月開始防疫以來,從來沒有過的事。謝宗學進一步解釋,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因為政府盡心帶領防疫,身邊急診第一線工作的醫護同事配合防疫中心,任勞任怨完成各項政策,因此儘管了解「限制出國」政策背後的原因,在理性上可以接受,但感性上卻有種被當成「戰略物資」的心情,讓人無法接受。
此外,謝宗學在文中表示,醫界最大的不滿在於政府不加強限制容易發生防疫破口的人員移動,如前往中港澳或其他疫區的民眾,或是國內大型集會活動,如宗教遶境,反而先禁止醫事人員不能出國。因此謝宗學說,雖然政策方向是正確的,但執行層面應顧及是否會打擊醫事人員的士氣,因為真正的防疫戰爭尚未開始,若軍隊士氣提早潰散,那麼這場艱困、漫長的戰爭,如何還打得下去?
https://www.facebook.com/DrEpediatricemergency/photos/a.135981729880645/2036921069786692/?type=3&theater
推薦閱讀
希望可以讓世界看到台灣的強大——中研院僅花 10 天產出「抗原」!博士生「神比喻」讓你秒懂抗原重要性
【台灣醫療能貢獻全球防疫】登國際醫學權威期刊!台第一篇武漢肺炎論文被證「極具醫療價值」
【無知可以是殺人武器】別讓自己成武漢肺炎的「防疫漏洞」!急診醫師籲「誠實」是防疫關鍵
(本文開放授權合作夥伴轉載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