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全球電影業於 1960 年進入黃金時代,西方電影擄獲一票台灣影迷的心,同時帶動台灣戲院與電影業蓬勃發展。當時觀影風氣盛行,許多戲院會在院外高掛看板吸引民眾,手繪電影看板就成了老師傅謝森山的生財工具,在沒有電腦特效的年代,他竟能用 5 種顏色,調配出各種色彩、畫出栩栩如生的電影海報!
謙虛的他認為自己只是一介畫匠,承受不起藝術家的名號,但看過他 60 年來下的苦工,讓人不禁對這位師傅肅然起敬。一起來看這門台灣將消失的產業。(責任編輯:黃梅茹)

手繪電影看板師傅謝森山,首圖來源:中華文化總會。
文/中華文化總會
手繪電影海報,為每部台灣早期的每部電影疊上令人耳目一新的深刻色彩,曾經是四五年級生共同的時代記憶。
從日本時代開始,便可見手繪電影海報的身影,爾後隨著經濟起飛、社會環境穩定,休閒娛樂開始受到重視,電影產業也走向巔峰,手繪電影看板更紅極一時。然而,攝影、印刷技術的普及,物美價廉的印刷海報蠶食鯨吞了手繪電影看板的市場。目前台灣僅剩屈指可數的零星戲院仍堅持使用傳統手繪看板,這也才有機會讓謝森山師傅精湛的手繪電影海報,得以持續出現在桃園中壢的市井街坊。
他忍住對黑暗的恐懼,拜師苦學 2 年就習得技藝
1946年出生的謝森山師傅,是家中長子,為了紓解家中的經濟困境,他 15 歲就進入東方廣告社做手繪電影看板學徒,人生自此邁向長達 60 年的電影看板繪師之路。
謝森山師傅回想當年在廣告社當學徒的日子,不供伙食住宿、不支薪、老師傅不會主動教,這樣艱難的環境,全得憑靠個人意志和眼力,跟在師傅左右自學。謝森山師傅日夜苦練繪製技巧,時常觀察師兄的習作,細心筆記下師傅的用色搭配,等下班收工具的時候,就把當天老師傅配的顏色一筆一筆畫在筆記本中,時常學到半夜回家才騎著腳踏車回家。
那個年代馬路上人煙稀少,不似現在熱鬧,就連大馬路上也鮮少有路燈。謝森山師傅永遠都記得那些寒風細雨的夜晚,小路邊的竹林裡有風呼嘯而過,陰綿綿的毛毛雨淋灑著他,一個 15 歲的少年謝森山師傅邊騎邊怕,森幽的竹林小徑裡,好像有鬼在後面追他一樣。
好不容易騎到家門口,急急忙忙關上門後,謝森山師傅就偷偷哭出來了!青少年時期的謝森山師傅,有好多個夜晚是這樣度過的,雖然也曾想著乾脆放棄不學了,不過一想到曾和父親約定好要成為電影看板畫師,縱然學習的過程再辛苦,夜裡的竹林小路再黑暗,謝森山師傅依然不屈不撓,用僅僅兩年的時間,在 17 歲時便已學成一身技法,可獨立排版做畫。
他夜騎鐵馬 30 公里只為累積經驗值
為了觀摩別人繪製的電影看板,謝森山師傅曾和師兄下班後從桃園騎著腳踏車到西門町,在三更半夜時自備手電筒,照著諾大的電影看板觀察別人的用色與筆觸。若是大樓上的海報掛得太高,看不清楚畫,師傅就和師兄一起觀察鑲在電影院走廊上的相框畫報,臨帖字體、紀錄海報配色,想盡辦法記錄下眼前所看到的電影海報。
他也曾放下高薪的畫師薪水,短暫到西門町學習電影看板繪製不同的表現風格,和十幾個同事一起吃大鍋飯,每天沒日沒夜的畫著,只為了能以更細膩的筆觸,繪出電影人物的立體神韻及氣勢磅礡的場景。
他曾 24 小時畫不停,用 5 種顏色調出萬千世界
謝森山師傅 20 歲退伍後自行開業,全盛時期一口氣接下七間戲院首映電影看板,極盛之時,還曾經「二十四小時畫不停」,彼時盛況持續了十多年之久。
早年一部電影看板面積非常大,是由一塊塊 180 平方公分的看板組合而成,最大會出到 20 片。要手繪電影看板,首先要在 180 平方公分的看板上打格子、畫鉛筆輪廓、上底色,再依圖檔等比例縮放,將圖像繪出,最後拼組成一部電影的看板。僅需使用白、黃、紅、藍、黑五種顏色水泥漆,謝森山師傅就可調出各種色彩,利用光影折射效果,掌握劇中人物眼神和神韻,讓每個人物躍然於紙,栩栩如生。
全台手繪看板式微,這個技藝將成復刻版珍貴記憶
談起當前的電影手繪看板,謝森山師傅說,「現在這個工作已經沒有,他們要來學,我也鼓勵他不要學。因為你學成以後,沒有工作可以做,沒有戲院可以畫。」但他不悔踏入這一行,這半個世紀以來,電影手繪看板讓謝森山師傅有了一技之長,有了安頓好家庭的經濟能力,有了成就感和滿足感。
這 60 年來,他未曾感到倦怠過,因為電影彩繪是他畢生的興趣,即使面對本土戲院的接連歇業,老一代老師傅退休、同行紛紛轉行離去,只剩下謝森山師傅堅持手繪。謝森山師傅說:「這一畫,就是 60 年,從來沒有想過,當時我們那夥師兄弟,現在只剩下我在畫。但這是我的興趣,只要我體力還可以,能畫多久就繼續畫多久,把這個技術傳承下去。」
讓自己的城市越美、越好!
快來填《宜居城市滿意度大調查》,為你的城市生活打分!

圖片來源:中華文化總會。

圖片來源:中華文化總會。

圖片來源:中華文化總會。

圖片來源:中華文化總會。

圖片來源:中華文化總會。

圖片來源:中華文化總會。

圖片來源:中華文化總會。
推薦閱讀
【修飛機黑手轉戰成花燈界國寶】獲台灣「匠人魂」稱號!94 歲燈藝師從不構圖,靠 80 年經驗黏「人生」花燈
【8 張照片讓老台北人起雞皮疙瘩】鐵捲門上的「繡斑」都不放過!台劇組近 100% 重建「消失的中華商場」
【捍衛台灣文化刻不容緩】為「台灣偶戲」赴 50+ 國表演!鄭麗君親飛法國頒獎給「用行動愛台灣」的法國人
(本文經原作者 朱華文化總會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匠人魂》#14 畫光影的人〉。首圖來源:中華文化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