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許多長輩時常懷念 80 年代「台灣錢淹腳目」的光景,不過,大多數人只記得「當時經濟好」,卻沒仔細思考成因。一味相信拚經濟只能靠中國,將產生什麼最壞後果?若中國這條路行不通,台灣想在不同時空背景下重回「經濟奇蹟」,又該怎麼做?(責任編輯:黃梅茹)

首圖來源:Toomore Chiang, CC Licensed。

文/水鏡政經學院

我們和解吧為了更好的台灣。

今年的總統大選,不管甚麼世代、階級都十分不安,甚至有人焦慮到有亡國的感覺,讓人不禁要問,發生了什麼事?

中研院告訴你,為什麼台灣會失落 20 年

有人說台灣失落 20 年,是因為政黨惡鬥。我們必須嚴謹的說,失落是真的,但原因是這樣⋯⋯

2001 年中國加入 WTO,隔年台灣加入。中研院指出,2002 年後台灣進入實質薪資停滯。深究其原因:就是「台資進入中國」,這造成:

1. 兩岸員工競爭薪水
2.台灣製造業職缺變少,人力進入服務業

於是台灣的薪資停滯,內需市場萎靡。

而 2000 年後,全球科技業崛起,台灣相關廠商跟著熱絡。但公司工廠在對岸,不是這些公司的員工與股東,便無法獲益。這是全球化趨勢!

台灣的「經濟奇蹟」又是怎麼回事?

台灣經濟在 1960 到 1990 年代大起飛,俗稱台灣錢淹腳目。

那時代歷經老蔣、小蔣、李登輝。很多人認為主政者天縱英明,但經濟成長主要原因是美國產業升級後產線外移,而台灣是美國太平洋貿易圈的一部分,接了部分代工訂單,所謂的亞洲四小龍都是這樣的發展模式。

關鍵還是趨勢!

之前鄧小平在位,中國的經濟低迷,並非他無能。原因是中國沒加入當時美國為主的全球產業供應鏈。

台灣的機會與挑戰就是「把握趨勢」

看到現在大家應該知道,順著勢的重要。就像中國加入WTO,經濟才開始快速起飛。台灣的勢起勢落,背後是全球代工供應鏈的建立與轉移。那現在呢?你應該有聽到供應鏈開始撤出大陸往越南跑、資金回流台灣。但故事要完整聽完⋯⋯

我們從習大大推廣一帶一路說起,之後「2025 中國製造」政策、取消隔代交接。讓美國發現其野心,在 2018 年初將中國列為「戰略競爭國」。

蘇聯之前是美國的戰略競爭國,現已解體,叫俄羅斯。當美國對中戰略寫入國情咨文後,便將亞太再平衡升級,建立印太戰略。

很多人擔心美國出賣台灣:前提是,美國得出賣自己

很多人不知道,美國目前研議,以後台灣的AIT處長有大使級待遇;160位美國議員在中美貿易簽協定同時,聯署上書川普跟台貿易協定(FTA);台灣成為F16亞洲維修站;沈一鳴上將不幸殉職,AIT發文哀悼,並比對其他大使館降半旗三天。

美國很清楚,戰略調整後,身在第一島鏈中央的台灣,因為戰略位置、矽產業供應鏈,成為其亞太規劃最重要的戰略伙伴。如果台灣不守,美國就必須放棄第一島鏈,甚至退回太平洋的另一端。這等同宣告美國的國力萎靡,等於出賣自己。你是美國會這樣做嗎?

在此當下,台灣很可能迎來 20 年失落後,最大的供應鏈重整紅利。

該如何面對供應鏈的重整?

很多人看著對岸好了 20 年,想分一杯羹,但此刻這種想法十分危險。先不論香港一國兩制的結果。中國正面臨台灣過去 20 年的發展危機:代工薪資上漲,供應鏈出走。加上,美國列中國為戰略競爭國,除了貿易戰,金融、科技戰都是箭在弦上。

這是我們把握供應鏈重整的絕佳時刻,將高附加價值、帶動就業的產業引導回台灣,具體做法就是持續保持跟美日友好關係,台灣一定要確保主權,才能確保訂單的回流!

我們和解吧。這一年來,台灣人為了政治爭執不休。不同世代、不同黨派就罷了,還有些人因為對柯市長、黃立委的看法不同,吵到決裂。我們的朋友中也有人因此分道揚鑣。

我們知道,大家都用自己的方式愛國,都希望國家更好、更有希望。只是我們接收的資訊,影響了我們的思考、限縮了我們的判斷。我們也知道台灣現在有好多問題,經濟問題/對岸的壓力/少子化/老人化/年金問題⋯⋯

讓人茫然的此時,我們能停下來一起努力嗎?

1997 亞洲金融風暴,韓國經濟差點掛掉,當時韓國的大叔大媽,拿出手頭積蓄存銀行讓銀行不倒,後來他們撐過去了。我們正在一個關鍵的時刻,台灣需要大家一起合作。

不管你支持誰,去檢視一下他的言行,想想看台灣此刻需要怎樣的人,帶我們面對這個轉機。你要的是有趣好玩、還是穩定可靠;你覺得創意親和力還是堅定執行力重要。都好!我們和解吧,就依自己的智慧選出一個台灣最需要的總統。

1/11 我們一起去投票,讓台灣更好,好嗎?想轉貼的朋友,可以擷取一段你想分享的段落,並標註你想和解,或是希望他看見文章的朋友嗎?

延伸閱讀

【誰偷了我的血汗錢】經濟研究員用「2 大要素」破解:台灣 GDP 成長,為何薪水卻沒漲?

【台灣經濟「躺」著也會好】人和錢不再往中國跑!謝金河:錢往「南向」成趨勢,台商佈局全球最廣

【我被 2012 落選的小英感動】中國人挺蔡總統!她能讓台灣經濟正常化,不受「流氓」威脅

(本文經原作者 水鏡政經學院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我們和解吧為了更好的台灣〉。首圖來源:Toomore Chiang,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