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日本《產經新聞》在2019年11月7日以「頭版頭條」新聞報導,台灣1995至1996年間發生台灣海峽飛彈危機,為了對抗中國,李登輝曾下令研發「準中程彈道飛彈」(MRBM),並在陳水扁總統時代研發成功、進入量產。此外,目前引擎技術「有部分應用」在實戰部署的對地巡弋飛彈「雄風2E」上,成為台灣對中嚇阻力的基礎。
究竟,這項日本揭秘的「準中程彈道飛彈」會對中共造成什麼影響?一起來看。(責任編輯:謝佩如)

日本「產經新聞」7日報導,受到台灣海峽危機(1995至1996年)的影響,前總統李登輝執政時期曾推動研發準中程彈道飛彈。圖片來源:中央社
日本「產經新聞」今天頭版頭條新聞報導,受到1995至1996年之間發生台灣海峽飛彈危機的影響,為了對抗中國,前總統李登輝執政時期曾推動研發「準中程彈道飛彈」(MRBM)。
李登輝時期台灣研發彈道飛彈,有效對付中共
日本產經新聞獨家取得機密資料顯示,台灣曾推動研發彈道飛彈。這份資料記載1997年12月17日總統的諮詢機關國家安全會議幹部會議紀錄要點等的影本。當時的國防部長蔣仲苓在會議上強調國防政策當中「威嚇遏止力」的重要性。
資料記載蔣仲苓說:「如果將來中程彈道飛彈研發成功的話,可擁有有效的遏止力對付中共。」
產經指出,之前曾有媒體報導李登輝執政時期研發飛彈的計畫,但不知開發的時期、是政府內部的何種層級在推動。從這次取得的資料可知,受到台海危機的影響,台灣重視研發彈道飛彈的計畫,是政府整體在推動,而非末端的研究機關在推動。
李登輝執政後,陳水扁政府(2000至2008年)上台,扁政府最後一任國防部長蔡明憲2011年出版的回憶錄記載,2008年2月至5月的期間,在陳水扁出席的情況下,進行了飛彈實驗,在「飛越一般中程飛彈的距離」的階段就讓引擎停止運作了。
參與這項實驗的相關人士接受產經新聞採訪時表示,射程超過1000公里,實驗成功後進入量產。
這位相關人士說,在台灣,短程飛彈是射程在600公里以內、中程飛彈是射程在600至2000公里以內、長程飛彈是射程在2000公里以上。
【公式文書入手】
台湾の李登輝政権が1995~96年の台湾海峡危機の後、中国への「抑止力」として準中距離弾道ミサイル(MRBM)の開発を進めていたことが当時の機密資料で分かりました。https://t.co/mCNfcHSPVC— 産経ニュース (@Sankei_news) November 6, 2019
射程可到中國上海以北!李登輝時期彈道技術應用在目前「雄風2E」
產經報導,如果以這個分類來看,李登輝執政時期研發的飛彈不是美國標準所謂的「中程彈道飛彈」(IRBM,射程3000至5500公里),而是相當於「準中程彈道飛彈」(MRBM,射程1000至3000公里)。陳水扁政府末期進行試射是否為彈道飛彈,目前還不清楚。
報導說,台灣的國防部相關人士透露,李登輝執政時期推動研發的彈道飛彈引擎技術目前被運用於「雄風2E」巡弋飛彈的一部分,做為實戰部署,射程可及中國大陸的上海以北。
產經刊登台海危機的小檔案指出,在1996年3月台灣首度實施總統由公民直選,中國從1995年夏天開始到這場總統直選之前,進行大規模的軍事演習與彈道飛彈試射,台海局勢緊張。1996年3月,中國發射短程彈道飛彈「東風(DF)15」,落點在基隆與高雄的外海,美國派遣2個航空母艦戰鬥群到台灣近海牽制中國。
推薦閱讀
【國造無人潛艦似美國「殺人鯨」】讓中國海軍無所遁形!國防部將研發百艘「無人潛艇」可偵蒐、圍剿敵人潛艦
【日學者:蔡英文當選,中國也不會打她】台灣不是中國的優先課題!松田教授曝:韓國瑜若當選,台灣恐失美日信任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日媒:台海危機後 李登輝任內研發準中程彈道飛彈〉。首圖來源: 擷取自中央社,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