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挑選這篇文章】
國機國造、國艦國造、國車國造等國防自主工作,是總統蔡英文上任以來大力推動的重點政策,其中潛艦國造部分已正式動工,預計民國114完成首艘原型艦;國機國造部分,預計明年6月進行首飛,計劃在115年完成66架高教機產製。
此外,國艦國造又將再打造百艘「無人潛艇」,製造「不對稱」戰術,並能偵蒐、攻擊中國解放軍艦隊。
究竟,這款台灣將自造的「無人潛艇」有什麼特別戰力?一起來看。(責任編輯:謝佩如)

國防部打算委中科院以「慧龍專案」編列36億6千多萬元,從2020年起以5年的期程研發無人潛航原型艇計劃。圖為美海軍採購的「殺人鯨」(Orca)無人潛艇。(取自波音公司)
國防部在2017年提出的《四年期國防總檢討》(QDR),強調以創新不對稱作戰思維,發揮聯合戰力,國防部未來將投入空中、水面與水下等無人載具科技研究;據指出,國防部委中科院以「慧龍專案」編列36億6千多萬元,從2020年起以5年的期程研發無人潛航原型艇計劃。
慧龍專案研發無人潛艇 外型與美海軍「殺人鯨」相當
據了解,「慧龍專案」研發無人潛艇,還是由潛國造IDS戰鬥系統的「神龍計劃組」來負責,初步規劃研發無人潛艇外型上,與美海軍採購的「殺人鯨」(Orca)無人潛艇相當,長度約20公尺到30公尺之間,第一階段無人潛艇的性能具有偵蒐、掃雷與電子作戰為目標,研發成功後,才會進入攻擊型無人潛艇的研製。
知情人士指出,潛艦國造IDS順利展開後,國防部內部就發展無人潛艇計劃進行討論,內部都有共識無人潛艇是最適合部署在台灣海峽淺水區域運用,只要小型又大量部署近百艘宛如自動化魚雷的無人潛艇,對中國解放軍水面上的航艦,以及水下的潛艦都會形成壓制性的戰力,這是打不對稱戰的利器。

「慧龍專案」研發無人潛艇,第一階段將具有偵蒐、掃雷與電子作戰為目標,外型與美海軍採購的「殺人鯨」(Orca,如上圖)無人潛艇相當。(取自波音公司)
先前自造潛艦技術:電子反制載台、智慧型水雷可用上無人潛艇
但潛艦國造建造IDS原型艦已啟動,這是國內首次建造潛艦,許多技術與設備都可以運用在無人潛艇上,因此內部有主張是否要等到建造IDS原型艦到一定程度後,再啟動研發無人潛艇,研發出的無人潛艇會更為實用。
但支持要立即投入研發的意見是,潛艦國造建造IDS原型艦所需要的設備從今年底開始將陸續交運,潛艦用的鋼材與特殊鋼和製造外殼技術,國內都陸續建立;台灣國防產業在無人系統的開發與設計上,已擁有豐富的經驗,加上製造相關控制軟體與硬體業在世界也享有盛名,只要中科院整合國防產業與商用軟硬體產業,同時學習潛艦國造的技術,一定可以開發出所需要的精密水下無人潛艇。

潛艦國造IDS展開後,國防部內部討論發展無人潛艇計劃,初步共識無人潛艇是最適合部署在台灣海峽淺水區域運用,而「殺人鯨」規格比傳統美軍潛艦更小巧靈活,適合在類似台灣海峽等淺水擁擠的水域巡航。上圖為劍龍級潛艦,下圖為IDS原型艦模型。(圖片來源:國防部提供)
據了解,中科院研發的水面無人載具─勇武靶船,已經投入國軍年度的精準射擊演習中,「勇武」無人船是依據軍種任務需求,製作供飛彈擊靶使用,可搭載射頻模擬器、射頻干擾模擬系統、加熱器、火焰發射器、雷達訊號反射器等裝置,具有各式海上目標模擬、雷達訊號反射器、運用於各式武器測評及實彈射擊追瞄等功能。已具備具備干擾、中繼、電偵等電子反制功能的電子載台;加上已研發水下智慧型的萬象水雷,已具備研發無人潛艇能量。
未來無人潛艇 能偵蒐、攻擊中國解放軍艦隊
據了解,經國防部會議決議,採納與建造IDS原型艦同步進行研發無人潛艇計劃,並由中科院執行潛艦國造戰鬥系統的「神龍計劃組」來負責該案。目前規劃的性能具有偵蒐、掃雷與電子作戰為目標,因此無人潛艦有電戰設備外,慣性導航系統,深度感測器,並能浮上海面,透過全球定位系統(GPS)修正定位;還能利用衛星通訊,回報情資或接收新指令。
未來研發的無人潛艇平時就能偵蒐中國解放軍艦隊或海岸線的能力,其內部偵測各式電波的設備與天線,將記錄的電波透過衛星傳送回台,提供給技術單位進行分析數據。下一階段發展出攻擊型的無人潛艇,除能攻擊水面戰艦,甚至可與我方潛艦聯線成為誘餌,讓敵方潛艦無法真正作有效攻擊。
推薦閱讀
【千億戰機!美史上對台最大軍售】66 架 F-16V 即將到手,破除「台灣花大錢買舊武器」謠言
【挑戰全東亞唯一非洲豬瘟守護國】肉品車全裝 GPS!台灣 11 月底舉行「豬瘟爆發」演習,地方 4 小時內交追蹤資料
【國民黨最怕台灣不缺電】KMT 批小英用全民肺發電!但蔡政府太陽能發電量是「馬時代 3 倍」還達核二等級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上報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獨家】發展不對稱戰力 國防部委中科院啟動5年研發無人潛艇計劃〉。首圖來源: 上報 。)
更多上報好文請看: 紀永添專欄:美國正在打造未來的幽靈艦隊 【內幕】國安大漏洞 今年中科院竟有15涉密軍文職人員過境香港 台船參與潛艦國造IDS人員 採最高管制不得過境港澳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