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與國政顧問團成員在20 日發表「觀光立國政策」,宣布未來將設立「觀光部」迎八方之客。韓市長認為台灣這幾年,是觀光業最黑暗時刻,國政顧問團總召張善政特也指出,蔡政府訂立「2030 年達 2000 萬觀光人次」的目標,在兩岸關係沒搞好的前提下,怎麼補足 1000 萬人次的觀光客空缺?
台灣觀光業想蓬勃發展,非得靠中國客嗎?本文就用日本發展觀光的例子,告訴你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責任編輯:黃梅茹)

首圖來源:Pxhere 免費圖庫。
文/高雄好過日協會理事長陳信諭醫師
#當韓國瑜的觀光政策窮得只剩中國
#看看日本為何不怕中客不來
目前已落跑棄職的前高雄市長韓國瑜,近日環台選舉造勢時談到觀光,韓國瑜毫無政策,只會表示要增加「中客來台」,談到經濟,韓國瑜也只會表示「經濟靠中國」,雖說對腦袋空空的草包來說這並不意外,但意外的是,也有不少台灣人有類似的想法。
然而,中國雖是世界第二大市場,卻也是世界唯一常態性用政治意識形態干預自由經濟的大國,舉凡 NBA、迪士尼、南方公園⋯⋯都被其邪惡魔掌封殺過,而中國用政治干預觀光的情形,其實不只影響台灣,日韓同樣深受其擾。中國觀光客的「爆買」現象,一度成為日本深受矚目的社會現象,有些人感到困擾,也有人視為商機。然而,中國的反日情緒和觀光客數目,也常在外交敏感時機淪為操作工具。
這種「極高風險市場」,本來就不該成為任何產業的主力,這不僅是「雞蛋不能放在同一籃子」裡,而是其風險超出安全範圍。應對不理性又龐大的中國,我們要向大家推薦一本日本觀光政策相關的小書《陸客不來,日本沒在怕!》,雖然是兩年前出版,現在看仍有啟發。
日本不排斥中國觀光客,反以平常心看待
書中就提到,中國觀光客和其他國家不同,會有「突然不來」的風險。全銀座會造街委員長岡本圭祐就認為:特別出現的好處,要有終究會失去的心理準備,他提到:
「在銀座開店的人,應該都想長久做下去。所以大家都知道沒有每天在過年的。獲利好的時候,他們會還給消費者,或投資店家。生意慘淡的時候就想辦法刺激買氣,或忍耐。如果中國人都不來了?那就回歸原點,我們是這樣想的。」
即使是我們認為觀光產業成熟的日本,在爆買熱潮中,也出現了和中國導遊掛鉤收取回扣的不名譽事件。而中資也藉著收購日本企業,以一條龍模式大賺中客財。這些狀況都和台灣有類似之處。而正好是在熱潮過後,也讓更多日本企業有所反省,他們不會排斥中客,而是把中客的出現視為市場變遷的一個過程,重新把觀光價值的提升放在第一位。
有趣的是,中國的富人「渴望去中國人少的地方」,會因為日本細緻的軟體面感動,也會希望和當地人接觸。這些想法,和台灣到日本的觀光客並不會有太大差別。而日本觀光業者也發現,基於文化、生活水準層面的差異,更多中客從物質轉向體驗,也創造出觀光醫療等加值型觀光的商機。
高雄甚至整個台灣,都需要提升旅遊價值和獨特體驗
回到我們的狀況,前幾年高雄街頭林立的可疑珠寶、免稅店,前年開始一家家逐漸消失,也不過是「回歸原點」,更提醒我們真正提升旅遊價值與獨特體驗的重要性。
我們當然不必屈服於中帝國無理的威嚇,並且應該把中客當作「超高風險」收益,事前做好避險準備。但同時,也不必把中客妖魔化,他們和泡沫經濟時代的日本客、三十年前的台灣團,展現出的消費模式與文化衝突,其實都有類似之處。這是我們可以同理,也應該自我觀察與反省的。
如書中所述:「日本人也應該到國外,把自己多放在對方的常識中」。和中客接觸的過程中,我們都更強烈感受到自己是「台灣人」,這樣的自覺和自省是相當重要的,透過了解中國,其實也更能體現「台灣價值」的可貴。
因此,中客來不來當然不是重點,「發覺自己的價值,並且更上一層樓⋯⋯」這才是最重要的啟示!(延伸閱讀:中島惠(王麗芳譯),《陸客不來,日本沒在怕!》 。新北市:遠足文化,2017)
臉書滑不到《報橘》精選好文?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Line 好友 !
延伸閱讀
「我們都沒錯,改變的人是柯文哲!」民進黨新系立委吳思瑤作為柯P口中的「國家禍害」,怎麼看今天的柯市長?
【抨擊綠營鎖國,自己卻想把台灣鎖進中國】韓國瑜當總統,比強推服貿的馬英九更高風險
【韓國瑜已被美國刷掉】韓怕回答 1 題就露真面目「直接拒絕赴美面試」,學者:美讓韓無所遁形
【高雄粉專幫韓市長補課】韓國瑜竟稱南台灣無國際機場,網友「2 佐證」小港機場已國際化 50 年
(本文經原作者 高雄好過日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連結。首圖來源:Pxhere 免費圖庫。)