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台法文化獎」創辦於1996年,由台灣文化部與法國法蘭西學院人文政治科學院合作辦理,以表彰在法國、歐洲及台灣地區推動文藝交流具特殊貢獻之機構或人士。
2020年的台法文化獎邁入第24屆,日前在巴黎法蘭西學院舉辦頒獎典禮,文化部長鄭麗君也現身為得獎者頒發獎章。而這兩位得獎人發表感言時,不僅稱讚台灣文化,更誓言要讓世界看見台灣。
法國人對台灣的文化有何見解、法國與台灣的文化交流又有多密切?一起來看。(責任編輯:徐子捷)

第24屆台法文化獎3日在法蘭西學院頒獎。人文政治科學院終身秘書皮特(左1)、巴斯蒂院士(左2)、台原亞洲偶戲博物館館長羅斌(左3)、法語臺灣研究學會理事長吳傑弘(左4)、文化部長鄭麗君(前排)、德沃維院士(後排右2)、安德勒院士(前排右2)、駐法國代表吳志中(後排右1)、法國在台協會主任公孫孟(右1)。圖片來源:中央社,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台法文化獎邁入第24屆!文化部長鄭麗君親飛法國頒獎
文化部長鄭麗君2月3日在巴黎法蘭西學院將台法文化獎頒給2組法國文化界人士與協會,他們分別在台灣和亞洲偶戲推廣以及促進法語圈對台灣的學術研究上有卓越長遠的貢獻。
第24屆台法文化獎得主為台原亞洲偶戲博物館館長羅斌(Robin Ruizendaal)先生及法語臺灣研究學會(Association Francophone d’Études Taïwanaises)。頒獎典禮由法蘭西學院人文政治科學院終身秘書皮特(Jean-Robert Pitte)主持,鄭麗君頒獎,駐法代表吳志中、法國在台協會主任公孫孟及台法文化獎多位評審委員都到場觀禮致意。
羅斌自2000年起擔任台原亞洲偶戲博物館館長,迄今辦理上百場展覽並至全球50餘國演出,台原偶戲團發揚推廣台灣文化。他也撰刊多篇有關台灣偶戲的學術文章、籌辦教學工作坊及辦理台灣原住民傳說「台灣不見了」光影課程巡迴計畫。
法語台灣研究學會成立於2010年,宗旨是發展與促進法語圈對台灣的學術研究,透過組織研討會、座談會與圓桌論壇來傳播台灣相關訊息,參與法語區世界與台灣間的文化與知識交流。學會預定2020年11月在巴黎舉辦法語台灣研究大會,邀請全球的台灣研究專家出席。
台法友好!法國直派駐顧問協助文化部與科技部
鄭麗君致詞時表示,兩位得主長年的努力,讓大家看見台灣文化的獨特性與普世性。她說:「羅斌先生致力於在當代社會中發現創新、蛻變的台灣傳統文化,而法語研究學會則致力讓世界認識台灣文化及民主發展歷程中值得探索的經驗與價值。」
鄭麗君在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說,從台法文化獎24年的合作可看出台法文化交流有特別的歷史傳統。法國政府很重視與台灣的交流,直接派駐顧問協助文化部和科技部,且台灣與法國都擁有相同的人文與創新精神。空軍總部舊址的聲響實驗室便是台法文化科技亞洲開展的重要平台。
鄭麗君說:「透過台法文化獎得主的具體工作和研究,台灣得以用國際視野重新認識自己,並把自身的文化發展貢獻給世界,成為世界文化發展地圖中一塊重要拼圖。」
台法文化獎兩位得主:台灣文化值得讓世界看到
獲獎的法語台灣研究學會理事長吳傑弘(Jérôme Soldani)曾在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做博士後研究。他致詞時說:「法語台灣研究學會成立的初衷就是要不遺餘力地支持台灣研究,希望台灣研究不再只是漢學研究下的一個小分支……我們的會員都對台灣及其多元社會懷有濃厚的情感,並深信捍衛語言、社會、文化及學術多元性的任務刻不容緩。」
定居台灣邁入第27年的羅斌在致詞時提到台灣擁有亞洲最獨特的偶戲文化,有300多家傳統和現代偶戲團與偶戲電視頻道。他把對未來的願望獻給台灣,希望台灣有一天能建一所偶戲學校,保證偶戲的傳承也能探索偶戲的新方向。羅斌說:「我們應該尊重生活中的微小珍貴事物,並繼續在彼此之間以及台灣與歐洲之間架起橋梁,在這個當今人們都在燃燒橋梁的時代中。」
推薦閱讀
【力抗 WHO 兩度排除台灣】不畏中國阻斷發言,友邦續挺台灣!男星吳鳳 7 分鐘影片向土國喊話:台是醫療非常進步的國家
4 個愛台灣愛到得獎的外國人,挖掘出被遺忘的台灣之美 —— 祖宗牌、歌仔戲、蘭嶼
【見證台灣首次民選總統的法國人】來台 23 年、歷經 3 次大選!法籍導演點出台人矛盾:不停思考「我是誰」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台法文化獎2得主 矢言讓世界看見台灣〉。首圖來源:擷取自台法文化獎得獎人羅斌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