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自稱是共諜的「王立強」,近日向澳洲媒體爆料中共干預台灣選舉,再次引起台人討論共諜議題。犯罪學專家沈伯洋就曾感嘆:中共對台資訊戰已久,但台灣卻少有研究!

中共究竟運用哪些方式滲透台灣?一同認識中共對台運作,背後極完整的組織架構。(責任編輯:黃梅茹)

首圖來源:作者提供。

文/王立第二戰研所

這幾天間諜很紅,來講一下中國對台運作的體系有哪些,基本上如此,疏漏有所難免,請對照圖片代號觀看。

包含以地下方式在台協辦統戰活動!中國用 6 大部會對台打資訊戰

A(國安部):唯一檯面上被承認的情報單位,專職輿情收集,以及抓間諜跟反間,對台主要是吸收政治人物。主要成果不清楚,就算有也不會公開承認。

B(國臺辦):說明不要的超有名單位,主要進行學術交流,台灣研究與利台政策發布,以及在台灣協辦政治活動。最知名的統戰成果就是新黨現在這批人。對台政策會從這邊定調發布,才由地方台辦與其他單位主辦。

C(情報局):情報局第 1、6 處,公開說法是負責情蒐。不過太多國防企業都走這條,被認為是替軍工洗錢用的,所以追查下去會有很多開曼群島、薩摩亞相關的投資與基金會。習近平上台後整合了對台系統,據說就多了一條統戰台灣任務,把原本純粹洗錢生意,加上了砸錢買公關影響選舉的工作,向心之事若為真,就是走這條。

D(中央統戰部):統戰部工作表面上是聯誼,包含了對台跟對少數民族的懷柔。不過實際上作法類似收買,對台主要是光彩事業部光彩主打扶弱、濟貧、新創等,除幫助老殘婦幼以外,近年中國有錢後也涉及協助青年新創(洗錢好管道),用募資等方法吸金,培養忠誠度高的台幹。在台灣最知名的就是台灣光彩事業,有主張蓋金廈大橋的事蹟(停擺),以及韓國瑜當選後的高雄小三通(被踢爆)。雖然台灣光彩徹底否認自己跟中國光彩有關,不過他們自己在中國都公開說是中國光彩的一部份了。去年高雄韓市長光彩勝選的背後真的多虧光彩努力。

E(中央宣傳部):中宣部對台的部分較少,倒不是說沒有,只是主要處理外國宣傳。對台部分的任務交給國台辦較多。

F(共青團):主打文化交流,胡錦濤在任時算活躍,習上台後就變成盲腸單位,做的事情不大,協辦居多。

中國對台滲透系統超複雜,主要原因有 2 個

圖片來源:Tomas Roggero, CC Licensed。

一個是以黨領政,所以會出現一個部會有兩個上級組織,同時受到國務院跟黨中央的指揮。另一個是對台工作有一個「對台小組」,向來由國家主席跟總書記擔任組長,所以會有最高決策者的指示,指示出去後大家再找合適的單位相互配合。

如果是對台小組出爐的政策,例如惠台 31 條,我們馬上就會看到國台辦公佈,然後地方台辦以及相關單位協助辦理。更妙的是,聯參的國防工業體系,以及統戰部相關的企業,在台灣就會很努力的開始做業績,告訴大家有一個很棒的優惠,只管拚經濟別管政治。

若只是一個概括性的指示,例如太陽花後習近平整肅對台系統,統戰部變成沒有中央指導政策。這會變成怎樣?就是各部門負責人去寫對台統戰專案計畫,反正經費就擺在那邊,有辦法寫的就去申請,明年再來看執行成果。這類似台灣經濟部要弄個專案,就會有一堆人去請 SBIR (《BO》編按: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類似。這就會出現不同單位相互搶業績打架的狀況,甚至真的為搶經費打到被台灣法院認證。

認為中國很強的,誤解中國對台系統。對台小組是有習近平主席在內,各統戰部會首腦聚集的特殊單位,下達最高指示,各部會就會努力生出結果。這類似台灣遇到重大事件,總統親率國安會成員,以及行政各部門首長與會,狀況很類似。

但表面上還是得照規矩走,所以各部門就會想辦法。故我們事後來看一切合情合理,其實是內部各顯神通,例如習近平下達用企業滲透台灣的任務,軍方就可以馬上生出幾個既有的線去用,國台辦手上就只有新黨,含恨看人拿經費走,自己後面再找看有沒窗口可以分業績。

但人去政息,中國對台系統有時候蠢到爆,因為換了一個總書記,對台小組可能換一大半,又要執行上面的意志,導致既有組織失去功能,或是失勢下台,承接任務的人不知道找誰可以信任,導致台灣這邊被滲透的人拿不到錢,不知道自己該幹嘛。

情報機構很吃人脈線路,一個人被換掉後,整條線有可能就消失,或是轉到其他的人脈。中國太子黨高官太多,不同部門的人搞不好是親戚,他們的合作是純私人,並非跨部會。同部會還會有不同派系的相互扯後腿,弄出很蠢的統戰笑料。

臉書滑不到《報橘》精選好文?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Line 好友

延伸閱讀

【中共讓台人同溫層越來越厚】影響台灣 10% 選民,有機會改變選舉結果!專家揭中共資訊戰 5 大路線

【掀開他們的「紅色」底褲】一張圖告訴你為何網紅為中國做事,卻不知主子是中國

【台語成紅色滲透利器】連台灣人都認不出來!中共官媒記者當起台 YouTuber ,每週發影片穿插台語散播假消息

(本文經原作者 王立第二戰研所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這篇談紅色滲透的路徑〉。首圖來源: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